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2.落花生 教案.docx
2落花生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能正確抄寫第10自然段,能背誦課文重點語句。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哪些內容是詳寫的,哪些內容是略寫的,并能初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能學習作者由落花生領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寫法,試著選擇一種事物寫一寫。教學重難點1.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能學習作者由落花生領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寫法,試著選擇一種事物寫一寫。3體會贊頌花生頑強生命力的語句。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2課時第1課時教學步驟教學內容一、類比導入,揭示主題梅花、竹子歷來被中國人所喜愛,他們的清高、淡雅和堅貞往往被用來比喻有氣節、有骨氣、有靈魂的人。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這樣的文章落花生,看看作者許地山是如何通過寫落花生來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的。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學生朗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2檢查朗讀,提示重點字詞的讀音與結構,如茅、榨、榴等。三、再讀課文,理清思路(要求:默讀課文,邊讀邊做批注)1.你對課文哪一部分最感興趣?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入課文的學習。2集體讀第一段,了解種花生、收花生。重點體會“居然”一詞。(1)讀出花生收獲后一家人的意外、驚喜。聯系生活,會用“居然”造句。(2)種了就是想收的,為什么收了卻又說沒想到?沒想到什么?為什么沒想到?感悟、體會花生頑強的生命力。四、品讀課文,研析重點1.花生頑強的生命力令我們驚喜、贊嘆,同樣也讓母親高興。在第二段中有一句話表現了母親的高興,誰能幫我們找出來讀一讀。從這些句子中,你能感受到什么?過渡:(是啊,一次沒想到的收獲,也要過個節來慶祝,可見這一家人對生活是多么的熱愛。這收獲的哪里是花生,分明收獲的是對生活的熱愛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啊!)2讀一讀415段,看看這熱愛生活、積極樂觀的一家人是如何邊吃邊議論花生的?讀“吃花生、議花生”的內容。過渡:兄妹們所說的花生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而父親指出的卻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視的特點,而這容易被人忽視的恰恰是花生最可貴的好處。3默讀父親的話。(出示演示文稿父親的一段話:花生的好處很多,)要求:讀這段話,你能讀懂什么?還有沒有不懂的?五、總結全文,深化主題朗讀最后一段,找一找從哪個詞可以看出父親的話給“我”很深印象。體會“印”字用得準確,體會父親的話對“我”一生的影響。“我們談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許地山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長大后他埋頭苦干,默默奉獻,成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個筆名叫落花生。在抗日戰爭中,他為抗日奔波,后因勞累過度而去世,他的確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讓我們一起讀一讀他說過的這句話:(出示演示文稿:我要像花生一樣,踏踏實實地做一個淳樸的人,有用的人,我要為中華而生,為中華而貢獻。)2.落花生頑強的生命力借物有用喻人默默地奉獻做一個對別人有用的人第2課時教學步驟教學內容一、復習檢查,引入新課指名三名學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讀課文。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許多話題,使我們對花生也生出了幾分敬佩之心,帶著這份敬佩之情,我們來學習課文。二、學習課文第一段,理解內容1.各自輕聲讀第一段,思考:這一段先寫了什么?再寫什么?(板書:種花生、收花生。)2課文中哪些詞語寫種花生的經過?這些詞語能顛倒嗎?為什么?(買種、翻地、播種、澆水;這些詞語是按種花生的順序排列的,不能顛倒位置。)3“居然”寫出了什么?在這里起什么作用?(“居然”寫出了種花生的結果,也寫出了獲得收獲時大家出乎意料地高興的心情。因為大家沒有種花生的經驗,又是在荒地上種的,對能否收獲沒有把握。沒過幾個月收獲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詞強調了大家那種驚喜的心情。)4練習用“居然”造句。三、學習課文第二段,理解內容這一部分寫得很簡略,也容易理解,教師可用簡練的語言一帶而過。花生居然收獲了,一家人準備過一個收獲節。(板書:母親的建議。)四、學習課文第三段,理解內容,懂得道理1.默讀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樣議論花生的好處的?(板書:嘗花生、議花生。)2分角色朗讀課文,討論回答思考題。3兄妹們所說的花生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父親指出的卻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視的一個特點。父親對花生作了幾次議論?幾次議論有什么不同?(兩次。第一次把花生與桃子、石榴、蘋果作比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點進而說明做人的道理。)(1)思考:花生的果實長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蘋果將果實掛在枝頭,是不是花生故意鉆進土里不讓人知道,桃子、石榴、蘋果刻意炫耀自己?為什么?(這是它們各自的生長特點決定的。)(2)桃子、石榴、蘋果鮮紅嫩綠,惹人喜愛,而花生卻將成熟的果實理進泥土,等待人們來挖掘,來利用。由此,你體會到花生可貴的品質是什么?(不求虛名,默默奉獻,樸實無華。)(3)齊讀父親的第二次議論,思考:父親借花生來教育孩子們做什么樣的人?(謙虛樸實,不計名利,不會炫耀自己,對別人有用的人。)(4)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導學生背誦。(板書: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4作者對父親的話理解了嗎?你從哪里看出的?讀出有關的句子。(1)你對作者的話理解了嗎?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結合實際,舉例說明。(2)小結:作者受父親的啟發,所說的這段話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做人的道理,贊揚了腳踏實地、埋頭苦干、謙遜樸實、不計名利、有真才實學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贊揚了一切默默無聞,為人民多做好事,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貪圖虛名,不學無術,對社會沒有用的人。父親的教導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貫徹在他一生的做人、寫作和教學之中。四、學習課文第三段,理解內容,懂得道理(續)(3)齊讀全文最后一節。思考:這一節對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第一句講過收獲節的談話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時間,把事情敘述完整。第二句說明了父親的話給“我”的印象之深,說明了作者在收獲節上的收獲之大,也可見母親安排這一活動的用意和父親參加這一活動的目的。這樣的結尾深化了主題。)5背誦課文最后四個自然段。五、練習根據課文的中心,分清主次1.結合“我”的一段話,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課文通過收獲節上一家人對花生好處的議論,說明要做對別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2從種花生到收花生經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占了多少篇幅?從吃花生到談花生、從談花生到論人生經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可以使學生對文章的主次有具體的感受,對文章主次與中心思想的關系有比較具體的體會。(板書:略寫詳寫。)3這篇課文的重點是過收獲節,議花生是主要的,父親的議論是著重寫的,這樣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內容略寫,但它為文章的主要內容起說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寫。我們在寫作時也要確定重點,做到重點突出,主次分明。4師總結:這篇課文借寫花生,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在我們的周圍也有許多事物能給我們以啟迪,讓我們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筆這個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東西,為了讓同學們獲得知識,不惜犧牲自己;蠟燭,照亮了別人而燃燒了自己我們在寫作時可以學習本課“借物喻理”的寫法
- 關 鍵 詞:
-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2.落花生 教案 部編版五 年級 上冊 語文 落花生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