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一年級下冊科學1.2《水和鹽的故事》說課稿(安徽楊老師縣級優課).docx
一、教材分析首先我對教材進行簡單的分析:本節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大象版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2課水和鹽的故事。一年級下冊科學的訓練重點是“分工合作找證據”。而這個單元屬于“綜合探究活動”的單元,本節課以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為明線,將“溶解”這一基本的科學知識暗線隱藏其中,既增強了能力,又習得了知識,使培養目標清晰、明確、可行。它為以后的學習起到領航的作用。在日常生活的影響下,學生對鹽的溶解已有初步的認識,但是他們關于鹽的溶解的知識還不太系統、不太完善,依然存很多的問題,本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大膽的猜想與假設,再通過實驗來驗證猜想與假設,感受猜想與假設的方法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本課的知識點是:1.理解什么是溶解?2.討論并驗證加快鹽的溶解速度的條件;3.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運用。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特點,結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本節課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對鹽溶解的快慢提出猜想與假設,通過設計對比實驗,知道加熱、攪拌、研碎等方法可以使鹽溶解得更快。(2)能力目標:能自己設計實驗驗證加快鹽溶解的方法。經歷“問題假設實驗匯報的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3)情感目標:培養敢于提出猜想與假設,愿意合作與交流,持之以恒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情感。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并結合學生實際,我把教學重點設置通過對比實驗過程,使學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而教學難點:是對比實驗過程中各種相同條件的控制。二、說教法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綜合使用發現法 、實驗法 、探究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現象提出問題,從實驗中解決問題。真正地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在實驗中,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合作交流得出自己的結論,使學生在矛盾中、自我否定中、相互爭論中獲取知識。三、說學法、實驗感知法(流程圖)觀察(故事激趣,導出課題第一組實驗(溶解)第二組實驗(加快溶解的方法)。、合作學習法通過分組實驗,合作探究出結論,培養學生細致的觀察習慣和態度,培養實驗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四、教學準備:鹽、冷水、熱水、筷子、燒杯、實驗記錄單。五、教學過程: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三個活動展開教學?;顒右唬杭と胪瑢W們,充滿挑戰與刺激的闖關游戲大家喜歡玩嗎?(喜歡)。想不想參加呢?(想)。今天我們就來進行一次科學大闖關。下面我們先進入第一關(放幻燈):看誰懂得多。老師引導:同學們,老師今天帶來一樣東西,它是可以吃的,誰想來嘗一嘗?嘗完了要給大家說一說它的味道怎么樣,你認為它是什么?有人愿意來試試嗎?(同學品嘗并發言)。我會找三個學生來嘗一下最后得出結論,看來這些同學一致認為這是鹽。那么,下面請大家來觀察一下,老師給大家準備的到底是不是鹽。讓每小組派一名同學來老師這領一份樣品。學生觀察2分鐘后:說一說這是不是鹽,它有哪些特點呢?你對它又有哪些認識和了解呢?(學生發言后),我會說大家都說的很好,老師宣布:第一關,闖關成功。為了獎勵大家闖關成功老師給大家增添一些關于鹽的小知識(放幻燈):粗鹽和細鹽。粗鹽是為經過任何加工的由海水直接晾曬過后形成的結晶,含有一些雜質;細鹽便是有粗鹽經過加工提煉而成的小顆粒結晶,也就是我們平時所吃的食用鹽。了解完了小知識讓我們一起走進第二關(放幻燈):智力猜猜猜。首先來看一段與鹽有關的小故事:小紅軍巧帶鹽。閱讀完讓學生開動腦筋猜猜看,小紅軍是怎樣把鹽藏起來的?這也是我們今天要探究的主題( “鹽與水的故事”。) 同時板書課題。用故事導入新課,通過故事的情節造成懸念,引起學生大膽的猜想,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顒佣鹤灾魈骄?. 學生自主的交流方案在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是學生的合作伙伴,把自主權還給學,讓學生自主的交流方案,自主選擇實驗材料,使學生有一種我就是科學家的感覺,這樣的科學活動才是愉悅的,因此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采用了自主合作闖關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主交流探討小紅軍是怎樣把鹽藏起來呢?首先(1)讓學生分組討論小紅軍是怎樣把鹽藏起來的?交流自己的猜想,選出最佳猜想并簡單的說出理由最后大家一致認為,小紅軍是把鹽放到了水里,到底猜得對不對呢?我們需要通過實驗來驗證。(2)讓學生一以小組為單位到材料超市選擇自己所需要的實驗材料。實驗之前,我先讓學生知道實驗要求(放幻燈)。多媒體出示實驗要求:(實驗用品要輕拿輕放,注意安全。分工合作。用簡單的語言填寫實驗報告單。)(3)在實驗揭秘時,以小組為單位匯報實驗結果?根據學生的匯報小結出“像鹽這樣消失在水中的現象叫溶解”。并板書溶解的概念:像鹽這樣“消失”在水中的現象叫溶解。(板書)讓學生觀察一下,老師這里用了一個引號,那誰能說說看這里的消失為什么要加引號呢?(學生發言)。老師評論:這里的消失不是真正的消失不見了,而是我們的肉眼看不到了,其實是它溶解到了水里。第二關我們都猜對了,老師宣布,第二關闖關成功!2. 探究加快食鹽溶解的方法。接下來讓我們走進第三關:比比誰最快!探究加快食鹽溶解的方法。小紅軍很聰明,把鹽溶解在水中,讓敵人看不到眼鹽,但當時一定時間緊迫,處境非常危急,請大家分組討論一下,怎樣能幫小紅軍將鹽盡快的溶解在水中?以免被敵人發現,(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匯報)根據學生的匯報,教師總結:大家的想法都非常好,老師這里給大家進行了一下總結,要幫助小紅軍快速把鹽溶解到水里,有這些方法,(幻燈片:1、用玻璃棒攪拌2、把鹽放入熱水3、把鹽研碎).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呢?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并設計自己的實驗方案驗證猜想。怎樣設計比較鹽溶解的快慢的實驗呢?我會先讓學生看一個賽跑比賽,請兩位同學到前面比賽,(挑選兩位學生,同時出發,但終點不一樣。) 這樣比賽行嗎? (再讓兩位學生一個先跑,一個后跑。跑的距離相等)這樣行嗎? 也就是說跑步比賽要求運動員從同一地點,同時出發,跑到同一終點,這樣才能比較出誰跑得快。那么比較各種情況下鹽溶解的快慢,也需要一些相同條件多媒體出示(相同條件)。現在請各小組選擇自己猜想的方法及實驗器材,用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學生實驗,然后根據各小組匯報的實驗結果,學生總結出加熱、攪拌、研粹等方法可以加快食鹽溶解。探究加快鹽溶解的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點,而實驗中相同條件的控制又是這節課的難點,因為要進行單因素比較,則必須設法控制其他可能有影響的諸多因素,盡量使這些因素完全相同,這是對比實驗的基本原則。但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講出這些因素,只能加重學生的負擔,使科學實驗活動令學生望而卻步,毫無興趣可言。因此在這一環節我插入了一個賽跑比賽的情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不但突破了這節課的難點,降低了難度,小結出加快鹽溶解快慢的實驗的相同條件,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我將做一個小結:剛才大家參與得非常積極,實驗做得很認真,而且都幫助小紅軍快速的把鹽溶解到了水里,老師興奮得告訴大家:第三關闖關成功!下面讓我們走進第四關,也是最后一關,比一比看誰想得多!3聯系實際學科學,引領學生走進第四關,看誰想得多!其實溶解在我們生活中用途特別廣,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溶解?(學生舉手發言,教師評價)。第四關闖關成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暢想生活中的溶解和加快溶解的方法。科學與生活密切聯系,生活中處處有科學,把科學與生活進行聯系,不但增強了學生的科學意識,而且也使溶解的知識更加實用為生活服務?;顒尤和卣固骄吭跁诚肷钪械娜芙庵?,結尾時,我用了這樣的一段話:“我們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僅心細,而且聰明。故事中的小紅軍也很聰明,他把鹽化成水藏在棉衣里帶上山。那么,鹽該怎樣取出來呢?想知道嗎?請大家課下先進行猜想,試著探究,并記錄下來,相信大家一定會有所發現?!?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走向生活,這樣不僅使學生的探索精神能向更深的方向發展,同時也為下一節課的學習做了鋪墊。六、說板書設計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七、總結設計意圖?把鹽藏起來一課的教學過程以學生的探究活動為主線,使學生親身經歷“問題假設驗證總結應用”的活動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的發現、思考、感悟、交流,很好的實現了三位目標的落實。?教師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電影片斷),調動了學生的探究興趣,激發學生發現并提出有價值的研究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猜想與假設,實驗與驗證。在引導學生探究活動中,不斷的提出新的問題,促使學生的探究活動步步推進,提高了科學探究活動的有效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從問題的提出、到猜想與假設、實驗方案的設計與驗證等環節,教師都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關注學生的思維走向,引導學生進行理性的思考。注重培養學生“動手”之前先“動腦”,“動手”之后再“動腦”,真正把動腦與動手有機的機會起來。從而使我們的科學教學從“盲目”的活動中走出來,從浮躁的“形式主義”變得實實在在起來。?對比實驗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無論從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來說都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教師把驗證“攪拌可以加快溶解”的實驗活動作為“扶”的重點,通過師生的共同討論交流,設計出實驗方案,對學生的探究活動進行了細致的指導,使學生學會了對比實驗的方法。然后放手讓學生自主設計驗證“用熱水加快鹽的溶解”,使學生的探究活動非常成功,正確的處理了“扶”和“放”的關系,突破了教學的難點。?在應用拓展環節采用練習的形式,生動有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并且通過活動使學生更進一步加深了對加快溶解方法的理解,形成了知識的遷移,體驗到了科學探究的樂趣
- 關 鍵 詞:
- 水和鹽的故事 大象 一年級 下冊 科學 1.2 故事 說課稿 安徽 老師 縣級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