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8《論教養》教案.doc
8論教養教學目標1把握作者觀點,思考“教養”真正含義,領悟怎樣做一個有教養的人。2體會本文觀察細致、事例生動、說理深刻明晰,行文自然曉暢的特點。3聯系生活中的正反實例進一步理解“教養”對為人處世的重要性。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養,是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狀況,是社會影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個人修養的結果。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關于“教養”,中國古時三字經就提到了,指的是人從小就應該習得的一種規矩,待人接物處事時的一種敬重態度。今天我們學習利哈喬夫的論教養,進一步理解教養的核心內涵以及學習如何做一個有教養的人。【教學提示】設計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和關注,為學生更好地學習本文奠定基礎。二、教學新課目標導學一:初讀課文,理清層次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朗讀指導:抓住議論性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觀點,理解觀點和材料之間的關系。2小組討論。給課文劃分層次,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議論文結構的一般特點。明確:第一部分(12):開門見山,引入論題良好的教養。第二部分(312):把有無教養的表現進行對比,指出教養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第三部分(1317):剖析優雅風度,指出一切優雅風度的基礎其實是一種關照態度。第四部分(18):總結全文,點明我們必須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別人。目標導學二:再讀課文,理解內容和段落之間的關系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把握段落之間的關系,句子的含義,本文的語言風格。1細讀12段,思考第1段有什么作用。明確:直接引入論題教養,用遞進復句強調,“良好的教養”的養成更主要的是“得之于自身”,為下文的論述張本。2速讀312段,思考以下問題。(1)第3段有什么作用?明確: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2)說一說第4段與510段之間的關系。明確:總說與分說的關系。(3)有無教養的本質區別是什么?明確:是否從心里愿意尊重別人,也善于尊重別人。(4)作者列舉了有教養的人的哪些具體表現?明確:不自吹自擂;珍惜別人的時間;重承諾;穩重隨和。(5)410段先談“無教養”的例子,1112段再談“有教養”的表現,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明確:把有無教養進行對比,是非曲直不言而喻,引人深思,也啟迪了人們在生活中應如何做到有教養。3速讀1317段,思考以下問題。(1)第13段作者批駁的錯誤觀點是什么?明確:優雅風度就是矯揉造作,是出于無聊,是附庸風雅,是毫無意義的扭捏作態。(2)作者是如何批駁這一錯誤觀點的?明確:作者提出了一個正確的觀點:一切優雅風度的基礎其實是一種關照態度。并對這一態度進行闡述:一個人不應該妨礙他人的生活,要讓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覺。并以吃飯和日常生活中的舉止為例論述如何關照他人,具有優雅風度。最后得出結論:優雅是重視行為舉止的內涵,是以慎重的態度對待世界。這樣上述的錯誤觀點就不攻自破了。(3)請你結合410段,分析“優雅”和“有教養”是怎樣的關系。明確:二者的本質是相同的,一個是從內心“尊重別人”,一個是“關照的態度”,其實都是“尊重”。教養是優雅的基礎,優雅風度是教養的重要表現,一個人處處時時有教養,就會形成優雅的風度。4讀第18段,思考:這一段有什么作用?明確:總結全文,照應開頭,強調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別人,再加上隨機應變的智慧就會具有優雅的風度,給人以啟迪。目標導學三:品味重點句子,理解語言特色說一說下面兩個句子中加點詞語的作用。(1)我不敢貿然提供有關教養的“處方”,因為我不認為自己是教養完美的典范。(2)有教養的人對別人一律謙讓和禮讓,無論接觸的人年長還是年幼,是社會賢達還是平民百姓。明確:(1)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用“處方”比喻讓人們擁有教養的獨特的方法,用語生動形象。(2)“一律”和“無論”強調了有教養的人從內心深處尊重別人,對人們的謙讓和禮讓是無條件的。目標導學四:小結整合本文透過眾多“有教養”及“無教養”的現象,探究“真正的教養”和“優雅風度”的本質。思路清晰,從討論教養本身,到剖析教養的重要表現優雅風度。又運用了許多格言式的句子,論述充分,引人深思。目標導學五:學以致用1結合在學校的學習生活,請你舉出我們身邊的“無教養”的表現。2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談一談如何做一個有教養的人。三、板書設計論教養利哈喬夫(12)提出問題:“良好的教養”的養成“得之于自身”(312)分析教養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1317)闡述一切優雅風度的基礎其實是一種關照態度(18) 強調優雅風度的獲得方法教學反思可取之處1.重視學法的指導,合理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維,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本文立論與駁論相結合的特點。2注重讓學生結合本文話題,表達自己的看法,思考如何做一個有教養的人。不足之處1.朗讀不充分,留給學生思考品讀的時間有些少,部分問題,老師講授代替了學生思考。2關注文本多,在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及滲透道德修養的方面仍需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