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16.麻雀 教案.docx
16麻雀教學目標1.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體會老麻雀為了保護小麻雀表現出的那種強大的力量。2.通過對重點段落的教學,進一步學習、掌握具體記敘和表達真實思想感情的方法。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教學重難點著重理解第4、5兩個自然段,認真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具體描寫來表現老麻雀掩護小麻雀的那種為“一種強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通過對重點段落的教學,進一步學習、掌握具體記敘和表達真實思想感情的方法。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3課時第1課時教學步驟教學內容課時重點給課文分段,歸納各段的段落大意。一、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通過查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現詞語,正音正字1.課文第4自然段出現了兩個多音字,教師應提醒學生注意正確讀音。如“露(l)出”的“露”,有“l”和“lu”兩種讀音,在課文里應讀“l”,不讀“lu”,意思是顯出來,現出來。一般讀“l”時用于口語。又如:“像一塊石頭似(sh)的”中的“似”,有“sh”和“s”兩種讀音,在課文中應讀“sh”,不讀“s”,意思是跟某種事物或情況相似(s)。2.課文第5自然段出現的生字,其中“軀”“搏”“渾”,教師應提醒學生注意與“驅”“博”“混”幾個同音字的區別。可以一邊對照字形和字義,一邊板書在黑板上,指導學生正確組成詞語。例:軀(身軀)驅(驅使)搏(搏斗)博(博物館)渾(渾身)混(混水摸魚)另外,生字中“巢”和“拯”都是翹舌音。“拯”不要讀成“chng”。3.指導學生分析字形結構,討論識記重點字的方法。本課有12個生字。教師可引導學生給生字按結構分類。如:上下結構的字有“奈、巢、煞”,左右結構的字有“撼、軀、拯、幼、渾、啞、搏、愣”,半包圍結構的字有“龐”。其中,“撼、軀、幼、渾、啞、龐”六個字,可以用部首表義類的方法識記。如:“啞”字,是一個“亞”字,加上一個“口”部,意思是由于生理缺陷或疾病而不能說話。聯系課文中出現的“嘶啞”,應理解為聲音沙啞。一、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通過查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現詞語,正音正字(續)4.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如:“拯”字,在課文中組成的詞語是“拯救”,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拯”作為帶點字,通過查字典,找出“拯救”一詞在字典中的解釋是援救,救助的意思。接著,再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帶有“拯救”一詞的句子。聯系上下文讀一讀,使學生明白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軀掩護著小麻雀,想不顧一切地援救自己的幼兒,使小麻雀脫離危難。5.出示重點詞語,讓學生鞏固練習。搖撼(hn):搖動。無可奈(ni)何:沒有辦法,無法可想。扎煞(sh):(手、頭發、樹枝)張開,伸開。龐(pn)大:很大。本文是就獵狗的身軀同麻雀相比較而言的。二、引導學生歸納各段的段落大意,給課文分段1.讓學生讀課文,了解課文講述了一個怎樣動人的故事。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文里找出故事中被描述的是哪三個角色,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在明確的基礎上,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故事中被描述的人物有獵狗、小麻雀和老麻雀。它們之間,小麻雀是老麻雀的孩子,獵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這篇課文敘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的故事。)2.在了解了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的基礎上,讓學生看一看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課文哪幾段是描述老麻雀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的。由此,找出課文的重點段落,劃出結構段。(課文一共有7個自然段。第4、5自然段是故事的發展和高潮,講了老麻雀在龐然大物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掩護小麻雀的故事。這兩個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段。其他部分,1、2、3自然段是故事的開端,講述獵狗隨“我”打獵歸來途中,看到從巢里掉下來一只小麻雀的經過。 6、7自然段是故事的結局,講述了小麻雀得救,獵狗被帶走的情形。)3.在進一步讀課文的基礎上,歸納出各段的段落大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不同方法進行歸納。如:第一部分(1、2、3自然段),教師可教給學生用分清主次內容的方法進行歸納。段意是:“我”打獵歸來途中,看到從巢里掉下來一只小麻雀。第二部分(4、5自然段),教師可教給學生用合并自然段段意的方法進行歸納。段意是:老麻雀在龐然大物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第三部分(6、7自然段),用合并自然段段意的方法進行歸納。段意是:小麻雀得救,“我”帶走了獵狗。第2課時教學步驟教學內容課時重點1.理解課文的內容,從課文內容中體會老麻雀為了保護小麻雀表現出的那種強大的力量。2.重點學習4、5兩個自然段,進一步學習、掌握具體記敘和表達真實思想感情的方法。一、教師為學生有感情地范讀課文,讓學生回憶課文圍繞麻雀寫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讓學生說一說(這篇課文圍繞麻雀描寫了“我”在打獵回來的路上,親眼看到大獵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在大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的事情。)1.指名學生讀課文第1、2、3自然段,讓學生想一想這件事是在什么情況下發生的。(課文第1、2、3自然段是故事的開始。獵狗隨“我”打獵歸來途中,突然放慢了腳步,悄悄地向前走,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我”在這時,看到從巢里掉下來一只小麻雀。)二、學習課文第一部分2.指名學生讀課文第2自然段,“突然,我的獵狗放慢腳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這里,“野物”指什么?作者用“突然”和“嗅”引出了小麻雀,自然、合理。教師可以讓學生想一想“嗅”的意思,引導學生理解因為是獵狗,所以,無論是聽覺,還是視覺,都自然會對“野物”有著特殊的敏感,為學生理解后面的課文中獵狗想吃掉小麻雀打下基礎。(“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中的“野物”指的是小麻雀。“嗅”的意思是聞,用鼻子辨別氣味。)教師可以補充解釋“嗅”,一般習慣用在動物身上。比如狗、貓等。3.學生默讀課文第3自然段,然后,想一想“我”看到了一只什么樣的小麻雀,用筆在書上畫下描寫小麻雀動作、外形的句子。(“我”看到這樣一只小麻雀: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它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分明是剛出生不久,從巢里掉下來的。描寫小麻雀動作的句子: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描寫小麻雀外形的句子:它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4.教師可引導學生反復讀一讀這些句子,對“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中的“呆呆地”和“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中的“無可奈何”,要讓學生說一說在句子中的意思,深入理解這兩個詞語在課文中的作用。接下來,讓學生想一想從描寫小麻雀動作和外形的句子中,我們能看出什么。(“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中的“呆呆地”是死板,發愣的意思。“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中的“無可奈何”是沒有任何辦法的意思。從對小麻雀兩個動作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只剛剛出生,沒有見過世面和風雨,從來沒有離開過媽媽和巢穴的小麻雀,所以,從樹上掉下來,站在地上是“呆呆地”,“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從對小麻雀“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的外形描寫中,進一步可以看出這“分明是剛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分明”是明明、顯然的意思。)5.小結第一段的學習,過渡到第二段。小結:“我”在打獵回來的路上,看見一只才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從樹上掉下來。教師可引導學生想一想,提出問題,過渡到第二段的學習。面對這樣一只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如果是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呢?現在,大獵狗發現了小麻雀,預示著什么?小麻雀的命運將要發生怎樣的變化?(對第一個問題,大部分學生會回答:如果是我,我會想,小麻雀多可憐呀!它離開媽媽和伙伴,一定很著急。我要把它放回白樺樹上幫它回到媽媽身邊。現在,大獵狗發現了小麻雀,就預示著小麻雀的危險來了。)三、學習課文第二部分1.讓學生默讀課文第4自然段,想一想,小麻雀的危險是什么?課文里哪句話表明了這種危險,在課文里畫出來。(小麻雀的危險就是獵狗想吃掉它。“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2.從獵狗的表現中,你覺得此時的這只“分明是剛出生不久”的小麻雀遇到了一個和自己相比怎樣的敵人?(從獵狗“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這樣的表現看,小麻雀遇到了一個和自己相比強大百倍的敵人。)三、學習課文第二部分(續)3.教師指名學生讀第4自然段的第2、3句,并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當獵狗走近小麻雀的時候,誰出現了?它是怎樣出現的?課文里用了一個什么詞表明它的到來讓獵狗意想不到?(當獵狗走近小麻雀的時候,老麻雀出現了。課文里用“突然”一詞表明老麻雀的到來迅猛,讓獵狗意想不到。)4.教師引導學生反復讀第4自然段的第2、3句,“突然,一只老麻雀從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并提出問題:這里,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什么?為什么老麻雀飛下來像一塊石頭落地?“絕望”是什么意思?老麻雀“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是什么樣?在這里說明了什么?(在這兩句話中,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一塊石頭。因為老麻雀從樹上飛下來時迅猛、落在地上堅定,表現出老麻雀在兇猛的龐然大物獵狗面前的果敢、勇氣和膽量。“絕望”是沒有一點希望的意思。老麻雀“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的樣子是全身每一根羽毛都立了起來,用自己最后的力量來捍衛自己的孩子。說明老麻雀除了憤怒,還有為了救自己的孩子表現出把生死置之度外,毫不懼怕比自己強大的敵人的勇敢精神。)5.教師做過渡:老麻雀想拼命拯救自己的幼兒,而面對的卻是一個“龐大的怪物”,讓我們來看看它是怎樣表現的。然后,指名學生讀第5自然段,提出學習要求和問題。讓學生畫出表示老麻雀動作的詞句。(“它渾身發抖了,發出嘶啞的聲音。”“它呆立著不動,準備著一場搏斗。”“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它渾身發抖了,發出嘶啞的聲音。”老麻雀為什么渾身發抖、發出嘶啞的聲音?(因為老麻雀在龐大的獵狗面前是弱小的,沒有任何保衛自己和幼兒的武器,所以,它十分緊張,“渾身發抖”。但是,它又十分的憤怒,表現出決不畏縮,所以,“發出嘶啞的聲音”。)“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一種強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盡管在獵狗面前,老麻雀也“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只顧自己的安全而丟下自己的孩子不顧,而是毅然猛撲下去,為拯救孩子準備進行殊死的決斗。這是“一種強大的力量”,這力量就是無與倫比的母愛!)6.教師小結重點段的學習。課文第4、5兩個自然段,是故事的高潮,是文章的重點段。講述了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的故事,歌頌了偉大而高尚的母愛。作者含蓄地點出了這一點,也把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露出來。7.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段。第3課時教學步驟教學內容一、學習課文第三部分1.教師讓學生默讀課文6、7自然段,提出問題:獵狗愣住了,是因為害怕嗎?(獵狗愣住的原因并不是因為害怕,而是老麻雀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的表現。)一、學習課文第三部分(續)2.“我”為什么急忙喚回獵狗,帶著它走開了?(因為“我”被老麻雀果敢、堅定的行動和奮不顧身、拯救幼小的精神所感動,也由于愛憐之心的驅使,所以急忙喚回獵狗,帶著它走開了。)二、總結全文麻雀這篇課文,敘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的故事,歌頌了熱愛幼小和偉大的母愛精神。三、指導用“無可奈何”“搏斗”造句1.理解詞義:在練習造句之前,教師應先讓學生弄清詞語的意思。出示詞義:“無可奈何”一詞的意思是沒有辦法,無法可想。“搏斗”的意思是徒手或用刀、棒等激烈地對打。2.讓學生把“無可奈何”“搏斗”兩個詞語放到課文的原句中讀一讀,加深對詞語意思的理解。3.練習造句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一想生活中什么情況下“無可奈何”,什么時候人們進行“搏斗”。可列舉:面對小弟弟的再三請求時,在事情已經發生,不能挽回時,都可以用“無可奈何”。又如:八路軍戰士和敵人在短兵相接時,可以用“搏斗”。16.麻雀
- 關 鍵 詞:
-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16.麻雀 教案 部編版 四年級 上冊 語文 16. 麻雀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