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8.古詩兩首 教案.docx
8古詩二首教學目標1.學會文中生字,理解詩句含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2.感受古詩的意境美、語言美和情節美,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和欣賞能力,同時培養學生詩歌創作能力。3.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上體會“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學習詩人王之渙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4.使學生認識祖國的壯麗河山,燦爛文化,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5.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兩首詩。重點難點重點:抓住重點詞句,通過剖析詩句,展開合理想象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文的意境。難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展開合理想象品詞賞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教學準備詩人簡介、教學插圖、與課文相關的PPT等課時安排2課時第1課時教學步驟教學內容一、新課導入談話:小朋友已經學過了不少古詩,誰能背給大家聽聽?小朋友學的古詩還真不少呢,今天我們又要學習一首古詩。1.板書課題:登鸛雀樓。指名拼讀“鸛”。 2.解題:“登”是什么意思?(登上的意思。)一、新課導入(續)“鸛雀”是一種鳥兒,樣子像鶴。鸛雀樓在哪兒,是怎樣的一座樓,讓我們去查一查,找一找。在山西省永濟縣,有一座樓,常有鸛雀停留在上面休息,所以人們稱這座樓叫“鸛雀樓”。(師引說)“登鸛雀樓”就是登上鸛雀樓。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王之渙。有一天,王之渙登上鸛雀樓,看到了落山的太陽,奔騰的黃河,就寫下了這首詩。二、整體感知1.范讀全詩。2.學生借助拼音讀通詩句。3.檢查:指名讀,糾正讀音。出示需要讀好的6個生字:樓、依、盡、欲、窮、層。指名讀生字再讀詩句。三、認知貫通1.登上鸛雀樓,詩人看到了什么呢?(指導看圖:遠處,太陽靠近山頭,慢慢落下去;樓下,黃河水奔騰著流向大海。) 2.出示一、二兩行詩句,指名朗讀。3.說說哪些詞不懂。借助圖畫理解“白日”“依”“盡”。說說詩句意思。4.教師范讀,學生反復練讀,也可以看圖練讀,讀時想象詩人看到的壯觀的景象。5.過渡:看到如此壯麗的景象,詩人產生了什么樣的想法?6.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三、四兩行詩句。7.理解“欲”“窮”“千里”“目”“更”各是什么意思?連起來,這兩句是什么意思?8.指名讀三、四兩行,體會節奏和重音。齊讀。四、體會情感1.自由讀,思考:這首詩主要寫什么?(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的景物和想法) 哪些詩句的內容是詩人看到的?(一、二兩行)哪些詩句的內容是詩人的想法?(三、四兩行) 2.詩人看到了什么,你能和同桌合作,根據一二兩行詩句,把想象中的景物畫出來嗎?學生畫簡筆畫。展示學生的畫,結合詩句,進行評價。3.出示書上插圖,師引:這就是詩人看到的由青山、白日、黃河構成的氣勢壯闊的畫面。看到眼前這景象,詩人想到“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句千古名句,告訴我們站得高,看得遠,詩人永不停止地攀登著,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這就是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4.朗讀全詩,再次體會。5.同桌互背。6.情境體驗:把自己想象成詩人,加上自己的動作,看圖吟誦古詩。7.指名背誦。齊背。第2課時教學步驟教學內容一、導入新課1.引導學生對“瀑布”這個事物進行想象和思考,讓學生踴躍發言,說出瀑布的特點。針對大家的發言給予適當的評價,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去思考瀑布,同時展示從各個方位看到的瀑布的圖片,加以解說。2.引導學生回憶、討論學習古詩的步驟及方法。同學們已經學過不少古詩了,你準備怎樣學習這首詩呢?(1)學生回憶討論。(2)教師幫助梳理歸納,提出“讀詩,解詩,賞詩,悟詩”四個步驟。二、教學呈現1.讀詩(詩歌內容用多媒體課件呈現,聽配音朗誦,并指出生字詞) 把下面的字音讀準:瀑p布b爐l煙yn遙yo川chun(1)提問:這首唐詩是誰寫的?(李白)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知詩人。通過課件展示李白生平,了解李白詩作的特點:奇特的想象,比喻;出神入化的夸張。(2)“望廬山瀑布”是什么意思?“望廬山瀑布”就是遠看廬山的瀑布。“望”與“看”的區別是什么?2.解詩(逐詞逐句理解全詩,指導看圖) (1)日照香爐生紫煙“日”“香爐”“紫煙”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讓學生加以理解。日:太陽。香爐:香爐峰。紫煙:紫色的煙云。生:升騰起(變成了)。(釋義)太陽照射在香爐峰,高高的香爐峰上升騰起紫色的煙云。(2)遙看瀑布掛前川“遙看”一詞說明作者站在哪兒觀察瀑布?離瀑布較遠。因為瀑布高大,遙看才能觀其全貌。“掛”“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塊兒是什么意思?掛:懸掛。前:前面。川:河流。掛前川:指瀑布遠看就像懸掛在山峰前面的一條大河流。(釋義)遠遠望去,瀑布就像一條懸掛在山峰前面的大河。(3)飛流直下三千尺“飛”“直”寫出了瀑布的什么特點?水流快、山勢陡。真有三千尺嗎?這是一種什么修辭手法?(夸張手法)(釋義)長長的水流,飛快地從山上直瀉而下。(4)疑是銀河落九天“銀河”“九天”各指什么?二、教學呈現(續)銀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現出一條明亮的光帶,夾雜著許多閃爍的小星,看起來像一條銀白色的大河。九天:天的最高處。古人認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稱為九天。詩里形容極高的天空。“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疑:懷疑。(釋義)真讓人懷疑是天上的銀河流到了人間。由瀑布到銀河,這是作者的一種奇特的聯想,將瀑布的高大、急的特點展示無余。3.賞詩(賞詩歌意境,賞詩歌寫作手法) 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峰,此峰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由于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一個“生”字把煙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此句為瀑布設置了雄奇的背景,也為下文直接描寫瀑布渲染了氣氛。次句“遙看瀑布掛前川”。“遙看瀑布”四字照應了題目望廬山瀑布。“掛前川”是說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掛”字化動為靜,惟妙惟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詩的前兩句從大處著筆,概寫望中全景:山頂紫煙繚繞,山間白練懸掛,山下激流奔騰,構成一幅絢麗壯美的圖景。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是從近處細致地描寫瀑布。“飛流”表現瀑布凌空而出,噴涌飛瀉。“直下”既寫出巖壁的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極力夸張,寫山的高峻。這樣寫詩人覺得還沒把瀑布的雄奇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于是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說這“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一個“疑”,用得空靈活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夸張和想象,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4.悟詩(悟詩情)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感情?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三、拓展提升(一)你認為這首詩寫得好嗎?好在什么地方?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二)說說詩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觀察瀑布的?觀察的順序是怎樣的?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三)同學們,學了這首詩,你們一定從望廬山瀑布這首詩中體會到了“生、掛、飛、落”等詞的妙用,品味到了詞句的精美,也受到了詩人大膽夸張、想象手法運用的啟發。用你手中的筆,寫出你心中最美好的詩;用你手中的畫筆,畫出你想象中的壯麗雄偉的廬山瀑布圖奉獻給大家,同學們的優秀作品將在我們黑板報上展示!8古詩二首登鸛雀樓唐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望廬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