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化學課題1 生活中常見的鹽 第1課時教案.doc
課題1 生活中常見的鹽 第1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課題1 生活中常見的鹽 第1課時單元第11單元 學科化學年級九年級學習目標1認識鹽的概念及生活中常見的鹽;2認識氯化鈉在生活中的用途及海水曬鹽;3認識Na2CO3、NaHCO3、CaCO3的存在與用途。重點認識鹽的概念及生活中常見的鹽;難點認識氯化鈉在生活中的用途及海水曬鹽;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我們每個人家里都有一種必不可少的調味品,沒有它,什么菜都食之無味,你知道這種調味品是什么嗎? 積極參與,發表觀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講授新課知識1:氯化鈉【活動1】氯化鈉【教師】觀看PPT,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師生小結】氯化鈉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氯化鈉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廣,除了海水里含有大量的氯化鈉外,鹽湖、鹽井、鹽礦中也蘊藏著氯化鈉。【教師】呈現視頻。【師生小結】 重要的調味品:(主要存在于細胞外液)工業用鹽含亞硝酸鈉(NaNO2)不可食用! 醫療上配制生理鹽水; 農業上用鹽水選種; 工業上用作化工原料:氯-堿工業; 生活中腌制各種菜肴; 公路上的積雪融雪劑。【教師】呈現視頻。【師生小結】(1)獲取:通過晾曬海水或煮鹽井水,鹽湖水等,可以蒸發除去其水分,得到含有較多雜質的氯化鈉晶體粗鹽。【思考】海水曬鹽的原理是什么?風吹日曬,海水蒸發,溶劑的量減少,食鹽晶體析出。【小結】提純步驟:稱量;溶解;過濾 :過濾的要點(一貼二低三靠);蒸發結晶:(是否需要把水全部蒸干再熄滅酒精燈?)稱量(左物右碼);計算產率。【思考】在溶解、過濾、蒸發中都用到了玻璃棒,它的作用分別是什么?在過濾過程中,若濾液仍渾濁,則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溶解:攪拌,加速溶解;過濾:引流;蒸發結晶:攪拌,使液體受熱均勻。操作過程中液面可能高出濾紙的邊緣。濾紙被玻璃棒捅破。【活動2】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碳酸鈣【教師】呈現視頻。一、碳酸鈉(Na2CO3)【師生小結】1、俗名:純堿、蘇打。2、性質:(1)物理性質: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2)化學性質:純堿不是堿,是鹽(水溶液顯堿性)。碳酸鈉+鹽酸現象:出現大量氣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化學方程式:Na2CO3+2HCl=2NaCl+CO2+H2O。碳酸鈉+石灰水現象:出現白色沉淀。化學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3、 用途:玻璃、造紙、紡織和洗滌劑的生產等。二、碳酸氫鈉【師生小結】1、俗稱:小蘇打。2、性質:(1)物理性質: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2)化學性質:碳酸氫鈉+鹽酸現象:迅速出現大量氣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化學方程式:NaHCO3+HCl=NaCl+CO2+H2O。碳酸氫鈉受熱分解。3、用途制藥(治療胃酸過多)。發酵劑(焙制糕點)。滅火劑(泡沫或干粉)。三、碳酸鈣【師生小結】1、CaCO3:白色固體,石灰石、大理石主要成分2、實驗室制取CO2CaCO3+2HCl=CaCl2+CO2+H2O。【跟蹤練習】1、【2019 .福建】世紀,中國就用“卓筒井”鑿井技術獲取食鹽。食鹽的主要成分是()ANaHCO3 BNa2CO3 CNaCl DNaOH【答案】C【解析】考查生活中常見物品的主要成分化學式和物質的俗稱。NaHCO3 的俗稱是小蘇打。故 A 錯誤;Na2CO3 的俗稱是蘇打、純堿,故 B 錯;食鹽的主要成分是 NaCl,C 正確; NaOH 的俗稱是燒堿、火堿、苛性鈉。D 錯誤故選擇:C2、【2019廣西梧州】下列關于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說法錯誤的是()A. Na2CO3溶液呈堿性 B. NaHCO3固體難溶于水C. “純堿”是碳酸鈉的俗名D. NaHCO3可用于烘焙糕點【答案】B【解析】A、Na2CO3溶液呈堿性,故選項說法正確。 B、NaHCO3固體易溶于水,故選項說法錯誤。 C、碳酸鈉的俗名是純堿或蘇打,故選項說法正確。 D、NaHCO3可用于烘焙糕點,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B。3、【2019廣西桂林】俗稱“純堿”的物質是()AH2SO4 BHCl CNa2CO3 DCu(OH)2【答案】C【解答】解:碳酸鈉俗稱“純堿”,其化學式是Na2CO3。故選:C。4、【2019江蘇蘇州】在“粗鹽的初步提純”實驗中,下列操作正確的是()A取粗鹽B溶解粗鹽C過濾粗鹽水D蒸干濾液【答案】C【解答】解:A、取用固體粉末狀藥品時,瓶塞要倒放,應用藥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觸藥品,圖中瓶塞沒有倒放,所示操作錯誤。B、溶解操作應在燒杯中進行,不能用量筒溶解固體,圖中所示操作錯誤。C、過濾液體時,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的原則,圖中所示操作正確。D、蒸發操作應用蒸發皿進行完成,圖中所示操作錯誤。故選:C。【課堂檢測】1、【2019.海南】提出聯合制堿法的中國化工專家是()A徐光憲B侯德榜C張青蓮D屠呦呦【答案】B【解答】A、徐光憲在稀土元素等研究領域作出杰出貢獻,故選項錯誤。 B、侯德榜改良了制堿工藝,發明了聯合制堿法,故選項正確。 C、張青蓮測定了一些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新值,故選項錯誤。 D、屠呦呦發現并提取出青蒿素,故選項錯誤。 故選:B。2、氯化鈉是重要的調味品,炒菜時如果不放食鹽,菜將食之無味。氯化鈉有許多用途,下列說法中不是它的用途的是( )A.醫療上用它來配制生理鹽水 B.農業上用它的濃溶液選種C.生活上用它來腌制蔬菜 D.常用晾曬海水的辦法得到含較多雜質的粗鹽【答案】D【解析】D選項說的是食鹽是通過海水制得的,不是說明其用途。3、【2019湖南郴州】下列關于碳酸鈣的說法錯誤的是()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 B實驗室常用碳酸鈣與稀硫酸反應制取CO2C碳酸鈣可用作補鈣劑 D石灰漿粉刷墻壁,“出汗”后變成碳酸鈣【答案】B【解答】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故選項說法正確。B、稀硫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鈣,會覆蓋在碳酸鈣表面,阻止反應的進行,不能用于制取CO2,故選項說法錯誤。C、碳酸鈣中含有鈣元素,可用作補鈣劑,故選項說法正確。D、石灰漿的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鈣,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石灰漿粉刷墻壁“出汗”后變成碳酸鈣,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B。4、【2019湖南益陽】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過程中,涉及到稱量、溶解、過濾、蒸發等過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稱量時粗鹽放在天平左盤的稱量紙上B粗鹽溶解時,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C蒸發時,在恰好蒸干時停止加熱D過濾時漏斗下端尖嘴處緊靠燒杯內壁【答案】C【解答】A、稱量時粗鹽放在天平左盤的稱量紙上,故選項說法正確。B、粗鹽溶解時,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故選項說法正確。C、蒸發時,待蒸發皿中出現較多固體時,應停止加熱,利用余熱將剩余液體蒸干,故選項說法錯誤。D、過濾液體時,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的原則,過濾時漏斗下端尖嘴處緊靠燒杯內壁,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C。5、【2019黑龍江龍東】除去粗鹽中難溶性雜質后,得到的固體中除了NaCl還含有少量的可溶性雜質MgCl2、CaCl2,某同學為除去可溶性雜質,將該固體加水溶解形成溶液A,并設計如下方案(1)操作、操作指的是_____;(2)濾液B中的溶質是_____;(3)操作中加過量的稀鹽酸是為了除去溶液中的_____(填序號);NaOHNa2CO3MgCl2CaCl2【答案】(1)過濾; (2)氯化鈉、氫氧化鈉、氯化鈣; (3)。【解析】(1)操作、操作均是將沉淀與濾液分離,指的是過濾。 (2)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與氯化鎂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氯化鈉,濾液B中的溶質是氯化鈉、氫氧化鈉、氯化鈣。 (3)濾液C是含有氯化鈉、氫氧化鈉和碳酸鈉,操作中加過量的稀鹽酸,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NaOH、Na2CO3。【活動1】仔細閱讀課本,然后認真完成學案。學們仔細觀看視頻,然后認真完成學案。觀看視頻。了解人們怎樣獲取粗鹽,提純出精鹽?學生組內討論可能是什么【活動2】請同學們仔細觀看視頻,然后認真完成學案。請同學們獨立完成以下題目學生獨立完成!【活動1】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以及歸納總結能力。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歸納總結能力。【活動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學生合作探究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檢測本節學習效果。課堂小結學生獨自回顧本節所學能容。查漏補缺。鍛煉學生歸納能力板書課題1 生活中常見的鹽 第1課時1、氯化鈉2、碳酸鈉(Na2CO3)(1)物理性質:(2)化學性質:3、碳酸氫鈉(1)物理性質:(2)化學性質:4、碳酸鈣
- 關 鍵 詞:
-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化學課題1 生活中常見的鹽 第1課時教案 人教版 九年級 下冊 化學 課題 生活 常見 課時 教案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