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地理第七章第三節 印度 教案.doc
第三節 印度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利用地圖說出印度的位置、鄰國、首都;知道印度是僅次于中國的世界人口大國。2.讀圖指出印度主要的地形種類和地形單元,知道主要河流、平原、山脈和高原。能力目標1. 學會運用文字和數字資料,說明印度人口增長的特點,以及人口過度增長給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情感目標1. 從印度基本國情與工業部門的今昔對比中,初步樹立一分為二的評價意識。2. 通過對印度人口問題、水旱災害的原因等學習,培養學生認識到各地理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樹立發展中國家也能騰飛的堅定信念。教學重點1.印度的人口問題和糧食問題;2.熱帶季風氣候與水旱災害頻繁發生的關系;教學難點印度水旱災害的原因。工業發展特點。教學方法讀圖討論、分析為主的方法。教學時數2課時教學媒體地理圖冊第一課時教學過程復備欄以唐僧西天取經引入,一起走進印度!一位置和范圍1.在亞洲的位置: 在亞洲的地理分區中它屬于南亞 ,是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與中國一樣,印度也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目前人口已經超過10億,僅次于中國,居世界第二位。2.在世界的位置: 印度北鄰中國、尼泊爾、不丹,東北與孟加拉國、緬甸接壤,西北與巴基斯坦毗鄰,東南、西南分別與斯里蘭卡、馬爾代夫隔海相望。3.印度的地形特點:印度地形可以分成三大地區,西北部是喜馬拉雅山南側山地,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廣大的德干高原。4.印度的主要河流:恒河是印度人心中的母親河,圣水河。5.周圍的海洋或海灣: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灣。從地形來看,印度分布面積最大的是德干高原,其次是恒河平原,山地面積較小,絕大部分領土在海拔1000米以下,起伏較小,由于開發歷史悠久,印度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目前,印度面臨著巨大的人口壓力。二、世界人口第二大國1、世界人口數前三位國家:中國、印度、美國2、 讀圖7.36分析印度人口數量變化特點:師生得出印度人口問題的主要特征是:人口增長速度過快。3、印度的人口政策:避免人口爆炸的危機,印度政府正逐步開始推行控制生育計劃。印度除了人口壓力外,還面臨著水旱災害威脅。三、水旱災害頻繁發生1、看圖7.40和圖7.41印度洪災和旱災的圖片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印度多水旱災害呢?2、引導學生從印度的緯度位置入手,結合前面學過的亞洲氣候分布,讀圖7.38“孟買各月氣溫和降水量”,思考:印度主要氣候類型以及氣候特點。主要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雨旱兩季。降水集中在夏季,特別是7月可以達到600毫米以上。3、讀圖7.39分析南亞1月、7月風向特點首先引導學生從風向和源地入手,簡單分析出來自海洋的西南季風帶來豐富的降水。并組織學生討論:西南季風的強弱和登陸時間的早晚對印度降水的影響。 4.提問:印度面對嚴重的自然災害,采取的應對措施?(我們生活的成都市是否有相似之處。)四、作業1.完成32頁活動題教后反思第三節 印度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根據閱讀材料說出印度“綠色革命”的主要措施以及糧食生產取得的成效。2.看圖說出印度的主要工業部門及分布區;舉例說出印度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狀況。能力目標1.根據地圖和資料,分析說明印度的熱帶季風氣候與水旱災害頻繁發生的原因,培養學生由表及里地綜合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意識。2.通過分析印度工業發展與資源的密切聯系,認識因地制宜發展經濟和工業布局的基本知識。情感目標1.從印度基本國情與工業部門的今昔對比中,初步樹立一分為二的評價意識。2.通過對印度人口問題、水旱災害的原因等學習,培養學生認識到各地理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樹立發展中國家也能騰飛的堅定信念。教學重點1.印度主要的糧食作物及分布地區;2.印度工業中心和原料產地的密切關系。教學難點印度水旱災害的原因。工業發展特點。教學方法讀圖討論、分析為主的方法。教學時數2課時教學媒體地理圖冊第二課時教學過程復備欄一、導入新課:復習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近年來人口增長過快等,糧食需求壓力大,因此印度十分重視糧食生產。我們這節課重點討論印度的糧食問題,導入新課。二、自給有余的糧食生產1、讀圖7.42印度水稻和小麥的分布讓學生快速搶答:剛才在圖中你看到哪兩種糧食作物?讀書明確印度水稻和小麥均居世界前列,知道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2. 提問思考:印度自然條件是否有利于發展農業生產?(提示從地形、氣溫和降水考慮)。學生討論歸納:印度地處低緯地區,熱量條件好,降水量豐富,地形起伏平緩,耕地面積廣大,有利于發展農業生產。3.引導學生讀34頁閱讀材料“兩次綠色革命”思考:印度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糧食生產不能自給的原因;之后,糧食迅速增長的突破口,并找出“綠色革命”重要措施。4.對比圖7.42“印度水稻和小麥的分布”,圖7.43“印度年降水量的分布”,以及“印度的地形”,思考:水稻和小麥的分布與印度的年降水量和地形等自然條件的關系。歸納:水稻和小麥是印度主要的糧食作物,二者的產量均居世界前列。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勢平坦的恒河中下游平原和半島沿海平原上;小麥主要分布在降水較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河德干高原西北部。三、發展中的工業1、工業:印度電子工業、航天工業發達,信息技術和服務外包產業發達2、印度發展信息服務外包產業的優勢:印度利用本國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較低、英語普及、信息技術發展較早等優勢,積極承接國外服務外包訂單,發展了信息技術服務外包產業。3.印度被形象地稱為“世界辦公室”。4.服務外包產業具有信息技術含量高、利潤大、資源消耗少等特點。為印度賺取了大量外匯,促進了進度服務業的快速發展。5.班加羅爾是印度軟件外包產業的發源地。6.印度主要的工業中心和分布特點。四、活動讀圖7.45,分析印度軟件外包產業空間分布的變化特點1、找出20世紀80年代印度的軟件外包產業中心。這些軟件外包產業中心又是軟件產業中心。談談軟件外包產業最初出現在這些地方的原因。2、指出20世紀90年代,21世紀印度新出現的軟件外包產業中心。3、談談印度軟件外包產業空分布的變化特點。五、作業:1、抄寫本節課重點內容教后反思
- 關 鍵 詞:
-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地理第七章第三節 印度 教案 人教版七 年級 下冊 地理 第七 三節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