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四年級上冊科學7 運動物體的位置和快慢.pptx
7.運動物體的位置和快慢,青島版小學(科學) 四年級上配套課件 (五四學制),活動準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名法國飛行員正駕駛飛機在2000米高空飛行,突然發現臉旁有一個小玩意兒在游動,他認為這是一只小昆蟲,就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過來。令這位飛行員驚詫的是,他抓到的竟然是一顆德國子彈。,資料:,要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需要選擇另外一個物體作為標準,這個作為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參照物:,我們所說的物體的運動,是指這一物體相對于另一物體來說,它的位置發生了變化。,五個同學一組,一同學位置不變作為參照物;另一個同學帶著計時工具按照一定路線行走,邊走邊報出時刻和自己相對另一個同學的方向,每隔一段時間報一次自己的位置,兩個同學標記出報時時運動同學所處的位置,并測量出站立不動同學和運動同學之間的距離;另一個同學記錄好報出的時間、方向和兩個學生之間的距離。,活動要求,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測量同學跑50米所用的時間,測量同學8秒鐘跑的距離,測量同學用不同時間,跑出的距離,距離相同 比時間 時間少的快 時間相同 比距離 距離長的快,運動得快慢的可以用速度大小來表示。速度的常用單位有千米/小時、米/秒。,人:4-20公里/小時(劉翔比賽中是30公里/小時!馬拉松的平均速度24公里/小時!) 自行車:10-40公里/小時(在比賽中最高可達60公里/小時) 摩托車:30-100公里/小時(在比賽MOTOGP中可達320公里/小時) 汽車: 40-180公里/小時(在F1大賽中最高記錄好像是380公里/小時) 火車;80-300公里/小時(磁懸浮列車可達430公里/小時) 機:500-1800公里/小時(某些高速偵察機可超過3600,相當于一秒鐘跑一公里!),常見交通工具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