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二年級下冊科學-9、種豆子 教案.docx
9、種豆子教學目標:1. 對種子的變化感興趣,萌發觀察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2. 探索發現種子的變化以及種子變化需要的條件,學習用圖畫、表格的方式做觀察記錄表,發展細致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兩盆種類相同、長勢差不多的植物。一、情境與問題1、談話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 師:你們見過種子嗎?種子是在什么環境下發芽的?2、你種過植物輕型?你知道怎樣才能使植物茁壯成長嗎?今天我們來學習種豆子。二、探究與發現(一)種豆子1、觀察種子的變化。教師出示黃豆、綠豆、蠶豆、蕓豆干濕種子,浸泡出芽的四種豆的種子。(包括沒出芽的豆)看看它們發生了什么變化。 師:我這里有四種豆子,分別是黃豆、綠豆、蠶豆和蕓豆,但是這四種豆子又不一樣,你有沒有發現哪里不一樣?(一些干的,一些濕的)已經發芽了的種子是干的還是濕的?(濕的)2 、種豆子(1)教師示范種豆的方法:松土:用小鏟把土弄松,把土塊弄碎。澆水:水量要適中。浸種:在種之前,把種子在水里泡一段時間。、播種:先挖個坑,坑深淺要適當,每個坑里放兩三粒種子,再蓋上土。出苗:過幾天后,就會出苗了。(2)學生邊觀察邊做模仿動作。師:現在請你們一組為單位種豆子。(3)學生動手種植、澆水。(4)教師交代管理要求。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管理種植豆子、定時澆水。師:豆子種好了之后,你們這一組就負責管好自己這一組的豆子,要定時澆水, 然后記錄下豆子的生長情況。 將豆苗的生長過程用圖畫的方式記錄在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第 11 頁中。3、展示交流:待學生的豆苗長出后,教師找合適的時間,引導學生交流種植過程,分享種植方法和結果,傾聽他人建議,改進種植方法,彌補自已的不足,使自己的植物能更好地生長。(二)、探究植物生長的條件。1。提出問題:出示兩盆一樣的植物,提問:( 1)同樣的兩盆植物一盆澆水,一盆不澆水,過幾天后結果會怎樣 ?(2)同樣的兩盆植物一盆放到陽光下,一盆放到黑暗處,過幾天后結果又會怎樣 ? 2。學生回答上面的問題,對水和陽光是否影響植物生長進行猜測。同學們的猜測對不對呢?我們通過做實驗來驗證一下。3。你想怎樣進行實驗呢?實驗時應該注意些什么?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 做實驗用的兩盆植物要一樣;第一個實驗除了一盆澆水、另一盆不澆水,其他條件要完全一樣;第二個實驗除了一盆放在陽光下、另一盆放在陰暗處,其他條件要完全一樣。4、利用多媒體祟教材中的財圖片,然后利用多媒體播放整個實驗的過程的視頻。5、通過實驗說明了什么?討論、交流。注意傾聽,分享他人觀察的結果,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觀點。6。教師總結: 引導學生歸納出植物的生存和生長需要水與陽光。三、應用與拓展1。種植活動:多媒體展示種植草莓的方法和過程,小組交流的、探討種植的方法、步驟、注意事項,再進行全班交流。教師總結種植的方法: 把松軟的土壤分別放在四個花盆中; 將草莓幼苗種入土壤、壓實;給正在生長的幼苗進行施肥、填土;草莓開花;長出草莓。2、課外實踐:種一盆自己喜歡的植物,記錄它的生長過程,不會可以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