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五四制四年級上冊科學實驗指導.docx
青島版小學科學五四制四年級上冊實驗指導1.螞蟻制作昆蟲模型活動名稱:制作昆蟲模型材料準備:橡皮泥、牙簽等。制作過程:1.取黑色橡皮泥適量,將其搓成類似水滴的形狀作為螞蟻的腹部;搓出一個小橢圓球作為螞蟻的胸部;搓出一個小圓球并在上面刻出眼睛作為螞蟻的頭部。用牙簽將3部分結合在一起。2.取黑色橡皮泥適量,制作螞蟻的1對觸角和3對足。3.將3對足黏合在螞蟻的胸部。4.將1對觸角黏合在螞蟻的頭部。一只完整的螞蟻模型就做完了。2.魚(一)探究鰭對魚運動的作用實驗名稱:探究鰭對魚運動的作用實驗目的:探究鰭對魚運動的作用。實驗材料:魚、魚缸。實驗步驟:1.提前將裝有一條魚的魚缸放置在教室內,讓其適應環境。2.學生觀察鰭的擺動情況,并用畫圖或文字等方式記錄自己的發現。注意事項:不要敲擊魚缸,以免魚受到驚嚇。不要用力捏魚的身體,以免魚受到傷害。實驗現象:魚運動時,鰭在不停地擺動。實驗結論:在魚游動時,鰭能保持魚的身體平衡、控制前進的方向。(2) 探究魚的呼吸實驗名稱:探究魚的呼吸實驗目的:探究魚的呼吸實驗材料:魚、滴管、食用色素。實驗步驟:1.將魚提前置于教室內,讓其適應環境。2.用滴管吸一些用綠色食用色素調制的水,在魚的嘴前滴1-3滴,觀察綠色水的流動路徑。3.記錄觀察到的結果。實驗現象:綠色水從魚口進入,從鰓蓋后緣流出。實驗結論:鰓在魚呼吸中起重要作用。5.哺乳動物比較哺乳動物的被毛與鳥的羽毛活動名稱:比較哺乳動物的被毛與鳥的羽毛活動目標:知道哺乳動物的被毛與鳥的羽毛是不同的。活動材料:貓的被毛、鳥的羽毛。活動過程:1.看一看貓的被毛、鳥的羽毛的外形,說一說有什么不同。2.摸一摸貓的被毛、鳥的羽毛,說一說有什么不同。活動結論:哺乳動物的被毛與鳥的羽毛是不同的。6.測量距離和時間用卷尺測量兩棵樹之間有多遠活動名稱:用卷尺測量兩棵樹之間有多遠活動目標:學會使用卷尺測量距離。活動材料:卷尺等。活動過程:1標出表示兩棵樹距離的起止點。2.一個學生把卷尺的零刻度對準起點。3.另一個學生拿著卷盤到達終點附近,拉直、拉緊卷尺后讀出終點對應的示數。10.燈炮亮了(一)讓小燈泡亮起來活動名稱:讓小燈泡亮起來活動目的:探究讓小燈泡亮起來的方法。活動材料:導線、電池、小燈泡、電池盒、燈座活動方法:把電池放在電池盒中,把小燈泡安裝在燈座中,用導線把電池盒和燈座連起來.活動現象:小燈泡亮了,但是小燈泡的亮滅不方便控制。(3) 控制燈泡亮滅活動名稱:控制燈泡亮滅活動目的:探究控制燈泡亮滅的方法。活動材料:導線、電池、小燈泡、開關、電池盒、燈座。活動方法:把電池放在電池盒中,把小燈泡安裝在燈座中,用導線把電池盒、燈座和開關連起來。活動現象:合上開關,小燈泡亮了;斷開開關,小燈泡滅了。活動結論:一個簡單電路主要由導線、開關、電源(電池)、用電器(小燈泡)4個部分組成。用開關切斷閉合回路是控制電路的一種方法。13.食物的營養(一)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的實驗活動名稱: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的實驗活動目的: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活動材料:多種食物、白紙、尺子、鉛筆等活動步驟:1.將多種食物分別在紙上用力按壓,直至在白紙上留下印漬。2.在印漬旁邊分別標注食物的名稱。3.觀察這些印漬的區別。活動現象:花生、肥肉等留下了油漬;黃瓜、香蕉等留下了水漬。活動結論:花生、肥肉等含有豐富的脂肪。(2) 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實驗活動名稱: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實驗活動目的: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活動材料:多種食物、碘酒、滴管等。活動步驟:1.向多種食物上面分別滴一滴碘酒。2.觀察現象。活動現象:向黃瓜、熟雞蛋的蛋白上滴碘酒后,碘酒顏色不變;向饅頭、米飯上滴碘酒后,碘酒變成了藍色或藍黑色。活動結論:饅頭、米飯等含有豐富的淀粉。(三)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質的實驗活動名稱: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質的實驗活動目的: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質。活動材料:多種食物、鐵簽子、酒精燈、火柴、衛生紙等。活動步驟:1.點燃酒精燈,將多種食物分別放在火焰上灼燒。2.分別聞一聞它們發出的氣味。活動現象:瘦肉、熟蛋白被灼燒后會發出一種類似頭發燒焦的氣味;饅頭、黃瓜被灼燒后會發出一種糊味或者清香味。活動結論:瘦肉、熟蛋白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14.食物到哪里去了唾液消化淀粉實驗實驗名稱:唾液消化淀粉實驗實驗材料:試管兩支、燒杯、碘酒、淀粉液、滴管、吸管、37左右的水等。實驗步驟:1.分別向兩支試管中倒入少量稀淀粉液,在其中一支試管中加入一些唾液,在另一支試管中加入與唾液等量的清水,搖勻。把兩支試管同時放在約37的水中。2,過一會兒分別向兩支試管中滴入一滴稀釋的碘酒,觀察現象。實驗現象:加入唾液的淀粉液沒有什么變化;加入清水的淀粉液變成藍色或藍黑色。實驗結論:唾液把淀粉分解成了麥芽糖。15.我們的呼吸比較人體呼出和吸進氣體的實驗實驗名稱:比較人體呼出和吸進氣體的實驗實驗目的:探究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有變化。實驗材料:澄清的石灰水、集氣瓶、玻璃導管、注射器、橡膠導管等。實驗步驟:1.用注射器通過導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注入空氣,觀察石灰水是否變渾濁。2.用嘴通過導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氣,觀察石灰水是否變渾濁。實驗現象:用注射器通過導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注入空氣,石灰水沒有大的變化,依舊比較澄清。用嘴通過導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氣,石灰水變渾濁。實驗結論:人呼出的氣體中比吸入的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24.制作小臺燈活動名稱:制作小臺燈制作材料:紙杯,支架,金屬盒,開關,導線,LED燈泡,電池盒,電池2節,墊片2個,螺母2個,絕緣膠帶,裝飾花邊,小刀,鉛筆等。制作方法:1. 在紙杯底部鉆個小孔。2. 把導線連接在LED燈的兩端。3. 把導線從燈罩一端穿過支架。4. 把支架、開關和底座連接。5. 按電路圖連接電路。25.太陽能小臺燈制作太陽能小臺燈活動名稱:制作太陽能小臺燈活動目的:按一定步驟制作太陽能小臺燈活動材料:燈座、接線器、按壓開關、燈、導線、太陽能燈底板、太陽能板、單頭導線組、雙面膠。活動步驟:1. 拼裝太陽能板。2. 連接接線器,固定燈座。3. 連接開關。4. 線路連接。5. 連接燈珠。6. 太陽能小臺燈制作完成。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