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第一單元《植物的生長變化》知識梳理.doc
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第一單元植物的生長變化知識梳理四年級科學下冊1.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 (教科版2017)知識梳理 1. 綠色開花植物幾乎都是從種子開始新生命的。2. 種子:顯花植物所特有的器官,是由完成了受精過程的胚珠發育而成的,種子包括種皮和胚,部分種子還有胚乳。種子在一定條件下能萌發成新的植物體。3. 觀察種子的外部特征:綜合運用感官并用比較的方法能觀察到種子更多的特征。(1) 看:用肉眼觀察種子的顏色、大小、形狀及其他顯著特征;然后用放大鏡觀察顆粒較小的種子的特征。(2)摸:用手摸摸種子的軟硬、光滑程度。(3)聞:用鼻子聞一聞種子的氣味。(4)測量:了解種子的重量、體積等。(5)觀察記錄:觀察不同植物的種子,可以發現它們的形狀、大小、顏色等特征各不相同。將觀察到的結果記錄下來。種子名稱顏色大小(厘米)形狀蠶豆青綠色至棕褐色1.21.5腎形花生淺紅色、淡褐色0.51.5橢圓形玉米黃、白、黑、紫色0.51楔形小麥黃色68卵圓形菜豆白色、褐色或有花斑0.92腎形4. 種皮:堅韌,保護種子的內部結構。5. 胚包括子葉、胚根、胚芽、胚軸。蠶豆種子的結構 玉米種子的結構(1) 子葉:儲藏或轉運營養物質。有的種子有一片子葉,有的種子有兩片子葉。(2) 胚芽:將來發育成莖和葉。(3) 胚根將來發育成根。(4) 胚軸:連接胚芽和胚根的部分,將來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位。6. 胚乳:儲藏著營養物質。(1) 胚乳不是胚的結構。(2) 有些種子沒有胚乳,如蠶豆種子、菜豆種子等。7. 雖然種子的形狀是各種各樣的,但是它們的內部結構基本相同。實驗探究:取一粒干的蠶豆和用水浸泡一天的蠶豆,觀察它們的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有什么不同。1. 用眼睛直接觀察兩粒種子外部的顏色、大小、形狀及其他顯著特征;然后用放大鏡觀察兩粒種子的內部結構。2. 用手摸一摸兩粒種子的外部,感覺種皮的軟硬、光滑程度。3. 用鼻子聞一聞兩粒種子是否存在特殊氣味。4. 輕輕地剝去種皮,將“豆瓣”分開,觀察種子的內部結構。首先看到的是子葉,數一數共有2片。分開子葉,用放大鏡辨認胚芽、胚根和胚軸的位置。5. 關于種子的內部結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A.胚芽將來發育成葉 B.胚根將來發育成根C.胚軸是連接胚芽和胚根的部分,將來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位解析:胚芽將來發育成葉和莖。四年級科學下冊2.種植鳳仙花(教科版2017)知識梳理 6. 種植鳳仙花的方法(1) 選種:挑選飽滿、沒有受過傷的鳳仙花種子,目的是保證種子的發芽率。(2) 準備好花盆和土,先把一塊小石頭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土。(3) 用手指在土中按23個洞,深度約1厘米,每個洞里放一粒鳳仙花種子,再用土蓋住洞口。(4) 往花盆中澆一些水,直到土壤濕潤,然后將它放在溫暖的地方。7. 可以將種子放入水中,觀察種子在水中的沉浮。不夠飽滿的種子會浮在水面上,這樣的種子挑出去,可以保證種子的發芽率。8. 播種是指用播種的方式種植。播種的好季節是春天。9. 種子萌發:是指種子從吸脹作用開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過程和形態發生變化過程。種子的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適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氣。10. 光照不足種子的發的必要的環境條件,多數種子在黑暗中也可以萌發。11. 觀察種子在土壤中發生的變化(1) 觀察工具:種植杯。(2) 在透明玻璃杯的內壁墊幾層衛生紙,裝進一些土壤,使衛生紙貼住杯壁。(3) 把種子放在杯壁和衛生紙之間。向土壤中澆適量的水,不要讓種子浸在水里。12. 做一個植物生長變化的觀察計劃:根據鳳仙花生長的時間,記錄植株高度(厘米)、葉的數量(片)、整體的樣子、每日的變化及我們為植物做的事情。13. 做一個植物生長變化的觀察計劃:根據鳳仙花生長的時間,記錄植株高度(厘米)、葉的數量(片)、整體的樣子、每日的變化及我們為植物做的事情。14. 選帶芽眼的土豆、紅薯塊或天竺葵的枝條種到花盆里,也可以觀察到它們的生長變化。這說明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莖來繁殖后代。10.在記錄鳳仙花的生長變化過程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 ) 。A.我們可以采用填寫記錄表、寫觀察日記、拍照、畫圖方式記錄種子的生長過程B.在制作種植杯時 使用透明杯計較容易觀察到植物的生長C.在觀察鳳仙花的葉子時,我們可以把長出的葉子摘下來數一-數有幾片。11.將煮熟玉米種子種下去,在適宜的溫度,充足的水份和空氣條件下不能萌發的原因是( C )。A.種子不完整 B.處在休眠期 C.胚已死亡四年級科學下冊3.種子長出了根 (教科版2017)知識梳理 15. 觀察種子萌發的過程(1) 種子萌發時先長出根,根迅速向下生長,然后長出莖和葉。(2) 無論把種子朝什么方向放置,根最終都是向下生長的。(3) 根、莖、葉三者之中,根生長最迅速,也是種子萌發時最先長出來的。16. 根芽:從植物的根上長出來的幼芽。根芽出土后,經過移植,可以成為獨立的植物。17. 直根系:有粗壯的主根和許多側根的根系。18. 須根系:沒有明顯的主根,只有很多像胡須一樣細長根的根系。19. 變態根: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發生了顯著變化的根稱為變態根。變態根是植物在長期進化發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是適應環境的結果。20. 探究植物根的作用(1) 選擇一棵帶根的植物裝入有水的試管中。(2) 將植物的根浸泡在試管里的水中。(3) 在水面上滴此植物油,使試管中的水不會被蒸發到空氣中,并在水面處做好標記。(4) 一段時間后,發現試管中的水面下降。(5) 結論:試管中水面下降說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21. 植物的根能夠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無機鹽,滿足植物生長的需要,還能將植物固定在土壤中。實驗探究題實驗材料:1支試管、帶根的新鮮植物植物油、水。實驗步驟:(1)將帶根的新鮮植物裝人有水的試管中。(2) 將植物的根浸泡在試管里的水中。(3) 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使試管中的水不會蒸發到空氣中,并在水面做好標記。(4) 一天后,觀察試管中的水量有什么變化。實驗現象:經過一天的時間,植物的莖、葉依然保持著良好的狀態;水面降到標記下面,說明試管中的水減少了。實驗分析:試管中的水是用植物油封閉的,因此水減少不是由蒸發現象導致的,而是被植物的根吸收了。實驗結論: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5)如下圖所示,將花盆中的植物拔出時,連盆中的土壤也一起取出來了,這個現象說明根有固定的作用。四年級科學下冊4.莖和葉 (教科版2017)知識梳理1. 植物的葉子平展而且在莖上交叉生長是為了能夠最大限度地接受陽光。2. 植物的葉子能吸收陽光進行光合作用,產生自身生長發育所需的養料。3. 莖的運輸作用(1) 取一段鳳仙花的莖和裝有紅色水的杯子。(2) 將鳳仙花的莖放入杯中。(3) 鳳仙花的莖變成了淡紅色。(4) 將鳳仙花的莖縱切開,發現莖的縱切面上有紅色的線狀結構。將鳳仙花的莖橫切開,發現莖的橫切面上有紅色的點狀結構。(5) 實驗結論:莖具有運輸的作用。4. 不同形態的莖(纏繞莖) (直立莖)(塊狀莖) (攀緣莖) (匍匐莖)5. 葉具有吸收陽光及蒸騰水分的作用。葉能吸收陽光 葉能蒸騰水分(1) 將葉子用黑色紙遮住,使它見不到陽光。3天后,觀察到被遮住光的這片葉子會變黃。(2) 在葉子上套上一個干燥的塑料袋。觀察到塑料袋內壁上有大量的小水滴。6. 不同形態的葉7. 光合作用:多數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養料,滿足植物生長需要。這些養料是由植物綠色的葉依靠陽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實驗探究1771年,科學家管里斯特利將一只小老鼠和一盆植樹放在個玻璃罩下,如圖所示。(1) 在空氣不流通的情況下,小老鼠沒有被憋死,植物也生長得很茂盛。這說明了( C )。A.小老鼠的生長可以不需要氧氣 B.植物生長可以不需要空氣C.植物能利用陽光和二氧化碳制造養料和氧氣(2) 小楊對這個裝置進行了修改。哪個裝置里老鼠不容易被憋死?( C )A.將玻璃罩里的植物拿掉 B.將玻璃罩涂成黑色C.將玻璃罩變得更大一些(3) 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水分,水分是植物的根從土壤中吸收,再通過植物的莖來運輸的。四年級科學下冊5.鳳仙花開花了(教科版2017)知識梳理1. 觀察鳳仙花的結構,鳳仙花是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組成的。2. 花萼:由許多片萼片組成,花開放以前保護花的內部結構。3. 花蕊包括雌蕊與雄蕊。雌蕊:柱頭可分泌黏液,刺激花粉萌發。花柱花粉萌發形成的花粉管是精子由柱頭進入子房的通道。子房內含胚珠,胚珠受精后發育成種子。雄蕊:花藥內含花粉,花粉內含精子。花絲支持花藥。4. 傳粉:花藥成熟后會自然裂開,散放出花粉。花粉從花藥中散放而落到雌蕊的柱頭上的過程叫傳粉。5. 傳粉類型有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6. 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種多樣,它們用不同的方式完成傳粉的過程。只有完成傳粉,植物的花才能發育成果實。7. 在傳粉完成后,雌蕊的子房能夠發育成果實。8. 像鳳仙花一樣由雄蕊、雌蕊、花萼和花瓣四部分組成的花,叫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幾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9. 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叫兩性花。有雄蕊沒有雌蕊的花叫雄花,有雌蕊沒有雄蕊的花叫雌花,雄花和雌花都是單性花。實驗探究題1. 對油菜花進行觀察,回答下列問題。(1) 觀察油菜花時,我們可以從一株油菜上取下一朵完整的油菜花,請你在右圖中填寫油菜花的各部分名稱。(2) 為了更好地觀察它,我們可以解剖這朵油菜花。某位同學先用鑷子夾住花瓣的上部,可是花瓣被撕成了兩段,小組內的成員不贊同她的方法。東東說:“鑷子不能夾住花瓣的上部,而要(A)。”A.夾住基部 B.夾住中部 C.夾住整片花瓣明明說:“解剖的順序也要注意,正確的順序應該是( B )。A.從內到外 B.從外到內 C.從上到下為了更好地研究油菜花,我們還可以到野外油菜花地去,油菜花地里總有蜜蜂飛來飛去,這對油菜花的好處是蜜蜂有助于傳粉。2. 下面是小明同學解剖鳳仙花的實驗過程,請你將實驗過程補充完整。工具:鑷子、白紙。操作方法:(1)用鑷子小心地從外到內撕下花的各個部分。動作要輕,防止將花的某一部分弄壞。(2)解剖下來的花的各個部分要分類擺放在白紙上,并標注每一部分的名稱。(3)輕輕挑開凋謝變干了的花,觀察其內部情況。觀察結果:鳳仙花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這幾部分構成;凋謝變干了的花里面有果實,它是由雌蕊中的子房發育而來的。四年級科學下冊6.果實和種子(教科版2017)知識梳理1. 當蜜蜂或其他昆蟲在花叢中飛舞、爬行時,就會把雄蕊的花粉傳播到雌蕊的柱頭上去,這會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實和種子開始成長,花朵胚珠受精示意圖開始凋謝。2. 果實一般包括果皮和種子兩部分。傳粉完成后,子房壁發育成果皮,果皮包裹著種子就形成了果實。3. 果皮的作用是能保護胚珠,使種子正常發育。4. 植物的種子具有繁殖作用,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發育成新的植物。5. 觀察鳳仙花的果實(1) 鳳仙花的果實呈紡錘形,有白色茸毛;成熟過程中,果實顏色由綠色逐漸變成了黃色。(2) 果實里大約有18粒種子,呈黑褐色,形狀似桃形。6. 觀察鳳仙花的果實生長過程(1)鳳仙花開花、結果期間,植株的高度變化不明顯。(2)鳳仙花的花瓣逐漸枯萎凋零,而子房越來越大。(3)鳳仙花的果實是在植株開花的地方長出來的。7. 在植物生長過程中,花要經歷花開、花謝的過程,花凋謝后結果。8. 經常吃的食物中,有些食用的是植物的果實;有些食用的是植物的種子。蘋果、桃子、西瓜等我們食用的是植物的果實。豌豆、蓮子、花生等我們食用的是植物的種子。實驗探究題開學初,科學種植小組在學校生物園撒下了幾顆西瓜子,瓜苗出土、蔓延,開了一朵朵小黃花。(1)西瓜的花屬于單性花,人工授粉可以提高它的產量。下面是小明學習人工授粉的步驟圖。其中第1步,是用棉簽輕觸雄蕊的花藥部位;緊接著,第2步是用棉簽在雌蕊的柱頭上輕涂。(2)授粉后,花粉會進入雌蕊的子房里,使胚珠受精。(3)受精后,子房會慢慢發育成果實。四年級科學下冊7.種子的傳播(教科版2017)知識梳理1. 果實成熟后,就要把種子傳播出去,在適宜的環境下,種子萌發長出新的植物。2. 鳳仙花傳播種子的方式彈力傳播。(1) 鳳仙花果實成熟后,干燥而堅硬的果皮在陽光的烘烤下自動爆裂,果莢里的種子就像飛出槍膛的子彈,被彈射到遠處。(2) 像鳳仙花這樣利用彈力傳播方式傳播種子的植物還有油萊、噴瓜、豌豆等。3. 蒼耳傳播種子的方式動物傳播。(1) 植物的果實外面長有很多倒鉤,當人或動物從它旁邊經過時就會鉤掛在人的衣服或動物的身體上,這樣人或動物的移動就幫助植物傳播了種子。(2) 像蒼耳這樣利用動物傳播方式傳播種子的植物還有鬼針草、蒺藜等。4. 櫻桃傳播種子的方式動物傳播。(1) 動物在吃櫻桃時往往將種子吐出,有的雖把種子吃進肚子里,但由于消化不掉,就隨糞便排出來傳播到四面八方,也就幫植物傳播了種子。(2) 像櫻桃這樣利用動物傳播方式傳播種子的植物還有番茄、葡萄、西瓜等。5. 蒲公英傳播種子的方式風傳播。(1) 蒲公英的種子小而輕,上面有白色小絨毛叫冠毛,冠毛展開后像一把把小小的“降落傘,風一吹便把種子傳播到遠方。(2) 利用風傳播方式傳播種子的植物還有薊、槭樹等。6. 蓮蓬傳播種子的方式水傳播。(1) 蓮蓬的果實成熟后,會落在水里慢慢腐爛,包有海綿狀外種皮的種子就會浮在水面漂行,隨著波浪漂蕩,最后沉入水底生根發芽。(2) 利用水傳播方式傳播種子的植物還有椰子、水葫蘆、睡蓮等。7. 種子掉落在植株的近旁,會造成種子密度過大,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不利于植物種族的延續。將種子傳播出去,有利于擴大植物的生存空間,有利于植物種族的延續。實驗探究題1. 根據果實和種子的特點,做一個果實模型,模擬種子的傳播。(1) 甲圖的模型是利用風傳播方式傳播種子的,其特點是種子較輕,帶翅或絨毛。常見的植物有蒲公英、薊、槭樹等。(2) 乙圖的模型是利用動物傳播方式傳播種子的,其特點是果實外表帶有很多倒鉤。常見的植物有蒼耳、蒺藜、鬼針草等。2. 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有許多種,這和植物果實或種子的結構有一定的關系。(1) 觀察三種植物的果實,其中靠風傳播的是槭樹的果實,它的特點是有翅;靠彈力傳播的是鳳仙花的果實;靠動物傳播的是鬼針草的果實。(2) 如果植物的果實鮮艷、美味、多汁,可以通過動物傳播將種子傳播到遠方。(3) 種子的傳播的目的是繁殖后代。四年級科學下冊8.鳳仙花的一生 (教科版2017)知識梳理1. 鳳仙花的生長周期大約是91天。從種子萌發到開花結果,再到果實成熟孕育出新的種子,每一個階段,鳳仙花植株所具有的特征都會改變。之后鳳仙花植株就會慢慢衰老,直至枯萎死亡,這個完整的過程就是鳳仙花的生命周期。2. 鳳仙花生長變化的規律(1) 在發芽之后,開花之前,鳳仙花有一個生長高峰期,植株迅速地長高長粗,葉子的數量快速增多。(2) 鳳仙花生長出花蕾之后,生長速度變慢,這與開花有關,因為葉片產生的養料主要供給了植物的繁殖器官(花果實和種子)。3. 鳳仙花的觀察總結(1) 一株成熟的鳳仙花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個部分構成。(2) 鳳仙花的生長過程中需要陽光、土壤、適宜的水分和溫度等。實驗探究探究一 種子萌發的條件1. 下表為“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的實驗設計,請根據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培養皿編號種子的數量(粒)種子所處的環境(其他外界條件均適宜并通用)A1培養皿底部墊有浸濕的濾紙或紗布,20B1無水,20C1培養皿底部墊有浸濕的濾紙或紗布,-10D1水淹沒種子,20(1) 用培養皿A與B進行對照,所探究的問題是種子萌發是否需要水。(2) 探究溫度對種子萌發的影響,應用A和C兩組培養皿做對照實驗。(3) 如果在嚴格按上表的實驗條件進行實驗的情況下,用于實驗的種子最終都沒有萌發,應從種子的數量尋找原因。(4) 在實驗前應該進行選種,提高實驗準確性。2. 小華在三個盤子里分別放等量的棉花,再將數量和品質相同的豌豆種子放上面,在下面條件下進行培養,幾天后發芽情況如下。實驗小組甲乙丙場所黑暗中黑暗中陽光下溫度232323棉花干濕狀態潮濕干燥潮濕幾天后發芽情況全部發芽沒有發芽全部發芽(1) 要研究”光照對種子發芽是否有影響”,在實驗設計上可選(B)。A.甲組和乙組 B.甲組和丙組 C.乙組和丙組(2) 從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種子發芽(B)陽光。A.需要 B.不需要(3) 現在已進行的幾組實驗,暫時無法研究“影響種子發芽的因素”中的(B)。A.水分 B.溫度 C.水分和溫度探究二觀察鳳仙花的生長小明同學種植并觀察了鳳仙花的生長,請完成以下題目。鳳仙花的生長變化記錄表生長時間剛出土時一周以后兩周以后三周以后四周以后莖的顏色嫩黃色黃綠色嫩綠色有點紅紅色莖的高度1厘米2厘米4厘米7厘米13厘米1. 小明是從哪幾個方面觀察記錄鳳仙花的生長情況的?莖的顏色和莖的高度。2. 從小明的觀察發現,鳳仙花出土以后,莖的顏色會發生的變化是(B)。A.剛長出來是紅色的B.三周以后開始變紅C.只有一周內是綠色的3. 從小明的觀察發現,四周內鳳仙花莖高度的生長變化規律是(B)。A.每周長高的高度一樣B.開始生長得較慢,逐漸變快C.開始生長得較快,逐漸變慢4. 在觀察記錄鳳仙花莖的高度時,小明應采用的方法是(B)。A.用眼目測高度,并記錄B.用尺子測量高度,并記錄C.堅持每天觀察,不用記錄5. 鳳仙花植株的葉片平展,交叉生長,伸向四面八方,這是為了( A )。A.吸收更多的陽光B.吸收更多水分C.這樣更美麗在種植中,小明發現成熟的鳳仙花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部分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