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13課《窮人》教案.doc
窮人教學目標1.學會16個生字、詞語。抄寫描寫環境的句子。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3.學習作者通過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活動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4.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教學重難點1.從環境和人物的心理、對話的描寫中體會人物的美好心靈。2.分析掌握桑娜內心的矛盾,體會桑娜的善良。3.學習通過環境、人物言行和和心理等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1課時一、導入新課1從題目看,我們知道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可作者卻是以一類人的總稱“窮人”為題目,這有什么深刻的寓意呢?文中的“窮人”窮到了什么樣的程度,然而除了窮他們還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世界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的窮人。2介紹寫作背景窮人一文的寫作年代,正是俄國歷史上階級矛盾空前激化的時期。封建農奴制一步步地崩潰瓦解,廣大人民對沙皇專制的反抗斗爭日趨高漲,逐漸形成了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高潮。在這個時期,貴族、資產階級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華而道德墮落;廣大勞動人民生活極端貧困,然而他們的道德情操卻高尚淳樸。窮人這篇小說,真實地反映了這一歷史時期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和他們的高尚品德。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讀通順,認讀字詞。2課文圍繞“窮人”寫了哪些內容,你從這些內容中能夠回答老師開始時提出的三個問題嗎?教學參考:課文記敘了在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與漁夫主動收養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下漁民的悲慘生活,贊美了桑娜和漁夫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3梳理全文,給文章劃分段落和層次:等待漁夫(1-2自然段)、探望西蒙、抱回孩子(3-11自然段)、漁夫歸來(12-結束)三、按內容逐層學習課文,提示學生一定要緊緊圍繞“窮人”來理解1指名學生讀“等待漁夫”這部分,并思考:你從這一層中體會到了什么?學生應該發現以下幾點:事情發生的季節與當時的天氣;家境的貧困、生活的艱難;主人的勤勞與小屋的舒適;主人的善良。2學生自由讀第二部分第一層“探望西蒙”,思考:西蒙是什么人?她的家境怎樣?你從這件事中又體會到了什么?重點體會有兩點:一是通過桑娜由看燈塔轉而想起看望西蒙和“寡婦的日子真難啊”來體會桑娜的善良;二是通過對西蒙家中的情景,尤其是對西蒙母子情狀的描寫,體會“窮人”的善良。教師要加強朗讀指導,引導學生進入到課文中,進入到角色中有感情地進行朗讀。課堂小結這一堂課重點是讓學生對窮人這篇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在熟悉了故事情節的基礎上對文章的主題進行總結。同時這一堂課也對整篇文章進行了結構劃分,使學生對文章的脈絡一目了然,并對前半部分內容進行細致探究,對人物的精神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第2課時一、復習聽寫,回顧前文1、聽寫上一節課講到的字詞2、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二、交流感悟,研讀課文1指名讀第二部分第二層“抱回孩子”,思考:從這一層的描寫中我們又可以體會到什么?對本層重點句子的理解:(1)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斑@樣做”是指收養西蒙的兩個孤兒,把他們撫養成人。桑娜探望西蒙,意外地發現西蒙已經病故,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 一個還不會說話,另一個剛會爬。面對西蒙的悲慘遭遇,桑娜本能地把兩個孤兒抱回了自己的家?!安恢罏槭裁匆@樣做”與“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看似矛盾,實際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窮人、關心窮人的善良品質。(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忐忑”是指心神不定?!办话病毙稳菪纳癫话捕?。桑娜抱回孤兒后,面對自己的五個孩子,想想生死未卜的丈夫,她緊張、擔憂。她不知道丈夫會說什么,覺得自己這樣做給丈夫增加了負擔,覺得對不起他;她擔心丈夫突然回來,不知道怎么告訴丈夫自己把孤兒抱回家的事。但是她寧可讓丈夫揍一頓,也要收養孤兒。課文真實地展現了桑娜此時的心理活動。透過桑娜的心理活動,讀者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給桑娜帶來的壓力,感受到桑娜熱愛丈夫、同情孤兒,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心靈,激起讀者對桑娜今后命運的關注。(補充:省略號的連續運用,表明桑娜當時心理活動的時斷時續,逼真地寫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2學習最后一部分。齊聲朗讀,通過兩人的對話和漁夫的表現,你又體會到了什么?對本層重點語句的剖析:(1)桑娜沉默了?!俺聊笔遣蛔雎暤囊馑?。桑娜與漁夫對話時先后兩次“沉默”。第一次是桑娜與漁夫同時沉默。漁夫回家了,魚網也撕破了,面對剛剛從死亡線上掙扎回來的丈夫,桑娜不知道如何告訴丈夫收養孤兒的事,所以選擇了沉默。而漁夫還沉浸在與海浪搏斗的恐怖中,心里尚存余悸,看到桑娜沉默了,所以也不說話了。第二次是桑娜把西蒙死去的消息告訴了丈夫,她在等待丈夫的決定,所以又沉默了。桑娜的兩次沉默,都反映了桑娜心地善良。(2)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班?,是個問題!”他搔搔后腦勺說,“嗯,你看怎么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薄鞍櫰鹈肌?、“臉變得嚴肅、憂慮”說明漁夫感到問題很難辦。“搔搔后腦勺”說明他正在認真考慮,形象地表明漁夫覺得問題嚴重?!班?,你看怎么辦?”這是漁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見。“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這是漁夫做出的初步決定。“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熬”,是忍受(疼痛或艱苦的生活)的意思。說明漁夫為了撫養鄰居的孩子,準備過更艱苦的日子,準備付出更多的辛勞。“快去!別等他們醒來。”漁夫怕孩子醒來受驚,催促桑娜去抱孩子。這段話細致地描寫了漁夫做出決定前后思考的過程,說明他與妻子桑娜一樣,有著一顆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高尚的心。(3)但桑娜坐著一動不動?!澳阍趺蠢??不愿意嗎?你怎么啦,桑娜?”“你瞧,他們在這里啦。”桑娜拉開了帳子。文章的懸念終于消除,讀者懸著的心也終于放下了。丈夫的理解,使桑娜沉浸在激動、興奮的快慰中。這“一動不動”的動作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她當時的心情,達到了似平靜又不平靜的效果,給人以回味無窮的感覺。三、探究寫作特色1課文在寫作上特色鮮明,通過對環境和人物心理、對話的描寫,刻畫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環境描寫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勞、善良的品質。2另外,課文段落分明,結構獨具匠心,全文以桑娜的內心矛盾為主線,圍繞收養西蒙的兩個孤兒這件事,設置兩個懸念,交替展開,逐步消除,推動故事向前發展,扣人心弦,顯示出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四、課堂小結本堂課將余下的部分進行了細致分析,使學生腦海中的人物形象愈加豐滿,同時在寫作特色的挖掘方面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有很大幫助。五、作業設計續寫窮人:桑娜一家有五個孩子,他們拼命地勞作才能勉強吃飽,如果再增添兩個孩子,他們今后的生活會怎樣呢?請你為窮人續寫一個結尾吧。板書設計13.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