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16《孤獨之旅》教案.doc
16孤獨之旅1把握小說內容,理解小說主題,感悟“成長”的含義。2欣賞小說飽含詩意的語言,體會細膩的環境描寫的作用。一、導入新課老人說:孤獨是生了一大堆兒女,到老了卻沒有一個留在身邊。老師說:當我站在講臺上,精心準備的課卻無法激起學生們學習熱情的時候,我會覺得我成了一個孤獨的表演者。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感到孤獨的時候呢?咱們一起交流一下。(學生自由發言)可以說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孤獨,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孤獨之旅,一起來感受下主人公杜小康的孤獨并且看看他是如何面對孤獨的。二、教學新課目標導學一:背景資料本文節選自草房子,小說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學為背景,描繪了桑桑、杜小康、禿鶴、紙月、細馬等幾個少男少女讀書、生活、成長的歷程。本文節選部分寫的是少年杜小康與厄運抗爭的經歷。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實的人家,富裕的生活、優異的成績,使他一直有一種優越感。然而,一次意外變故,家道中落,他被迫輟學,過早地擔負起生活的重擔,跟隨父親背井離鄉去放鴨。目標導學二:梳理小說情節1初讀文本,找出這篇小說的三要素。明確:人物:少年杜小康。環境:遠離家鄉,孤獨偏僻的蘆葦蕩。情節:貧困失學后,在孤獨艱苦的環境中和父親一起去放鴨,經受磨難,逐漸成熟、堅強。2再讀文本,梳理具體情節。明確:開端:家道中落,隨父放鴨。發展:撐船趕鴨,初到蘆蕩。高潮:蘆蕩遇雨,經受考驗。結局:與鴨共成長。目標導學三:評析細節,品讀“孤獨”小說題目是孤獨之旅,文中哪些地方體現出了杜小康的“孤獨”呢?請同學們用橫線標記出體現“孤獨”的句子,圈畫出關鍵詞語,做上批注,然后分享交流。要求:1按照情節的順序,依次作答。2分享的時候,先有感情的讀出你找到的句子,注意句中涉及“杜小康”以及指代杜小康的“他”都讀作“我”,把“杜雍和”讀作“爸爸”或是“父親”。品讀示例:(1)小木船趕著鴨子,不知行駛了多久,當我回頭一看,已經不見油麻地時,我居然對父親說:“我不去放鴨了,我要上岸回家”我站在船上,向后眺望,除了朦朦朧朧的樹煙,就什么也沒有了。明確:環境描寫及語言描寫。眼前的環境營造了一種迷茫而陌生的氛圍,“我”離熟悉的油麻地越來越遠,內心充滿抗拒和孤獨,甚至請求父親讓“我”回家。(2)父親沉著臉,絕不回頭去看一眼。他對我帶著哭腔的請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撐著船,將鴨子一個勁兒趕向前方。明確:神態描寫及動作描寫。父親內心十分沉重,雖然不忍心,但是依然堅決地前行,面對父親的漠視,“我”感到十分孤獨。(3)當我一眼望去,看到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時,我害怕了這是我出門以來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我有一種永遠逃不走了的感覺。明確:環境描寫。面對眼前無邊無際的蘆葦蕩,“我”產生了害怕現實、害怕孤獨的感覺。【教學提示】在品讀“孤獨”的過程中,注意向學生點明環境及人物描寫等,注重分析細節的作用,將朗讀與評析方法相結合。突出此時杜小康的無奈、茫然、恐懼、害怕、膽怯的心理。【學法指導】小說中環境描寫的作用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場所。渲染故事氣氛,增強故事真實性。烘托人物形象。推動故事情節。暗示社會環境。深化主題。目標導學四:面對孤獨,收獲成長1當知道“孤獨”不可避免的時候,“我”是如何面對孤獨的?請結合具體的語段談談。(分享解讀的過程如目標導學三)(1)后來,我和父親都在心里清楚了這一點:我們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獨了。這樣反而好了。時間一久,再面對天空的一片浮云,再面對這浩浩蕩蕩的蘆葦,再面對這一縷炊煙,就不會再忽然地恐慌起來。明確:“我”和父親已經學會適應現實環境,面對孤獨。(2)我聞到了一股鴨身上的羽絨氣味。我居然把頭歪過去,幾乎把臉埋進了一只鴨的蓬松的羽毛里。我哭了起來,但并不是悲哀。我說不明白自己為什么想哭。明確:經歷過生活的艱辛,感到辛酸,但是并不悲哀,表明此時的自己已經接受現實變得堅強。(3)我順手摳了幾根白嫩的蘆葦根,在嘴里嚼著,望著異鄉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親,想起許多油麻地的孩子。但我沒有哭。我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明確:“我”經過了風雨的考驗,在困境中磨練了自己,終于敢于面對現實,并勇敢地戰勝了自然界和人生中的風雨,使自己的意志更加堅強了。2根據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說說文中的杜小康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明確:他是一個不怕困難,并能在困難中成長,越磨練越堅強的孩子。他是一個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孩子。他是一個碰到困難不退縮,遇到委屈不怨天尤人,遭到挫折不頹唐,積極地面對一切挑戰的堅強的孩子。3鴨群是杜小康最親密的伙伴。作者以較大的篇幅描寫這些鴨子,這與表現杜小康的成長有什么聯系?明確:杜小康失學后,去放鴨是他生活的重要內容,他是不能回避的;在孤獨中,鴨群是他的伙伴,他也只能從鴨子身上得到心靈的安慰;在風雨中他保護鴨群,感到成長的艱辛和喜悅;最后鴨子下蛋,不僅是放鴨的成果,也是杜小康人生的一段成果,其中的甘苦都化在“下蛋了”的驚喜中。三、板書設計可取之處1.轉換人物角度,利用朗誦,讓學生更加感同身受。2將人物心理、環境描寫等分析融為一體,有助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內涵。不足之處由于時間限制,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不是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