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地理教師《東南亞》說課稿.doc
東南亞說課稿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第七章第二節的內容東南亞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說教學程序、說板書等幾個環節進行闡述。一、說教材(一)教材內容七年級下冊教材,主要是讓學生放眼世界、認識世界。東南亞一節教材著重介紹了東南亞地理中具有突出特點的一些內容:十字路口的位置;熱帶氣候和農業生產。 (二)教材的地位由于它是介紹區域地理的第一個章節,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延伸,也為以后區域地理的學習奠定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再加上它和我國山水相連,又是初中中考要求掌握的五個地區之一,所以本節內容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對應的課程標準是:1、在地圖上找出東南亞的位置、范圍、讀圖說出該地區地理位置的特點。2、運用圖表說出東南亞氣候的特點以及氣候對當地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3、運用地圖和資料,指出某一地區對當地或世界經濟發展影響最大的一種或幾種自然資源說出其分布、生產、出口等情況。4、舉例說出發東南亞展旅游業的優勢。二、學情分析:七年級的學生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地理知識和學習方法,對新鮮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但是東南亞地區,對于我們這里的孩子來說,空間距離比較遠。缺乏直觀的體驗,加上七年級的學生知識面較窄,所以對東南亞地理位置在地緣上的作用,對自然條件、人口、城市的分布的影響進行分析有一定的困難。三、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和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將本節課教學目標確立如下:1、知識與技能(1)了解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2)了解東南亞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特點及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了解東南亞主要農作物和熱帶經濟作物的分布。(3)了解東南亞的旅游資源和社會風貌。2、過程與方法(1)會讀東南亞地形圖、馬六甲海峽圖,會利用地圖來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2)會用比較的方法來分析東南亞的自然環境特征,區內差異,培養學生的區域分析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一步樹立各國發展應該因地制宜的觀點,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世界和平的優良品質。四、教學重點1.東南亞地理位置的重要2.熱帶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五、教學難點1東南亞重要的地理位置2.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的主要分布、氣候特征、成因和主要區別。六、說教法: 本節課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圖片和資料,而后為學生提供了相關的地形圖和政區圖,讓學生直接從地圖上獲取地理知識,并在學生獲取的這些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理解、歸納總結,并應用自己得出的知識進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識,所以在多媒體的輔助下,我主要采用導圖、讀圖、析圖、練圖完成教學目標,采用“情景創設問題提出查詢資料分析探究意義建構”的課堂模式。七、說學法:學生已經學過半年多的地理知識,在知識含量上應該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因此在課堂上把盡量多的知識教給學生自己去學習探究,根據教師提供相關材料,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方法得出結論,并應用自己得出的知識進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識,體現知識間的循序漸進的同時,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方法培養自己的分 析能力、實踐能力和自學能力等。八、教學程序【設計思路】本節課總的教學思路以情景創設為線索,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提出問題為驅動力,找位置、觀地形、析氣候、賞風景這一主線來組織教學,實施教學中“情景創設問題提出查詢資料分析探究意義建構”的課堂模式。它不以教師的“講授”為主要形式,不以學生的記憶、背誦知識為認知目標,它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為主要形式,讓學生在“體驗”中提高對學習的興趣和探究欲望,進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流程】(一)情景導學【地理風情】教師播放菲律賓景觀、緬甸寶塔、泰國佛教殿堂等地理風情片,創設情景,激發興趣。(二)合作探究1、找位置【課件展示】東南亞地圖教師用動畫演示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位置及輪廓,其次是播音員逐一講解東南亞各國的詳情,然后用flash動畫模擬航海演示,得出東南亞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凸顯交通咽喉馬六甲海峽。最后教師在黑板上掛一幅東南亞的空白圖,請學生上講臺把東南亞的組成、位置與國家相應的知識點都一一對號入座。這樣就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耳、眼、手、腦,最大限度地強化了學生的記憶,化解了繁多的識記。【師生板書小結】九、說板書板書只有兩部分內容,位于十字路口的位置和熱帶氣候與農業生產。本節課只有這兩部分內容,也是本節課要掌握的重點內容,最后再一次重現本節的知識,加深學生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