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2.花的學校 教案.docx
2花的學校教學目標1.會認“荒”“笛”等5個生字,會寫“落”“荒”等13個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花“在綠草上跳舞、狂歡”的情景。3.在閱讀、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的意境。4.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美,想想文中描繪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靈性、童真童趣。重點難點重點:學習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詩歌的內容。難點: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的意境。教學準備生字詞卡片、課件。課時安排2課時第1課時教學步驟教學內容一、新課導入教師簡介作者:泰戈爾(1861年1941年),印度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飛鳥集園丁集新月集等。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二、自學生字詞1.讀準下列字音。荒、笛、罰、假、裳2.交流、識記生字。A.加偏旁記憶的字:洛落由笛青猜B.換偏旁記憶的字:湯揚壁臂暇假3.讀讀寫寫下列詞語。陣雨綠草荒野互相狂歡急急忙忙4.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濕潤:潮濕潤澤。二、自學生字詞(續)荒野:荒涼的野外。狂歡:縱情的歡樂。急急忙忙:心里著急,行動加快。三、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1.學生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的序號。2.請四名同學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其他同學思考,這首詩可以分為幾節?每一節詩講了什么內容?教師相機指導。3.說說每節詩的內容。第一節(第12自然段):想象陣雨降落時,花兒在綠草地上跳著狂歡的舞。第二節(第35自然段):想象雨來時,關了門在做功課的花朵們便放假了。第三節(第6自然段):想象花孩子們在雨中穿著各色的衣裳,沖了出來。第四節(第79自然段):想象花孩子們急急忙忙趕回家,他們對媽媽揚起了雙臂。四、朗讀課文,畫出自己最欣賞的句子1.聽教師朗讀。2.教師領讀,學生齊讀課文。3.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自己最欣賞的句子。4.同桌交流,說一說這些句子美在哪里?5.教師利用課件出示佳句。6.讓同學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賞。第2課時教學步驟教學內容一、復習提示1.聽寫詞語,指名朗讀課文。2.這首詩可以分為幾節,每節詩分別講了什么內容?二、讀中感悟,探究解疑1.學習第一節。(1)老師范讀。(2)交流匯報這一節中優美的詞句,并說明喜歡它的原因。(3)反復吟誦,細細揣摩,品位語言的精妙。潤濕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理解體會:哪一個詞語概括了東風的特點?(濕潤) 從“走過”“吹著口笛”這兩個詞語中,你感悟到了什么?這句話該怎樣理解?讀了這句話,你會想到怎樣一幅畫面?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理解體會: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你認為花會從什么地方跑出來呢?教師引導,啟發想象。你從“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這句話中感悟到了什么?“狂歡”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兒在綠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嗎?(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二、讀中感悟,探究解疑(續)2.學習第二節。(1)學生齊聲朗讀。(2)讀中感悟,合作探究。為什么“我”覺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里上學,它們關了門在做功課”?你是怎么理解“雨一來,它們便放假了”?3.指導學習第三節。(1)教師范讀。(2)合作探究。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說明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綠葉在狂風里簌簌地響”一句的?“雷云拍著大手”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們便穿了紫的、黃的、白的衣裳”的?你認為花孩子們沖了出來,要到哪里去?為什么?(3)教師指導朗讀。(4)學生自由朗讀。4.學習第四節。(1)學生齊聲朗讀。(2)指導學生理解、感悟、朗讀。作者認為花孩子們的家在哪里?“那兒”是指哪兒?你能想象出花孩子們急急忙忙趕回家的情景嗎?在作者看來,花孩子們急急忙忙趕回家是為了什么?(3)學生自由挑選角度,感悟、想象。三、拓展延伸說說你想象中花的學校是什么樣的。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先在組內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四、課堂小結這篇課文優美而富有童趣,作者從花的身上產生了豐富的想象,我們以后也可以運用擬人的手法來寫植物,相信大家也會寫得很有趣。2花的學校花孩子真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