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2《螞蟻》教案.doc
滬教版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螞 蟻一、 教材分析本冊教科書遵循科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注意選擇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基礎的、適于開展探究活動的內容;在能力培養上,注意了層次上的變化。打破“知識切塊”式組建單元的做法,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你我他各種各樣的動物水和空氣模型飛機陽光下觀察分類等8個單元,共32個課題。以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教會學生科學地對待自然界的事物。本節課是第二單元各種各樣的動物的第三課時,學生在了解身邊的動物后分別對魚、鳥、螞蟻進行觀察,初步了解動物的身體結構,二、 學生分析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小學科學學習,新的科學學習對孩子們來說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學校、對環境、對老師、對同學、對課堂、對學習、對學校的要求都充滿了新鮮感。孩子們的思維非常具體,形象,善于機械記憶,這就要求老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另外在教學時可以啟發讓小組合作學習和交流,培養學生初步的交流合作意識。三、 教學目標1、知識和能力目標:從兒童的視野選擇教學內容,發生在兒童身邊的、喜聞樂見的、適合他們探究的事物獲現象作為學習內容,以激發同學學習科學的興趣,發揮他們的主動性,便于他們從原有意識和經驗動身,仔細觀察,發現問題,展開研究。注重對能力和方法的指導,強調掌握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同學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學會并提高科學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保護小動物的情感;4、工程與技術目標: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四、 教學重難點在觀察和實驗中除了讓學生經歷一系列有序的步驟和科學方法,還需要讓他們對收集到的事實和數據進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學會“建模”并進行充沛的討論,再得出結論。五、 教學準備學生:實驗記錄單、昆蟲觀察盒、橡皮泥、火柴梗老師:課件、平板電腦、AR設備六、 教學過程1、 引人入勝,猜謎導入同學們,在我們的身邊生活著許許多多的小動物,今天咱們的課堂上也來了一位神秘的小動物和大家一起學科學,出場前給大家出道謎語:“別看身材小,團結又勤勞。又能搬糧食,又能打地道。”2、 尋找螞蟻,了解習性師:看來大家對螞蟻并不陌生,請你想一想你在哪里可以發現螞蟻的蹤跡?生答出示圖片分析師生總結:螞蟻喜歡在陰暗潮濕、松軟的土壤周圍以及有食物的地方。3、 深入思考,觀察螞蟻現在大家應該知道了在哪里能找到螞蟻了,為了讓大家能更清楚地觀察螞蟻,今天我們也把螞蟻請到了教室,可是螞蟻很小而且還會爬來爬去,這會讓我們的觀察起來很不方便,請大家想想辦法,用什么方法能更好的觀察螞蟻呢?生答綜合大家的想法,出示昆蟲觀察盒,指導學生在觀察盒中觀察螞蟻并做好觀察記錄。利用平板拍照學生的記錄單在大屏幕上集中點評,分析螞蟻的身體結構圖。4、借助AR,鞏固結構今天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一位神秘嘉賓,它可以幫助大家更清楚的認識螞蟻,有請AR螞蟻。師一邊演示螞蟻模型一邊介紹螞蟻的身體結構:頭、胸、腹三部分,頭部長有一對觸角,胸部長有三對足。像螞蟻這樣的身體結構叫做昆蟲,它是動物界最大的一個種群。5、設計制作,模型助力剛才我們進一步了解了螞蟻的身體結構,接下來我們來完成設計制作螞蟻模型,請小組內合作完成,看哪一組的螞蟻做得最像?6、展示評價,總結匯報請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上臺展示螞蟻模型,最后全班評選出最佳模型小組。總結本節課內容,引導學生課后繼續探究螞蟻的奧秘。七、 教學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