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科學二年級上冊第7課《春夏秋冬》說課討論稿.doc
青島版科學二年級上冊第7課春夏秋冬說課討論稿前言各位老師,上午好!我首先和老師們交流一下低年級科學課教學活動設計的個人想法,我認為低年級的課要以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前提,要考慮學生的長遠發展目標,努力做到以下三點:一是有趣,二是簡約,三是有效。下面我就春夏秋冬一課的教學設想向老師們作以簡要匯報,敬請批評指正。一、教材分析在本課教學中,要落實的課標要點是,描述一年中季節變化的現象,舉例說出季節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學習內容13.2)活動準備:搜集人們參加戶外活動的照片(師生共同準備)。設計目的是為探究季節變化對人們活動的影響提供事實性資料。活動過程:(有3部分組成)活動1:一年中,大自然有哪些變化?教科書呈現了春、夏、秋、冬4幅景物照片,并用箭頭表示出4個季節更替循環的變化,“泡泡語”提示我們探究交流的主要內容是這些變化告訴我們什么?本環節重點指導學生觀察、描述每個季節的自然現象,說出每個季節的特點和變化,得出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結論,使學生感受到自然界是變化著的,自然界的變化是有規律的。在探究活動中,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活動2:季節變化對人們的活動有什么影響?教科書呈現了2組圖片:組圖1,呈現的是學生的交流活動,提示學生觀察搜集到的照片,舉例子說明在不同的季節里,人們都有哪些不同的活動,“泡泡語”我還知道的目的,在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組圖2,呈現的是隨著季節的變化,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本環節重點指導學生從衣食住行及生產生活的諸多方面,舉例證明季節變化對人們的活動有影響,旨在培養學生愿意傾聽、分享他人信息、樂于表達的學習態度。活動3,在不同的季節,動物和植物有什么變化?教科書呈現了2組圖片,圖1觀察比較同一只貓在不同季節的變化;圖2觀察比較同一棵植物(五角楓)在不同季節的變化。本環節側重于觀察方法的指導,通過觀察比較不同季節的動植物的差異,發現在不同的季節里,動物和植物會發生變化,不同的動植物將有不同的變化。拓展活動:畫一畫春天和秋天的景物,比較兩個季節的不同。本活動意在通過畫一畫的方式,讓學生綜合思考季節變化對人和動植物的影響,指導學生進行的有個性的創作活動。二、學生分析1、大多數學生從生活中的經驗已經知道4個季節的名稱,也能夠將圖片與季節聯系起來,但是學生對四季的順序和春夏秋冬的交替循環還沒有系統的認知,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借助有結構性的、指向概念建構的一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用少的語言去引導學生發言,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事物間的觀察、比較和判斷、推理,逐步發展他們良好的思維品質。2、低年級學生有意注意時間短,宜采用觀察、描述和游戲、體驗等實踐活動相結合的方式組織教學,保持學生學習興趣。3、低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他們還很難掌握較抽象的概念,教學活動中要把事實性知識同具體形象的事物聯系起來,更易于兒童的理解。三、教學目標的確定1、科學知識目標:能描述一年中季節變化的現象,知道一年有四個季節,春、夏、秋、冬更替循環;能舉例說出季節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2、科學探究目標:在教師指導下,能從季節變化的現象中提出感興趣的問題;能用語言描述季節變化的信息;學習運用觀察與描述、比較與分類等認識自然事物的方法和技能。3、科學態度目標: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季節變化的自然現象表現出探究興趣;在親歷觀察和描述活動中,培養學生親近大自然、欣賞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四、教學活動的組織(一)教學引入 欣賞兒歌:四季童謠。 回答:一年中有哪幾個季節呀?每個季節里都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童謠里四季變化的信息比較豐富,要指導學生善于捕捉其中的信息,初步感知四季的變化。)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春夏秋冬,看看大自然的神奇變化吧!(板書課題)(二)活動過程教科書安排了3個活動。 一年中,大自然有哪些變化? (1)觀察和描述季節變化教學建議:本環節的教學要體現由“領(春天)扶(夏天)放(秋天和冬天)”的探究層次,給學生表達的機會和空間,遞進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先重點指導學生觀察和描述春天景物的變化(包含天氣、動物、植物、人類活動、顏色、聲音等):小草變綠了,柳樹發芽了,冰雪融化了,桃花盛開了,大雁飛來了,鴨子戲水了,蜜蜂蝴蝶在飛舞這些變化告訴我們什么?天氣變暖了,鳥兒歡叫,萬物復蘇,觀察顏色、聆聽聲音,春天來到了。讓學生扎扎實實地認知春天的變化和特點。接下來,在教師的提示下,觀察描述夏天的變化和特點;對于秋、冬季節的描述則放手讓學生自主描述,發現變化和特點。(老師們請注意,秋季開學后,教學這一課時正逢霜降節氣,已是深秋,也可以先觀察描述秋季景物的變化,再描述其它季節的景物變化。)學生觀察描述四季變化之后,再來個角色扮演猜季節的小游戲(4個學生分別扮演小燕子、大雁、青蛙、小熊描述各自的活動)鞏固認識,保持探究興趣。(2)認識四季的更替出現首先指導學生給四個季節進行排序:老師這兒有四幅圖片,你能按季節出現的先后排一下順序嗎?哪個季節在前,哪個季節在后,誰挨著誰呀?(學生排序時可能出現多種方法,只要相鄰季節排正確就可以。)通過觀察,我們發現一年中,春天過后是夏天,夏天過后是秋天,秋天過后是冬天,那么冬天過后又進入什么季節呢?春、夏、秋、冬,一年又一年是怎樣出現的?(教師一邊講述一邊用箭頭標識春夏秋冬的更替循環。)(3)技能訓練:同學們,像我們剛才這樣,觀察大自然中的景物,產生疑問并說出來,就是在提出問題。關于春、夏、秋、冬同學們一定有很多想知道的問題,想一想,你能提出一個問題嗎?(畫個大?) 季節變化對人們的活動有什么影響?建議本環節的教學以選一選、分一分、說一說的活動方式,指導學生認識季節變化影響到人們的活動,可以參考的活動方式有:(1)選一選(選衣服):指導學生選擇適合不同季節穿戴的衣服照片放在相應季節的“衣櫥”里,并說出原因,讓學生意識到春暖、夏熱、秋涼、冬寒影響到人們的穿衣戴帽。(2)分一分(把人們的活動按季節分類):指導學生先觀察搜集到的戶外活動照片,判斷是哪個季節的活動,之后按季節進行分類放置。春天里,人們都在做什么?小朋友們春游、植樹、放風箏,農民伯伯春耕、播種期待豐收。讓學生認識到季節的變化影響到人們的生產和生活。(3)說一說:一年中,你最喜歡的活動是什么?適合在哪個季節呀? 觀察比較在不同的季節,動物和植物有什么變化?(1)舉例子:動物和植物在不同季節有什么變化?(看圖片找相同與不同)教科書提供了貓的圖片,意在讓學生找出貓在夏天和冬天毛皮上的不同,由于圖片呈現的變化不明顯,學生很難辨識;可以換用其它合適的動物,比如小熊、青蛙、蛇等在冬天冬眠,其它季節捕食;母雞夏天羽毛脫落,冬天羽翼豐滿。植物在不同季節的變化除了利用課本圖片,還可以提供校園或公園一角的四季圖片,更貼近學生生活(觀察時,先比較相同與不同,再判斷季節)。(2)技能訓練:像我們這樣,找出一棵樹在不同季節的相同與不同,就是在比較。你能用比較觀察的方法找出下面動物(或植物)的相同與不同嗎?(可以列舉2-3個例子)(3)小結:通過觀察和比較,我們發現,季節的變化也會影響到動植物的生活和生長。(三)拓展活動畫一畫春天和秋天的景物,比較兩個季節的不同。也可以讓學生畫一畫夏天和冬天的景物,進行比較,給予學生自主選擇的機會(畫之前提示學生先進行一個交流活動,列舉春天和秋天的景物,然后有選擇地畫下來;畫完之后教師要指導交流和展示評價學生作品,說出季節的不同)結束語(配音樂、配圖片):同學們,讓我們再次走進大自然欣賞那美麗的風光吧!看:春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夏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秋天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冬天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看江山如此多嬌!大自然這么美,希望同學們以后能經常走進大自然,感受美,畫出美,唱出美!(選取通俗易懂的經典詩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讓其成為培養核心素養的有效載體。)五、教學評價的設計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評價要指向學生的學習態度、技能訓練、習慣養成等方面的指導性和激勵性評價,最好的方式是語言評價,評價隨機生成、自然生成更好。由于受學生識字量的限制,紙筆評價盡量少用。學習項目表現優良已能做到繼續努力1、能完整地說出一年中季節變化的現象。2、能從季節變化的現象中提出感興趣的問題。3、對季節變化的自然現象充滿興趣,表現積極。4、知道季節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六、教學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對策1、在40分鐘的有限時間內指導低年級學生描述四個季節的變化,由于時空跨度大,可能有一定的困難,對此,教師要盡量提供有結構性的圖片或影像資料,豐富學生的感性認知,讓學生有話可說。2、本課教學內容多以圖片形式呈現,容易上成看圖說話課,教學時一定要指導學生從科學發現的角度進行學習,滲透科學的認知方法,讓思維貫穿概念建構的全過程。七、教學資源建議1、選擇比較清晰、鮮亮、典型、特點突出的圖片或音視頻資源。2、可以在課堂或拓展活動中給學生提供描寫春夏秋冬的經典古詩詞或兒歌童謠等。八、專業發展建議一個教師走向成功的秘訣:一是熱愛教學,二是堅持寫作。教學歷練修為,寫作豐盈心靈,別無捷徑可走
- 關 鍵 詞:
- 春夏秋冬 青島 科學 年級 上冊 討論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