浙美版五年級上冊美術全冊教案(總27頁).doc
浙美版五年級上冊美術全冊教案悠悠老街教案教學目標:1、調查家鄉特色街的文化藝術成果,并感知環境設計與生活的關系。2、學會選用適宜的紙質材料,從美術設計的角度,與同學合作表現“特色街”的傳統風俗和文化。3、通過綜合探索感受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培養熱愛家鄉的積極情感。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了解老街的風俗習慣,并用美術的方法表現出來。難點:生動的表現出老街的風俗習慣和環境。 課前準備:(學生)彩色瓦楞紙、彩色卡紙、雙面泡沫膠、彩色水彩筆、剪刀、膠水等。(教師)紙雕范作、常用的手工工具和材料、教學課件。教學過程:1、創設情景,欣賞感受。(1)走入特色街。提問:這條街有什么特色最吸引你?(仿古建筑、民間游戲項目、小吃食品、工藝品、扮演者等。)(2)新舊街道的對比。(播放:老照片。)提問:比一比,今昔的河坊街有什么變化?(3)小結:我們家鄉的街道日新月異。提問:說一說,家鄉還有哪些著名的特色街?2、欣賞圖片,分析探索。(1)特色街上有許多特色店鋪。提問:找一找,店鋪的特色具體在哪些方面體現出來?(2)師生互動:比較兩家特色商店的店面特點。提問:你更喜歡哪一家?為什么?(店面和招牌的設計富有個性。)(3)教師為學生創設以下情景,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如果你將成為特色街的小店老板,你想開一家什么樣的店鋪呢?你的小店要裝修啦,你有什么好主意讓小店引人注目,招攬生意呢?3、范例賞析,拓展設計思路。出示范作,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1)如何巧妙地利用瓦楞紙的條紋?(2)如何確定表現主題?4、提出作業要求。用繪畫或者寫生的方式來表現老街的建筑、風俗等。教師巡回進行個別指導。5、作業展示、教學評價。(1)欣賞同學的會畫圖,并展開美術評價。(2)吸取他人的建議,調整自己的繪畫圖稿。6、課后調查。布置課后調查作業: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周末時間對家鄉的特色街進行調查。調查內容:街道的歷史和現狀,人文特色,建筑風格與環境氛圍。調查方法:可采用新聞調查、網絡搜索、攝影攝像、速寫筆記等方式。傳統門飾教案教學目標:1.了解中外傳統門的類別、裝飾特點。2.通過對門飾的觀察、欣賞,初步學習運用剪紙或繪畫形式,創作自己喜歡的具有不同風格的門。3.培養學生熱愛中外優秀文化傳統的品質。教學重難點:重點:用線面的形式表現中國傳統的門飾。難點:創作的作品表現出一定的裝飾風格。教學準備:學生:刮畫紙、竹簽、剪刀。教師:課件、已完成的門范畫三幅、一幅門的造型簡圖。刮畫紙、刮畫竹簽、吸鐵石。展示的房子二幅大圖,圍墻展示圖2份等。教學過程:一、猜字激趣,導入新課。1、教師出示手掌,請學生猜字。師:老師的手心里寫著一個字,我想請同學們猜猜它是什么字?(門)師:你們真聰明。對了這個就是象形文字中的“門”字,在古代單扇門為戶,兩扇相并才是門。(課件展示)2、對比圖片,認識門的特點。師:門是建筑物的出入口,在我們生活中到處可見。你們都知道哪些門?我這也有幾扇門,這扇是什么門?這扇門見過嗎?這扇是傳統有錢人家的住宅大門。提問:這幾扇門有什么不同?(門的外形,門上的花紋都有所不同。)(1)北京天安門。(2)雕花木門。(3)住宅大門。3、揭示課題。二、小組探究學習門的特點。1、學生分小組討論。(課件出示問題)(1)門的制作材料有哪些?(2)門的形狀主要分為哪幾種?(3)請找出門的各部分結構。(門頭、門楣、門檻、門枕石、門框、門扇)(4)門有哪些裝飾方法?2、學生交流反饋,課件展示答案。(1)門的制作材料以木頭,鐵片、竹子、竹篾。(2)門的形狀主要分為拱形、方形和圓形。圖片展示。(3)請學生代表上臺貼出大圖中各部分結構。(門頭、門楣、門檻、門枕石、門框、門扇)(4)門的裝飾方法主要有雕刻、彩繪和鑲嵌。中國門飾一般以雕刻為主,北方以彩繪木雕為主,南方則以浮雕和鏤空雕為主。三、深入學習門的裝飾。1、學習雕刻和彩繪的裝飾特點。(1)出示實物。師:這是我們南方的特色,浮雕和鏤空雕有什么區別?大家來摸一摸,感受一下。(2)裝飾的內容:提問:剛剛看到的門上都有哪些圖案?裝飾的內容有幾何圖形或線條,人物,動物,花鳥。人們通常會用蝙蝠象征幸福。用牡丹、玉蘭花代表富貴。用壽字或者桃子來寓意長壽。用葫蘆、葡萄、石榴代表多子多孫。在花瓶上面插上月季花代表“四季平安”。(3)裝飾的形式:提問:那么,門上的紋樣以什么樣的形式安排的呢?門飾的形式主要是對稱,圖案的重復排列。2、學習鑲嵌門飾的裝飾特點。(1)門釘。出示北京天安門城門圖。(2)門鈸。出示門圖。我們家的門上都有把手,古代的人門上也有,叫門鈸。你看,這些門鈸都是什么形狀的?(3)門簪。 在門框的上面還有一件很重要的構件叫門簪。造型像古代女人頭上的發簪,有兩枚也有四枚或者更多。(4)門枕石。 課件展示。你們猜猜這門枕石有什么作用?(加固作用)為了讓開門關門時大門不會搖晃,門枕石可以強固門框的作用。因為雕成枕頭形或箱子形,所以叫門枕石。而且還是區別家族地位的標志。3、談一談感受與想法:欣賞了這么多的門,如果讓你來設計,你會將哪些元素畫進你的作品中?門的形狀和紋樣你會什么想法呢?四、教師示范。聽了這么多大家的想法,我也想嘗試一下。先從門框開始吧,我想給它加上門楣,門鈸,加上自己喜歡的紋樣門扇上有粗有細的變化,能突出門扇的裝飾。五、欣賞不同作品。1、教師作品欣賞。出示三幅作品。我也根據自己的想法設計了幾幅作品,誰來說說自己的想法? 2、欣賞垂花門和雕花門。3、學生作品欣賞。課件出示學生作品。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其他同學的作品。說一說這些作品中最吸引你的是哪一幅,哪些地方的設計最特別?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你喜歡哪一幅?我也很喜歡這幅,說說你的想法是不是和我的一樣?六、學生作業。1、布置作業:用各種各樣的線為橫店影視城的圍墻設計一扇具有傳統風格的門。2、學生作畫,教師巡視。播放音樂,課件圖片循環播放。七、作業展評。1、讓學生將作品展示在圍墻上。2、評價:在我眼中,你們每個人都是設計師,在你的眼中,這么多的門哪一幅作品設計得最出色?哪一幅最具特色?說說你的感受和理由。適合紋樣教案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認識適合紋樣,了解適合紋樣的特點。2、操作目標:學會用多種方法設計適合紋樣。3、情感目標: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對美的感知能力,感受生活中的藝術美。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適合紋樣的構成特點。難點:圖案的設計制作、色彩的配合。圖案的外形與圖案的內容的適用性教學準備:教師用具:教學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范例、繪畫工具。學生用具:繪畫工具、作業紙、圓規、小尺、書。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將不同的花樣置于外框里,比如三角形、方形、菱形等。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不太妥當的地方?2、將同一種花樣,放在不同的框架內。看一看是不是合適。3、怎樣解決不足的地方?教師演示。必須要懂得變形的手法。外框不同,里邊的圖形也應該做出相應的變化。二、新課講解。這種有外框的紋樣,也叫適合紋樣。不過真正的適合紋樣,一定要先定外框,再畫“內部紋樣。”這樣,既使把外框拿掉,圖案也仍然能顯示原來的形象。這樣的圖案才是真正的適合某種外形的圖案。三、設計紋樣。外框形狀的選擇、設計,內部構成的選擇、設計,色彩的選擇、設計紋樣一、也分兩種,一種是對稱,一種是平衡。1、對稱紋樣:可用復制的方法畫出全貌,對稱的紋樣只需要畫出一半結構,然后把紙蓋在上面,用鉛筆描出輪廓。再把紙翻過來,用鉛筆刻印,既得整個紋樣的結構。2、平衡的紋樣:比較難處理,要注意運用,紋樣的描繪方法一般的點、線、面三種方法,每種方法本身有不少變化,三種方法又經常結合運用。為了說明每種方法的特點,要讓學生多欣賞不同范圍,還可以繪制三幅范圖,畫上的紋樣一半是輪廓線,另一半分別暖和點、線、面描繪,以便比較。四、上色稿上的顏色在圖形中也有完全對稱的,也有規則內稍有變化的。五、打開書看一看它們是繪制出來的適合紋樣,內部構成有自然形,幾何形,外部框架形。六、討論。說說你的感受。這些紋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被應用,除了書中展現的,你們平時還在哪兒見過。七、課后作業。繼續發現、收集、記錄平時生活中見到的適合紋樣的應用。好看的裝飾畫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通過本課學習,了解裝飾畫的特點,感悟裝飾畫帶給人的美感。2、能力目標:通過學習,能用富于變化的線條(線描)創作一幅裝飾畫。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情感及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教學重難點:重點:裝飾畫的特點及表現方法。難點:如何表現出裝飾畫的特點。教學用具:圖畫紙,水彩筆、鉛筆,勾線筆粗細各一支。教學過程:一、欣賞導入。1、課件出示裝飾畫和寫實繪畫各一幅,從欣賞兩種不同表現形式的作品,引入裝飾畫這一概念。2、課件出示課題:好看的裝飾畫。二、講授新課。1、定義:裝飾畫是一種并不強調很高的藝術性,但非常講究與環境協調和美化效果的特殊藝術類型作品。過渡語:裝飾畫與寫實畫有什么區別呢?2、課件出示裝飾畫特征。裝飾畫的特點:裝飾畫與寫實畫不同,它偏重表現形式的裝飾性,不強調真實光影和透視關系,注重色彩的象征性及整體的和諧,多以夸張、變形、的手法作畫,給人以簡潔、明快、強烈的藝術美感。3、讓學生匯報搜集的有關于裝飾畫的資料學生分別從裝飾畫的起源、題材、分類、等方面說一說。4、總結過渡:裝飾畫的種類太多。今天我們來學習其中的一種,手繪作品裝飾畫。我們以非常實用的線描裝飾畫為主來學一學繪制裝飾畫。5、出示線描裝飾畫的畫法。(1)先用長線勾畫自然物像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2)運用變形手法省略局部和細節,簡化大的形體。(3)在畫面經過適當省略和變形后,根據構思和構圖需要以添加法,豐富局部形態使構圖飽滿。(4)運用點、線、面、等造型元素對自然物像進行局部或整體裝飾、夸張、美化。三、創作作品。1、學生用富于變化的線條創作一幅風格別致的裝飾畫。2、教師進行巡視指導,并對有困難的同學提供幫助。四、展示作品。1、教師將學生創作的作品收集起來,進行點評。2、師生一起選出優秀作品。五、課后拓展。在課后畫一幅好看的裝飾畫,并試著用來美化房間。生活中的民族紋樣教案教學目標:1、了解各民族服飾文化的內涵,能將自己喜歡的圖案臨摹下來,并能講解各種民族服飾上的圖案寓意。2、了解各種民族紋樣的特點,并將其應用到生活中。3、培養學生對本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觀念和意識,增強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通過欣賞少數民族形式多樣、制作精美、色彩瑰麗、具有民族風格和鄉土氣息的圖案紋樣的服飾,了解有關紋樣的歷史、文化、習俗,感受服飾圖案的深刻內涵和美感。增強對祖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難點:圖案形象的特點和對比色的運用。教學準備:各種族服飾、錄像、圖片、各種繪畫工具。教學過程:1、提問:通過課前學習,談談你對民族紋樣的了解。學生邊回答,老師邊通過展示圖片或實物進行補充。2、通過前面的討論,你能簡單概括一下民族紋樣是有什么樣的特點。3、引導學生展示交流有關少數民族的服飾文化。4、引導學生欣賞“百鳥衣”。“百鳥衣”的傳說、用途、圖案特征、色彩、欣賞價值。5、各種民族紋樣不僅將歷史傳統傾注于口頭文學之中,更將它傾注于圖畫之中,了解有關“蝴蝶媽媽”的傳說。6、欣賞“牛首龍紋”的圖案,了解有關“龍”的傳說。7、學生作業。選擇一幅自己喜歡的服飾圖案進行臨摹。8、作業展示。(1)教師請學生上講臺介紹自己創作的作品,講其寓意。(2)師生一起對這些作品進行點評。運動會獎杯設計教案教學目標:1、通過獎杯設計,學習其意義、特點、構成要素等,掌握獎杯設計的創意方法。2、通過學習了解、交流探討、設計制作、合作實踐等方法,進行多種形式的創意設計,培養初步的創意設計意識。3、進一步激發學生創造美的愿望,體驗設計活動的樂趣。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了解獎杯的意義及設計步驟。難點:用泥塑的方法捏出運動會獎杯的造型。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播放一段錄像)中國奧運健兒得獎的片段情景,解說:在雄偉莊嚴的國歌聲中,中國運動員舉起那沉甸甸的獎杯,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二、提出問題。1、這是一個什么場景?2、獎杯代表了什么?(榮譽,辛勤的汗水,拼搏的精神,勇氣)三、引出課題。除了在運動場上運動員有獲得獎杯,在生活中,各行各業的人們,還有在座的同學們可以通過努力獲得各種的獎杯或獎狀,如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作文比賽,英語比賽,美術比賽等等,都有機會讓你們脫穎而出獲得獎杯。獎杯獎狀是社會和群眾對你們成績或貢獻的一種肯定,相信每一個同學都有自己的夢想,也想在將來的某一天站在高高的頒獎臺舉起獎杯光輝形象,那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激動啊!今天我們就來為運動會設計我們自己的獎杯好不好!四、教師示范。1、分析獎杯的特點:獎杯一般由主體和基座組成,主體的材料和外形很多,我們來欣賞幾種不同的獎杯(看書上的照片和作品)除了外形不同,材料也很多,有金屬、石頭還有玻璃的。現在同學們能不能巧妙運用手中的材料,做一個漂亮的獎杯。2、教師示范最簡單的獎杯設計步驟,用泥捏成品,讓學生欣賞。五、學生作業。1、現在請大家來想一想,喜歡給運動會比賽頒一個什么樣的獎杯呢?想不想自己動手給自己設計一個有自己的想法,與眾不同的獎杯呢?2、請同學們分小組進行合作或自己創作,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有自己獨特創意的獎杯。3、教師巡視指導,為大家提供幫助。六 、作品展示。1、教師請學生上臺介紹自己設計的獎杯,并說說自己的創意。2、師生一起點評后,為優秀的學生頒獎。泥娃娃教案教學目標:1、學習用彩泥制作泥娃娃。2、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制作泥娃娃的方法。難點:有創意的制作泥娃娃。教學設計:1、導入。教師出示一塊陶土,讓學生直觀感受陶土。教師出示一個泥娃娃,提出問題:一塊陶土怎樣才能變成一個泥娃娃?2、觀察思考。(1)分組討論:陶土如何變成一個泥娃娃?(2)再分組討論:怎么樣的泥娃娃才是最可愛的?(3)形成初步結論:如外形圓圓胖胖的,表情調皮、笑瞇瞇的,色彩醒目的等等。3、實踐探索。(1)制作泥板將泥巴壓成板狀,再用雕塑刀割成方形。(2)卷成泥筒將包好布的飲料瓶壓在泥板的一側,底部對齊,慢慢卷成筒狀,立起后粘牢并抹平。稍干后,先抽出瓶子,再取出布。(3)做出五官先用小刀或牙簽將眼睛和嘴巴處鏤空,然后沿著外輪廓線粘上細泥條。(4)添加四肢用泥片卷成泥筒制作袖子和褲腳,然后用泥漿將它們先粘接在身體上,再插入四肢。(5)對頭部進行裝飾先將泥板按頭部的大小切割成圓形,粘在頭頂,再將另一塊泥板切成泥條作頭發。4、思考與實踐。學習泥娃娃的制作過程后,你還可以用泥板成型的方法創作出生活中哪些不同的人物造型呢?動手試試看!吹吹打打教案教學目標:1、本課主要通過觀察人物的軀干、四肢、頭部的動態變化,來感受認識、學習人物動態變化的一些規律和特征。2、通過觀察人物動態,用捏、擺泥及欣賞人物泥塑作品等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分析人物的哪些動態適合用泥條、泥片、泥塊等捏塑方法。3、培養學生對泥塑人物的興趣,提高對人物動態的審美能力,用動作、動態表現情感。教學重難點:重點:學習用泥塑的方法表現人物動態,提高對人物動態的觀察力、立體造型表現力。難點:用泥塑的方法,穩定表現人物動態。課前準備:(學生)泥塑基本工具一套,水桶每小組一只,工作服或圍裙袖套。(教師)泥塑基本工具一套,作品展示臺,實物投影儀等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學過程:1、設問式趣味導課,激發學習興趣。出示一件老鼠偷油或其他主題的糖塑作品圖片,通過多媒體讓學生觀察,猜猜是什么?是怎樣制作出來的?引出吹糖人。2、賞析民間傳統泥塑作品的動態,體會泥塑具象寫實表現人物動態的形式。(1)用動作模仿表演,感受觀察,體味人物運動特點、動態特征。讓學生想象、模仿表演吹糖人吹糖時的動作,并進行觀察,吹糖人的五官及身體動態特征,探討歸納出:五官特征為鼓出的腮幫子,全神貫注的眼神等;飽滿的身體,緊張用力的四肢等等。(2)欣賞藝術家的泥塑作品造型特征,初步學習藝術家泥塑表現人物動態的造型方法。多媒體先出示泥人張第二代傳人張兆榮吹糖人作品,對比學生的動作模仿表演,對比觀察動態特征結果,進一步賞析、觀察半蹲吹糖人的動態造型特征:整體如一充滿氣的圓球;重點觀察藝術家對五官、身體、四肢的細部寫實刻畫。讓學生對泥塑具象寫實表現人物動態的形式有一定的認識。繼續出示劉士銘母與子、盧波好喜歡的泥塑作品,進一步讓學生欣賞動態人物的生動性,學習藝術家對直立人物不同姿態的泥塑方法。對比感受直立人物的不同姿態特點,觀察人物頭部、身體、四肢的細微變化,從人物比例、不同身體姿態、表情、衣服、五官去觀察。3、學習人物動態的泥塑基本方法。出示制作過程圖例,讓學生觀察制作方法。教師可演示制作過程,讓學生看清頭部捏塑成球體并進行五官頭發的刻畫;身體四肢用泥片卷成衣服外套包裹而成,并注意讓學生觀察頭部和身體的銜接方法。在銜接部位用竹刀或牙簽刮一刮粗糙,再蘸用泥漿水銜接。也可大膽啟發學生用自己實踐的方法進行捏塑。4、探究用泥塑的方式表現人物演奏的動態。(1)想一想, 人物演奏的哪些動態適合用泥塑形式表現? (2)注意泥塑時人物身體的穩定性。5、欣賞學生泥塑人物作品,啟發學生進行主題創作。6、學生給自己的泥塑作品定好主題,穩定的表現動態,嘗試五官、手腳、服飾細部的修飾,作品表面不必光滑,宜盡量保留手捏的率真質感,可獨立完成一件作品,也可幾人合作完成一組人物群像。7、寫上作品主題標簽,展示作品,集體觀摩,教師評價鼓勵,學生自評。評價建議:(1)能否抓住人物演奏動態特征表現主題。(2)能否將動態穩定地表現出來。(3)能否將身體與頭部、四肢粘接固定。(4)能否嘗試五官、手腳、服飾細部的修飾,保留手捏質感。飛天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了解飛天及莫高窟的有關知識,發現如何運用流動的線條表現飛天優雅、自由飛行的姿態。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看大量圖片與視頻、與西方繪畫中的小天使的對比,發現飛天的服飾美、線條美與姿態美。在欣賞與練習中找到如何用流動的線條繪制與飛天身體飛行方向一致的絲帶來表現飛天飛行的優雅。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欣賞飛天的藝術作品,增強學生對民間美術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發傳統文化的意識。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了解飛天的藝術特點,發展歷史、掌握飛天的美感。 難點:理解飄帶與飛天身體動勢的關系并試著用線條臨摹或創作一幅飛天作品,表現出飛天的動勢。教學準備教具:課件、教師提前印制的飛天線稿、水彩筆等。教學過程: 一、課件圖片導入。同學們國慶節在家觀看了國慶閱兵了嗎?那你注意到各省的花車游行了嗎?每個省份都把自己地區最有代表性的標志物裝飾到了自己的彩車上。看,香港的彩車上是什么?海南省的呢?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飛天(板書課題)二、問題超市。1、關于飛天,你一定有很多問題要問吧?和你小組里的同學討論一下,你都想知道哪些問題?2、小組討論后,學生回答。大家提出的問題,老師進行了歸納,把它放到了“問題超市”中。(1)什么是“飛天”?(2)“飛天”一般出現在什么地方?(3)每個時代的“飛天”都是一個樣子嗎?(4)“飛天”美在何處?3、教師歸納。(1)佛教中把空中飛行的天神稱為飛天。飛天的故鄉在印度,最早指的是一對夫妻,分別是娛樂神和歌舞神,男的馬首人身,能歌;女的端正,能舞。(2)“飛天”一般出現在石窟壁畫中。只要看到優美的飛天。人們就會 想到敦煌莫高窟藝術。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幾乎窟畫有飛天。據常書鴻先生在敦煌飛天大型藝術畫冊序言中說,“總計4500余身”。其數量之多,可以說是全世界和中國佛教石窟寺廟中,保存飛天最多的石窟。4、圖片展示。請學生通過討論說說自己認為飛天美在何處。歸納:所有的飛天的頭飾、服裝都很華美,我們稱作“服飾美”,如果拋去色彩,我們會發現她們的線條都是怎樣的?我們管這叫做“線條美”。對比西方繪畫中的小天使,飛天不長翅磅、不生羽毛、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憑借飄曳的衣裙、飛舞的彩帶而凌空翱翔,飛地自由、優雅。我們把它叫做“姿態美”。5、那么你發現了飛天的衣帶與他身體的動態有什么關系嗎?誰能上來學一下飛天飛行時的動作?6、老師現在要在黑板上畫一個飛天,你想提醒老師注意什么?請一生到黑板上為老師畫好的飛天添畫絲帶,其他生在老師發的印好的作業紙上添畫上飄帶,表現出飛天飛行的動勢。展示,比較什么樣的線條、如何配合身體走勢能表現好飛天飛行的優雅美感。三、作業超市。誰來說一說通過這節課的欣賞你都知道了關于飛天的哪些知識,你想對創作飛天壁畫的古代勞動人民說些什么?這節課我們欣賞了飛天,下一節課我們就要來畫飛天了,讓我們到“作業超市”來挑選一下適合自己的作業。1、在老師提供的“飛天”線描稿上涂色。2、臨摹一幅“飛天”。3、用線描的方法自己創作一幅“飛天”。4、創作一幅涂色作品“飛天”。指墨畫教案教學目標:1、認識指墨畫的基本概念,了解指墨畫的藝術特點。2、學習指墨畫的基本知識與技法,運用指墨畫技法做各種指墨效果練習。3、感受指墨畫獨特的韻味美感,體驗指墨畫探究的樂趣。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各種指墨效果技法的掌握及運用。難點:靈活運用不同手指作畫,體現水墨效果。課前準備:(學生)調墨盤、墨汁、顏料與宣紙等中國畫工具材料。(教師)多媒體課件,毛筆和指墨中國畫各兩幅、墨汁、宣紙等工具材料。教學過程:1、導入教學。(1)課件展示:認識指墨畫,欣賞我國清代高其佩等名家的指墨畫作品。引導學生觀察、欣賞、思考。毛筆畫與指墨中國畫有哪些不同之處?指墨畫表現出怎樣的特點?猜猜指墨畫有幾種指墨表現方法,說說指畫墨色變化的感覺。(2)揭題:這堂課,我們就嘗試用指墨的方法來創作完成一幅中國畫。2、深入教學。(1)課件展示:近現代指墨畫名家潘天壽等的指墨畫作品,引導學生欣賞作品中指墨的各種效果,并說一說自己的感受。(2)教師介紹指墨畫用指表現方法,并作示范。(3)教師在宣紙上作各種指墨效果示范,完成一幅指墨畫。3、指墨游戲。(1)學生在一張宣紙上,試作各種用指方法,體驗觀察形成的指墨效果。(2)教師展示兩幅學生習作,分析指墨效果,提示操作要領。4、指墨畫嘗試。(1)學生在另一張宣紙上,再次用手指作水墨畫,完成一幅指墨畫。(2)引導學生互評作品并互相交流,教師分析點評、歸納總結。(3)收拾工具材料。5、課堂延伸。鼓勵學生到美術館或在網上欣賞指墨中國畫作品,感受體會指墨畫表現的特點和韻味。潑墨山水教案教學目標:1、認識潑墨畫的基本概念,了解潑墨畫的藝術特點。2、學習潑墨畫的基本知識與技法,懂得潑墨、潑彩方法的運用,在潑墨的基礎上作添畫的造型練習。3、感受潑墨中國畫獨特的韻味,體驗潑墨的樂趣,培養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情感。教學重點:學習潑墨畫方法及潑墨效果的巧妙利用。教學難點:潑墨、潑彩方法的掌握及有效利用。課前準備:(學生)調墨盤、墨汁、國畫顏料、紙杯、宣紙、毛筆。(教師)多媒體課件、中國畫若干幅、8開宣紙兩張、墨汁、顏料、紙杯。教學過程:一、導入教學。1、課件展示:認識潑墨畫,欣賞我國歷代名家的潑墨畫作品,若干幅寫意中國畫作品,引導學生觀察、欣賞、思考。(1)一般中國畫與潑墨中國畫有哪些不同之處?潑墨畫表達出怎樣的特點?(2)猜猜潑墨畫運用何種表現方法來完成創作的,說說畫面墨色變化的感覺。2、揭題:這堂課,我們就嘗試用潑墨的方法來創作完成一幅漂亮的中國畫。二、深入教學。1、課件展示:近現代潑墨畫名家張大千等潑墨畫作品,引導學生欣賞作品中潑墨的各種效果,并說一說自己的感受。2、教師介紹潑墨畫用具及潑墨方法,并作操作示范。3、教師在潑墨形成的自然外形上作想象添畫,完成一幅潑墨畫。三、潑墨游戲。1、學生將調好的墨汁潑灑在一張宣紙上,做潑墨游戲,體驗觀察形成的自然外形特點。2、教師展示兩幅學生習作,分析潑墨效果,提示操作要領。四、潑墨畫嘗試。1、學生在另一張畫紙上,再次進行潑墨或潑彩,并在形成的自然墨色及外形上進行想象添畫,完成一幅潑墨畫。2、引導學生互評作品并互相交流,教師分析點評歸納總結。3、收拾工具材料。五、課堂延伸。鼓勵學生到美術館或在網上欣賞潑墨中國畫作品,感受體會潑墨畫表現的韻味意境。江南民居教案教學目標:1學會用水墨畫的作畫技巧大膽構畫江南民居并進行合理布局。2領略江南民居層疊、黑白相間、錯落有致的建筑風格。3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了解江南民居的特點。難點:用水墨畫的形式表現江南民居的特點。教學設計:一、觀看視頻。1、觀看視頻,感受江南民居之美。(1)師:老師拍了很多房子的照片,你們想看嗎?提出要求:請小朋友仔細地看一看,照片里的房子是什么樣子的。學生回答。(白墻、黑瓦、高高低低、屋頂)(2)引導學生觀察房子間的遮擋現象。師:學生們看一看,你能數出這里有幾幢房子嗎?提問:為什么會數不清楚呢?小結:許多的房子層層疊疊,互相遮擋,有的我們只能看見一部分,所以數不清。2、總結:這些黑白相間、高高低低、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的房子有個好聽的名字,叫江南民居,美麗極了。二、新課導入。同學們想不想也用水墨畫的形式來表現江南民居的形象?今天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學習水墨畫、探究水墨畫的表現方法。三、簡單認識水墨畫。播放水墨畫簡介。水墨畫是中國畫的一種。指純用水墨所作的畫。相傳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來續有發展。水墨畫以筆法為主導,充分發揮墨法的功能。水墨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講究筆墨神韻。四、學習水墨畫技法。1、水墨畫的用筆方法分為中鋒、側鋒、逆鋒。中鋒 中鋒執筆筆桿垂直,筆尖正對墨線中間;中鋒用筆效果所畫線條渾圓挺撥、兩邊平滑。側鋒 側鋒執筆筆桿傾斜,筆尖靠在墨線一邊;側鋒用筆效果所畫線條靈活多變、一平一毛。逆鋒 逆鋒執筆筆桿傾斜,筆尖向外,筆桿在內存;逆鋒用筆效果所畫線條凝滯蒼勁、兩邊毛糙。2、教師講解范畫中的用筆情況。五、學生作業。1、教師:現在,老師想請你們當回小小設計師,把這些江南民居都規劃在景區的這塊空地內,擺一擺,讓他們緊緊地靠在一起,層層疊疊、錯落有致。2、用水墨畫的形式大膽的勾畫你眼中的江南民居。六、展示評價,領略江南民居之美。教師:請已經完成的建筑師們把房子放到景區里來吧!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說說你最喜歡哪些房子,為什么?西湖十景教案教學目標:1、 了解水墨畫以及水墨技法的基礎知識。2、 利用水墨技法畫出西湖十景的美麗景象。3、 感受西湖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秀美的景色,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學重難點:重點:感受西湖的美,初步掌握水墨畫的技法,體會水墨畫的美感。難點:如何用水墨畫表現出西湖的美景。教學設計:1、 情景導入。從西湖的神話傳說導入課題,揭示課題:西湖十景。2、 感受西湖。(1)我們班有沒有同學游過西湖?老師想請他們為沒游過西湖的同學做個小導游,談談西湖的美景,及對西湖美景的切身感受。(2)教師提問:還有哪些詩詞也是贊譽西湖之美的?組織學生討論。(3)由學生講述、討論他最喜歡什么時候的西湖,它具有怎樣的美。3、欣賞作品。(1)欣賞課本中的夕照、蘇提春曉,感受水墨畫是通過怎樣的效果表現出西湖春意盎然。(2)欣賞滿湖曲折,可以通過與“接天蓮葉”、“映日荷花”的西湖盛夏景象進行對比欣賞,從而感受西湖的美景。4、嘗試與探索。(1)將同學分成四組,嘗試水墨技法的效果表現。(2)注意觀察畫面的變化,并請每組選一個代表談談他的發現。5、深入了解。(1)結合潘天壽先生的荷花圖,請學生說說水彩畫與這些水墨畫有什么相同之處。(2)根據水墨畫的藝術特點,用水墨畫來表現家鄉風景的美。6、課外拓展。(1)建議用水墨畫表現一處西湖景色。(2)收集有關西湖的圖片和資料,舉行專題展覽。童謠童話教案教學目標:1、了解我國民間童謠的歷史及特點,童謠和童畫的相通之處。2.、選擇合適的工具材料為自己喜歡的童謠創作童畫作品。3.、體會童畫、童謠的綜合藝術特點,增強跨學科綜合學習的興趣。教學重難點:重點:能用各種工具材料為自己喜歡的童謠配上合適的童畫。難點:創作的童畫既符合童謠的意境,又能體現出一定的繪畫水平。課前準備:(學生)繪畫工具材料,選好自己喜歡的童謠等。(教師)配有童畫的童謠課件,配有童謠的童畫范作等。教學過程:1、新知教學。(1)播放課件蕩秋千,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說自己對此童謠的體會。(2)教師為此童謠示范作畫。(3)教師講述創作作品的思路及藝術特點。(4)小結:童謠和童畫的相通之處(童謠和童畫,將文學之美、聲音之美、色彩之美生動地融為一體。在童謠的美好韻律中,感受童畫的悅目色彩;在童畫的豐富想象中,感受童謠的韻律之美)。(5)揭題:童謠童畫。2、欣賞作品。(1)交流:互相交流自己熟悉的民間童謠。(2)欣賞書本中的童謠、童畫和教師收集到的作品。(3)學生進一步領悟童謠、童畫的相通之美。3、嘗試創作。(1)師生共同評價童謠蕩秋千(選取的創意角度,藝術特點等)。(2)學生嘗試為此童謠創作童畫。(3)注意:選擇合適的工具材料;作品的創意、構圖、畫面的整體效果等;盡量表現出童謠的意境。小精靈兒童資訊站出品(4)學生創作,教師指導。4、評價作業。(1)交流創作思路。(2)師生共同評價。5、小結與拓展。(1)小結本節課內容。(2)收集自己喜歡的童謠,了解其歷史背景、地域特點及藝術風格等情況,熟讀成誦。色彩的世界教案教學目標:1、學習色彩知識,掌握對比色、類似色的基本知識。2、嘗試體驗調色技能并運用色彩的對比知識進行表現,用類似色調或對比色調創作一幅漂亮的色彩畫,培養學生對色彩敏銳的觀察、辨別能力。3、觀察、欣賞自然界、藝術作品中的不同色調,感受色彩的美感,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運用。教學重點:了解色相環的排列規律,知道類似色、對比色的知識并能準確區分。教學難點:難點:掌握色彩的強烈對比和柔和對比的關系及不同的色調,并應用于創作表現。教學準備:(學生)水粉畫顏料、畫筆、調色盤、洗筆桶、等繪畫工具材料。(教師)課件、色相環、教學道具(袋子、瓶子等,對比色卡紙,示范作品)等。教學設計:一、作品導入,激發興趣。1、出示彩色繪畫作品(用布遮住)。教師提問:老師這里有一幅花瓶的繪畫作品,同學猜一下,它是什么顏色的?學生回答。2、顯示繪畫作品。教師總結:同學們,跟你們想象的一樣嗎?這幅畫上有藍色和黃色,有綠色和紅色,還有其他各種顏色組和在一起,是一幅色彩畫。3、揭開課題。教師提問:在我們生活中還有什么事物是有色彩的呢?比如二、展開新課,欣賞發現。1、觀察色彩。教師:我們來觀察一張圖,看一看,這張圖片的色彩有什么特點?給你有什么樣的感覺?(引導學生觀察顏色,是什么顏色的?兩種顏色像嗎?)2、欣賞感受。教師:同學閉上眼睛幻想一下,如果當我們這個世界沒有了顏色,世界會變得怎么樣?黑白電視機,世界失去了光明會變得怎么樣?那我們再來想一想,如果這個世界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色彩,世界會變得怎么樣呢?同學們來欣賞一下,充滿色彩的世界。提問:同學們看到了什么顏色?給我們一種什么樣的感覺?3、發現探究。(1)出示紅、黃、藍紙游戲找朋友:剛剛,我們欣賞了幾張圖片,而且觀察到了它們的顏色,幾種不同的顏色組合在一起,會產生強烈的效果。那么現在老師在黑板上出示紅、藍、黃三種顏色的紙,我請同學給他們找下它們的朋友,找什么朋友呢?與它們各自顏色對比的朋友,兩種顏色組合在一起能產生強烈的效果。(2)、出示色輪(先顯示紅、黃、藍三元色)教師:我們來看下他們找的對嗎?老師這里有一個圓形圖片,這個是什么呢?等下同學就知道了。我們先找到紅、黃、藍在這個圓形當中的位置。三、鞏固練習,教師示范。教師示范:對比色繪畫。觀察下老師,畫面上出現了哪些對比色?四、課堂延伸,應用生活。想一想:在我們生活中哪里運用了對比色的色彩?五、欣賞作品,創作表現。1、欣賞畫家、學生作品。2、學生創作。(1)作業要求:運用對比色創作一幅美麗的色彩畫,裝飾美化我們的生活。(2)學生創作:教師巡視指導,鼓勵學生大膽用色、大膽表現。六、作品展示,評價總結。1、收集學生的作品,布置在展示板上。2、師生共同評價。評價要點是:從視覺效果看,哪幅作品最美?哪幅作品對比色運用的最好?為什么?畫音樂教案教學目標:1、訓練學生用抽象的色彩、點線、筆觸、紋理等美術表現手法,來表達音樂感受的能力。2、通過訓練,使聽覺和視覺的藝術聯系起來,培養他們對抽象繪畫的欣賞和創作能力。教學重點:訓練學生想象、創造思維的能力,讓他們輕松、自由地繪制具有表現力的作品。教學難點:使用各種色彩、筆觸、線條、紋理等表達對樂曲音色、調子、旋律和節奏的感受。教學過程:一、導入。1、欣賞有關音樂的抽象作品。問: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評價:想象力真豐富,感受力也很強!這幅畫的背景色彩朦朧有神秘感。畫中的點線長短、曲直錯落有致,有節奏,韻律的美感,產生了稚拙的趣味和幽默感。2、欣賞百老匯的爵士樂,問:又會讓你產生什么樣的感受?小結:這兩幅幅畫沒有具體要畫什么物體,只是通過了色彩、線條等美術語言表達自己內心感受。這就像沒有歌詞的音樂一樣,沒有具體描繪某個場景,確給人產生不同感受。揭示課題:音樂和美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來一起學習畫音樂。二、新授。1、我們先來感受一下美術語言帶給我們的情感信息。(1)感受色彩:藍色、紅色分別會給你什么感受?這些復合色呢?圖片四張請大家用一些顏色來形容一下自己(在什么情景下)的心情。我們看一下大師是怎樣用色彩來表達的?(2)點、線、面。剛才的情景下你會選擇用那種語言來表達?小結:我們的美術語言和語言文字、音樂一樣可以用來表達我們內心世界。讓我們看看大師們是怎樣用色彩、點線面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欣賞作品: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