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24.司馬光 教案.docx
第八單元24司馬光教學目標1.能正確認讀本課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本課7個生字。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3.能借助注釋,正確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4.通過朗讀課文,體會司馬光臨危不亂、機智勇敢的品質。重點難點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正確理解每句話的意思。難點:通過朗讀課文,體會司馬光臨危不亂、機智勇敢的品質。教學準備相關課件。課時安排2課時第1課時教學步驟教學內容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1.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2.介紹司馬光。(“司馬”是個復姓,“光”是名)二、指導看圖,初步感知1.圖上畫的是什么時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古代的事,從孩子們的服裝可以看出來)2.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花園是個什么樣兒的?3.發生了什么事情?大家有怎樣的反應?4.故事的結果如何?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可以同桌互讀,可以分小組朗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2.學生分別以同桌、小組、全班交流的形式檢查學習情況。3.教師范讀課文,提示句間的停頓。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 ,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4.指名朗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和其他課文有什么不同?(這篇課文是文言文。) 5.學生反復練習誦讀。四、指導書寫生字1.重點指導。“庭”:“廣”的橫不宜長,撇宜舒展;“廷”捺舒展。“登”:“癶”橫撇、捺舒展;“豆”上橫短,下橫長。“眾”:上部“人”寫扁;下部左邊“人”捺變成點。“持”:“寺”的“土”下橫稍長,“寸”豎鉤稍偏右。2.學生練習寫字,教師巡視指導。五、課外練習抄寫本課生字新詞。第2課時教學步驟教學內容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2.導入: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感受到了文言文的特點。這節課我們來看看課文到底講了司馬光的什么故事。二、細讀理解,體會情感1.大聲、流利地朗讀課文。2.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大意。借助課文下面的注釋,初步理解字詞的意思,然后在理解這些詞語意思的基礎上,結合課文插圖推測每句話的意思。(1)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玩耍,有一個小孩子爬到了大水缸上,一不小心失足跌下去,沉到了水里)(“沒”讀m) (2)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他孩子們都嚇得扔下落水的小孩跑了,司馬光找了一個大石頭,用石頭砸破了大水缸,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落水的小孩得救了)3.小組交流課文意思。4.全班交流課文意思,師指導疑點,疏通文意。5.指名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6.同伴失足落水,其他孩子是怎樣的表現,司馬光又是怎樣做的?(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 7.司馬光為什么會這樣做?他當時是怎么想的?從司馬光與其他孩子的對比中,你覺得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8.故事的結果怎樣?小孩得救了,大家高興嗎?指導朗讀最后一句話。9.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0.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記敘了司馬光小時候在同伴失足落水時,沉著冷靜地用石頭砸破水缸,救出同伴的故事,表現了司馬光的機智與勇敢。三、拓展延伸如果這時大人趕來了,會對司馬光說些什么?(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四、課堂小結同學們,讀了司馬光的故事,我們深受啟發。在遇到突發狀況時,我們要像司馬光一樣不慌張,要鎮定,想出應對的辦法。24司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