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3.桂花雨 教案.docx
3桂花雨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的生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理解課文內容,能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母親說的“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所表達的感情。3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教學重難點抓住課文中的主要內容和重點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開教學:自讀自悟;細讀悟情;品讀體會。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步驟教學內容一、創設情景,走近文本播放桂花的畫面,舒緩的音樂,教室內有緩緩流淌的桂花的香味。1(帶來桂花)同學們,聽著這輕柔的音樂,聞著沁人心脾的桂花香,你想起了什么?2作者琦君小時候最喜歡桂花了。(出示小時候,我最喜歡桂花了。)她身在異鄉,常常想起家鄉的桂花。讓我們一起走進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賞美麗的桂花雨。板書課題桂花雨生齊讀。二、整體感知,走進文本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一邊讀一邊想上面提出的問題。交流自己能夠解決的問題。(預設:我小時候喜歡桂花的什么呢?喜歡桂花的香氣;喜歡搖桂花的樂;喜歡)三、精讀課文,感悟文本1.感受桂花之“香”。A“可是桂花的香氣,太迷人了。”實物呈現,感受香氣。指名朗讀,感悟香韻。B“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學生反復朗讀,感受花香,交流從句中的哪些詞感受到桂花的香?(“桂花盛開的時候沒有不”和“桂花盛開的時候都”的句子對比朗讀,感受桂花香氣覆蓋廣泛。抓住“浸”字,感悟香氣之濃郁。)C“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學生朗讀。設疑:為什么“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呢?(預估學生認識不到位,理解此話有難度,暫時擱下。)我們呆會再來解決。過渡:這是農家小院、偏僻小村莊獨特的美。我們也有我們的樂事。2感受生活之“樂”。生讀文,并在課文中畫出描寫“搖花樂”的語句并交流討論,在朗讀中感受生活之樂。教師視學生交流情況相繼點擊課件出示相關句子。“我”的樂。“搖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所以,我總是纏著母親問:媽,怎么還不搖桂花呢?”為什么說搖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引導學生抓住“老是”“纏”,通過師生演一演、讀一讀等形式,加深體會“我”的迫切。)“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搖哇搖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著: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家人之樂。挑去曬上收在加在做(學生敘說桂花收獲之樂。)全村人之樂。“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母親送桂花給全村人的慷慨之樂,全村人的受惠之樂。這就是競收桂子慶豐年的歡樂。(理解“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香氣里”該是怎樣的情形?)桂花只在金秋開放,怎么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呢?指導生有感情地朗讀,品讀“浸”字,感受桂花之香。“浸”字形象地寫出了桂花的香氣,桂花不僅花開時香,晾干了泡茶、做餅也同樣香氣彌漫。桂花,永遠香在人們的心里。3感悟故鄉“情”濃。(1)作者長大后遠走他鄉,每次從外地回家時,總要(生接)我為什么這樣做?(2)可是母親常常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嗎?那么為什么就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呢?(因為母親愛家鄉的桂花。月是故鄉明,花猶故里鄉。故鄉的一草一木都會勾起人們對往事的回憶,對親人的思念。愛家鄉的桂花,其實就是愛故鄉。三、精讀課文,感悟文本(續)(3)所以作者說“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這句話中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又”字說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淡淡的一句話,卻傳遞出了作者對故鄉桂花深深的懷念。家鄉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樂連在一起的,那種“搖花樂”和桂花雨已植進了作者的生命,成為作者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記憶。)四、拓展閱讀,總結升華1.作者琦君浙江永嘉人,畢業于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1949年赴臺灣,曾任臺灣中國文化學院、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國。出版散文集、小說集及兒童文學作品30余種。在她的許多作品中記敘了童年故鄉的人和事。在煙愁里有這樣一段后記,多媒體出示并配樂朗誦:每回我寫到我的父母、家人與師友,我都禁不住熱淚盈眶,我忘不了他們對我的關愛,我也珍惜自己對他們的一份情,像花木草樹似的,誰能沒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忘掉故鄉,我若能不再哭,我寧愿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然而,這怎么可能呢?2讀了這段話,你想說什么呢?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沒有不能忘懷的人和事?如果有,說給大家聽聽。3推薦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魯迅的朝花夕拾、林海音的城南舊事。3.桂花雨桂花飄香十里搖花真像下雨愛花賞花拾花仿佛回到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