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24.月跡 教案.docx
24*月跡教學目標1.使學生讀通讀懂課文,理清課文的寫作順序,了解孩子們在哪里尋到了月亮。2.聯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體會作者回憶童年美好生活時流露出的對家鄉深沉的愛,理解“月亮屬于每個人”的深刻含義。3.掌握本課生字、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熱愛,發展學生的想像力。4.練習采用查資料或詢問的方式解決自讀中遇到的一些疑難問題。教學重難點讀懂課文內容,理解“月亮屬于我們每個人”的含義。體會作者在回憶童年美好生活時所表達出的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感情。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教學步驟教學內容一、設置情境,引入新課師:同學們,與月亮有關的一個傳統節日就要到了,你知道是什么節嗎?你知道人們過中秋節都要干什么嗎?(學生自由談。)你能背出與月亮有關的詩歌嗎?(也可以師先背誦小小的船,以“拋磚引玉”)。自古以來,人們就借月亮表達對祖國,對故鄉,對遠方的親人的思念之情,尤其是在中秋節這天晚上,人們追尋著月亮,欣賞著月亮。板書課題:月跡。齊讀課題,“跡”什么意思?下面我們就一起和作者回到童年里的那個中秋節的晚上,一起去尋找月亮,欣賞月光下的美景吧!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1.課件出示要求:(1)認真讀,掌握生字的讀音。(2)畫出自己有疑問的地方。2.提出自己沒有解決的問題。學生能解決的當場解決,不能解決的老師加以梳理。三、師:文中的孩子們在哪里尋到了月亮?1.請同學們再仔細讀一讀,找一找,畫一畫。2.全班交流。隨機理解“中堂”等詞語。3.哪段是寫在中堂里尋到月亮的?四、品讀課文,體會寓景之情(一)學習第二段1.自由讀第二段。畫出描寫月亮的句子。課件出示:“果然有了月亮,穿衣鏡上的圓便滿盈了。月亮還在竹簾上爬,一個失望?!崩斫猓嚎羁顫M盈2.作者看到月亮升起的情景,你見到過嗎?談談哪些句子描寫的情景你也見到過?(也可課件演示)3.孩子們看到這個景象后,是什么心情?你從哪里感受到的?學生談各自的體會。4.再來讀讀這一段落,把孩子們當時的心情讀出來。指名朗讀,教師指點。師:當月亮不見了時,孩子們又在院子里找到了它的蹤跡,哪幾段是寫在院子里的事?找一找。(二)學習第二部分1.默讀第二部分,邊讀,邊找,在院子里,我們看到了什么?議論了什么?孩子們又在哪里尋到了月亮?2.交流:在院子里孩子們看到了什么?院子里的景色怎樣?你從哪兒體會到的?有感情地練讀課文。交流:月光下的孩子們的心里想些什么?3.孩子們對月亮產生了無盡的遐想,聽了奶奶的話,作者當時想到了什么?理解:面面相覷 裊裊你讀了奶奶的話,你在想什么?(如果沒有學生講出嫦娥奔月的故事,老師可補充出來)4.分角色讀人物對話,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師:孩子們又在酒杯里,葡萄葉兒上,瓷花盆上,爺爺的鍬刃兒上,上灣,下灣,還有(弟弟妹妹的眼睛里,讓學生補充出來)尋到了月亮,同學們,你還能說出在哪兒還能尋到了月亮嗎?(三)師:當三妹以為月亮是屬于她時,她是什么心情,什么表情,我們呢?(練習通過有感情朗讀來體會美好的月亮,孩子們是多么向往和熱愛。) (四)師:可奶奶卻說,月亮屬于我們每個人,聯系上下文,討論:月亮是屬于每個人的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鼓勵學生大膽談出自己的理解,并做到有根有據,分析到位。(若學生沒有注意到后面幾個自然段,可引導學生:文中的孩子們覺得月亮是什么呢?等問題讓他們去關注這些話。)五、總結全文當大家知道月亮不僅屬于漂亮的三妹,同時也屬于每個人時,他們滿足了,他們在月光下,相依相偎地睡著了,睡得那么甜???,睡夢中的弟弟正在笑呢,他會夢到什么呢?學生想像同學們,明月寄相思,作者回憶童年的一個中秋夜,是為了什么呢?學生思考回答。師:同學們,承載著人類美好愿望的月亮也同樣屬于你們每個人,只要你想要月亮。六、作業設計1.搜集描寫月亮和月光的文章,詩歌,詞,故事,做一期手抄報。2.找出描寫月亮和月光的句段,讀一讀,背一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