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版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全冊共84頁).docx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全冊共84頁)第一單元 冷和熱1冷熱與溫度教學目標1.通過感知水的冷熱,知道用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可以用溫度計測量物體的溫度。2.學習溫度計的使用方法,能連續測量一杯熱水變涼過程中的溫度,并運用圖表將數據記錄下來。3.通過分析圖表,發現一杯熱水變涼過程中溫度變化的規律。教學重點學會正確使用溫度計。教學難點在一杯熱水變涼過程中連續測量溫度,并發現溫度變化的規律。教學準備教師材料:玻璃溫度計、燒杯、鐵架臺、夾子、石棉網、三腳架。學生分組材料:實驗記錄單。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同學們,新的一學期開始了,歡迎大家再次來到我們的科學課堂中來。這節課,首先請大家閱讀一首小詩。2.出示小詩:夏天,媽媽在陽臺上洗了一盆衣服。糟了,里面有我馬上要穿的花裙子呀!咦,花裙子怎么干啦?冬天,爸爸在院子里提了滿滿一缸水,水結成了冰。壞了!缸怎么破啦?3.學生閱讀這首小詩,想一想這首小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4.教師引導:同學們,花裙子為什么會干呢?缸又為什么會破呢?聰明的同學一定會知道這些與溫度有關。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探究第1單元冷和熱。5.冷和熱究竟與什么有關呢?(與溫度有關。)這節課我們學習第1個話題冷熱與溫度。板書課題:1冷熱和溫度二、探究活動一:感受水的冷熱差異,形成溫度的概念1.教師出示一杯熱水、一杯冷水和一杯冰水,提出要求:老師這里有三杯水,一杯是冷水,一杯是熱水,還有一杯是溫水,請同學們先將兩手的食指分別插入熱水和冷水中,5秒鐘之后再同時插入溫水中,比較手指的感覺。2.出示課本第2頁上面的兩幅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了解實驗的方法及要求。學生分小組活動,按照要求體驗手指插進熱水、冷水、溫水的感覺。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活動情況,并強調同小組的每一位同學都要進行體驗。3.全班交流,引導學生準確描述活動的感受,預設:放入熱水中的手指再放入溫水中,會感覺到冷,而放入冷水中的手指再放入溫水中,會感覺溫暖。4.明明是同一杯水,為什么會有不同的感覺呢?我們用手測量溫度,準確不準確呢?(不準確)怎樣才可以準確的知道水的溫度呢?(要想知道水,準確的溫度,必須使用溫度計。)5.出示溫度計,引導學生看一看,初步了解溫度計的外部特征及結構。溫度計主要由液泡、液柱構成。溫度計又該如何使用呢?我們在使用溫度計時要注意些什么?6.出示課本第2頁下面一幅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并讀一讀旁邊溫度計的使用方法這段文字,初步了解溫度計的使用方法。溫度計的使用方法1.溫度計是易碎品,使用時要輕拿輕放。拿溫度計時,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上端。2.在測量液體的溫度時,溫度計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沒在液體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側壁。3.要等溫度計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時才能認讀,并且要讓視線與溫度計液柱的頂端保持水平。師生共同閱讀溫度計的使用方法,邊讀邊弄清楚這樣使用溫度計的原因。預設:用手捏住溫度計的上端,可以避免手的溫度影響溫度計內液面的位置;如果溫度計的液泡碰到容器的底或壁,測量的便不是水的溫度;如果不等溫度計內液柱穩定就讀數,或讀數時拿出水面,所讀的都不是水的真正溫度。教師再次出示課本第2頁正確使用溫度計的圖片,引導學生再次觀察,進一步強化溫度計正確的使用方法。7.學生分小組活動,練習正確的使用溫度計的方法。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練習情況,相機糾正不正確的姿勢,并且強調溫度計是易碎品,在使用時必須輕拿輕放。8.出示幾種錯誤的使用溫度計的方法,引導學生看一看,并且說一說這些使用溫度計的方法錯在哪里?9.教師小結:溫度計是測量溫度的儀器,在測量溫度時,我們必須要正確的使用溫度計,這樣才能保證測出來的結果更加準確?;顒佣鹤鰺崴儧鰧嶒灒骄克疁叵陆档囊幝?.教師引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一杯熱水倒到杯子中,過一會兒,杯子中的熱水就變涼了。大家知道熱水在變涼過程中溫度是怎樣變化的嗎?這其中有沒有規律呢?下面我們就通過實驗來探討這個問題。2.出示問題:熱水在變涼過程中水溫是勻速下降?還是先快后慢的下降?或者其他?3.教師引導:熱水在變涼過程中,溫度究竟是怎樣下降的?請同學們進行預測,提出自己的假設,并且填寫在活動手冊上。下面我們就來進行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是否正確。4.出示課本第3頁上面做實驗的圖片,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并且閱讀旁邊的實驗設計與記錄,了解本次實驗所需的材料、方法及注意點。全班交流實驗材料:支架、溫度計、燒杯、熱水、三腳架、實驗記錄表等等。實驗方法:安裝好測溫裝置。每隔2分鐘記錄一次水溫,連續記錄6次。把測得的數據記錄下來,在方格紙上描點并連成曲線。教師強調實驗注意點:在實驗過程中因為我們使用的是熱水,所以請同學們注意安全。在實驗中,我們每隔兩分鐘就要測量一次水溫,并且記錄下數據,要連續測量6次到7次。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溫度計的液泡始終不能離開水面或者觸碰到杯壁和杯底,還要及時準確的記錄數據。各小組同學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這次實驗。5.學生分小組開始實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實驗進展情況,并且做適當的指導,同時提醒學生注意測量溫度的方法要準確,數據要記錄清楚,并且填寫好活動手冊。6.全班交流,各小組匯報本組的實驗情況以及得出的實驗結論。展示各小組繪制的曲線圖。教師小結:剛剛通過實驗,我們發現一杯熱水在變涼的過程中水溫下降的速度一開始很快,后來越來越慢。7.研討問題問題1:實驗我們做過了,實驗結論我們也得出來了,請大家將自己的實驗結果與你的假設比較一下,看一看你的實驗結果與你的假設一致嗎?(有的同學一致,有的同學不一致。)教師引導:假設僅僅是我們的主觀判斷,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因此我們的實驗結論與自己的假設不一致,這也是很正常的。問題2:我們剛剛通過實驗,懂得一杯熱水在變涼的過程中水溫下降的速度一開始非??欤髞碓絹碓铰?。那么問題來了,假如我們持續觀察下去,水溫會怎樣變化?會不會一直往下降低呢?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弄明白,繼續觀察下去,會發現水溫下降速度越來越慢,達到某一個溫度(該溫度大多數情況下與室溫相同),這個時候,溫度就會停止下降,保持不變。學生完善好自己的實驗記錄?;顒尤河^察各種溫度計,了解溫度計的特點和用途1.教師引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溫度計,它們具有不同的特點和用途。下面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2.出示課本第3頁的4種溫度計,引導:你們認識這4種溫度計嗎?3.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實踐經驗,說一說自己知道的溫度計的特點和用途。電子水溫計:用來測量各種液體的溫度,精度高,讀數方便。電子體溫計:用來測量體溫,讀數更方便。干濕溫度計:用來測量空氣的溫度和濕度。紅外線感應溫度計:探測物體的溫度時不需要接觸被測物,更方便、快捷。4.其實還有許多我們平時沒有見過的溫度計,教師相機出示一些學生不常見的溫度計的圖片,并作一些介紹,引導學生了解更多溫度計的特點和用途,增進學生對各類溫度計的了解。5.教師小結:溫度計主要的功能是測量溫度,不同的溫度計其特點和用途是不一樣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根據不同的需要選擇不同種類的溫度計。三、課堂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初步認識了溫度計,學會了使用溫度計的方法,并且通過實驗明白了一杯熱水在變涼過程中,溫度下降具有先快后慢的規律。課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繼續查閱資料,了解更多有關溫度的知識。第一單元 冷和熱2熱脹冷縮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與實踐,掌握酒精燈的使用方法。2.通過實驗與分析,知道絕大多數物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3.能夠運用物體熱脹冷縮的性質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教學重點認識到液體、氣體、固體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教學難點設計實驗驗證液體、氣體、固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教學準備教師材料:水槽、燒瓶、膠塞、細玻璃管、高錳酸鉀水溶液、氣球、溫度計、銅球實驗裝置、酒精燈、火柴。學生分組材料:實驗記錄單。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上一課,我們探究了熱水在變涼的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律。在這個實驗中,我們使用溫度計測量熱水的溫度,發現溫度計放在熱水中,液柱會上升,放在冷水中液,柱又會下降。2.教師相機出示課本第4頁上面兩幅圖。引導學生看一看。重點引導學生注意溫度計在熱水中液柱上升,在冷水中液柱下降。3.大家知道這是為什么嗎?溫度的高和低對溫度計中的液柱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探討這方面的問題。板書課題:2熱脹冷縮二、學習新課活動一:研究液體受熱和遇冷時體積的變化1.教師引導:在日常生活中,水受熱和受冷時,它們的體積會有變化嗎?又會有怎樣的變化呢?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探討這個問題。2.出示問題:水在受熱和受冷時體積會有怎樣的變化?同學們,你認為水在受熱和受冷時體積會有怎樣的變化?是變大?還是變?。炕蛘呤遣蛔儯空埓蠹覍@個問題做出自己的預測。3.學生預測。出示課本第4頁下面的一幅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并讀一讀旁邊的文字,進一步了解本次實驗所需的材料、方法以及實驗注意點。4.全班交流實驗材料:中間插有空心管的膠塞和配套的瓶子、紅顏色的水、水槽、熱水、冷水等等。實驗方法:準備一個中間插有空心管的膠塞和配套的瓶子。往瓶里加滿染了顏色的水,用膠塞塞緊瓶口。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記下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往水槽里加熱水,觀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變化。把瓶子放入冷水水槽中,觀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又有什么變化。實驗注意點:玻璃管的粗細是影響實驗效果的重要因素,玻璃管越細,液柱高度的變化越明顯。要用加入色素的水做這個實驗,便于學生觀察。在使用熱水時注意安全。在這個實驗中,有時實驗現象不太明顯,因此大家在實驗過程中注意力要集中,觀察要仔細。5.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實驗情況,并相機進行指導,提醒學生注意填寫好實驗報告。6.全班交流,各小組匯報本小組的實驗情況,說一說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及得出的實驗結論。預設:實驗現象:放入熱水中,玻璃管內液面上升,放入冷水中,玻璃管內液面下降。實驗結論:液體受熱時體積膨脹,遇冷時體積縮小?;顒佣貉芯繗怏w受熱和受冷時體積的變化1.教師引導:我們剛剛探究了水在受熱和受冷時體積變化的規律,下面我們來探究一下氣體受熱和受冷時體積的變化情況。2.出示問題:空氣在受熱和受冷時,體積會有什么變化?3.引導:請同學們針對這個問題做出自己的推測。學生預設:空氣在受熱時,體積會膨脹,受冷時體積會縮小。下面我們也來通過實驗驗證一下我們的預測。4.出示課本第5頁上面兩幅插圖,引導學生看一看并讀一讀上面的實驗設計,了解本次實驗所需的材料、方法步驟以及注意點。全班交流實驗材料:燒瓶、水槽、熱水、冷水、氣球等等。實驗方法:把氣球嘴套在玻璃瓶口。將瓶子放入熱水中,觀察氣球的變化。再將瓶子放入冷水中,觀察氣球的變化。實驗注意點:做完受熱實驗后,立即將燒瓶放入冷水中做受熱實驗,這樣實驗的現象會明顯一些。同樣本次實驗要填寫好實驗報告。5.學生分小組進行本次實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實驗情況并做適當的提醒。6.全班交流,說一說本小組的實驗情況及得出的實驗結論。預設:實驗現象:放入熱水中,氣球鼓起來了,放入冷水中,氣球變癟了。實驗結論:氣體受熱時體積膨脹,遇冷時體積縮小?;顒尤貉芯抗腆w受熱和冷卻后體積的變化1.教師引導:剛剛我們研究了液體和氣體受冷和受熱時體積的變化,我們發現無論是氣體還是液體,受熱時體積都會膨脹,受冷時體積都會縮小。那么固體受冷和受熱時,體積會有怎樣的變化呢?2.出示一個小銅球,引導:下面我們就通過這只小銅球來探究一下,固體受熱和受冷時體積會有怎樣的變化?3.出示問題:銅球在受熱和冷卻后,體積會有什么變化?4.同樣的。下面先請同學們針對這個問題提出自己的預測。學生預測:銅球在受熱時體積會膨脹,冷卻后體積會縮小。小銅球在受熱和冷卻后,體積究竟會有怎樣的變化?我們仍然要通過實驗來驗證。5.出示課本第5頁最下面的有關銅球實驗的文字和圖片,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并讀一讀相應的文字,了解本次實驗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點。全班交流實驗材料:小銅球、鐵圈、酒精燈、水槽、冷水等等。實驗方法:觀察常溫下銅球通過鐵圈的情況。給銅球加熱后,觀察銅球是否能通過。將銅球放入水中冷卻后,再試著讓它通過鐵圈。6.教師指導并強調酒精燈的使用。出示酒精燈,引導學生認識酒精燈,了解酒精燈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作用。出示課本第6頁上面有關酒精燈使用方法的圖片和文字,學生仔細觀察這4幅插圖,并讀一讀旁邊的文字,初步了解酒精燈的使用方法。酒精燈的使用方法打開燈帽,將燈帽豎放在燈旁。用點著的火柴從燈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點燃酒精燈。把被加熱物體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熱。加熱完成后,用燈帽自燈芯右上方斜向蓋滅火焰,然后取下燈帽再蓋一次。教師和學生一同學習酒精燈的使用方法,進一步強化學生正確使用酒精燈的意識。教師演示酒精燈的使用方法,一邊演示一邊強調使用注意點,各小組同學在小組內按照步驟練習使用酒精燈,確保每位同學都能安全使用酒精燈。教師引導:此項實驗,要求我們認真細致做好每一個實驗環節,才能完滿的完成實驗,得出實驗結論。7.教師進行演示實驗,邊演示邊強調實驗方法和注意點。8.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并完成實驗報告,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實驗情況,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并且做適當的指導。9.全班交流,各小組匯報本小組的實驗情況,說一說看到的實驗現象以及得出的實驗結論。預設:實驗現象:加熱銅球,銅球不能通過鐵圈,冷卻銅球,銅球又能通過鐵圈了。實驗結論:固體受熱時體積膨脹,遇冷時體積縮小。10.實驗總結教師引導:同學們,剛剛我們一連做了三次實驗,分別探究了液體、氣體和固體在受熱和遇冷時體積的變化情況。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在實驗中得出的結論。11.學生回顧實驗,并且說一說三個實驗中得出的實驗結論。12.出示課本第6頁的一段文字絕大多數物體在受熱時,體積會膨脹;遇冷時,體積會收縮。這種現象叫作熱脹冷縮。讀一讀這段文字,初步了解固體、液體、氣體在遇冷和受熱時,體積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了解什么是熱脹冷縮。13.教師強調這段話中的“絕大多數”4個字能否去掉?預設:“絕大多數”這4個字是不能去掉的,絕大多數表明并非所有的物體都有熱脹冷縮的特點,也有一些特別的物體沒有熱脹冷縮的特點。因此我們在科學中語言表達要注意嚴謹?;顒铀模何矬w熱脹冷縮的性質在生活中的運用1.同學們,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看到這些現象。2.出示課本第6頁下面三幅圖片,學生仔細觀察,了解圖中三幅圖片的內容。輪胎在夏天容易爆胎。癟了的乒乓球放到熱水里能夠復原。夏天架電線時,電線不能拉得太緊。3.同學們,這些生活現象我們能夠用今天學到的熱脹冷縮的性質來解釋嗎?預設:夏天溫度高,輪胎內的氣體受熱膨脹,容易爆胎。把癟了的乒乓球放到熱水里,乒乓球內氣體受熱膨脹,可使癟的乒乓球重新鼓起來。如果夏天架電線時拉得太緊,到了冬天電線遇冷收縮,就會繃斷。4.無論是輪胎在夏天容易爆胎,癟了的乒乓球放到熱水里能夠復原,還是夏天夏電線時電線不能拉得太緊,都是因為物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除了我們書上提到的這三種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之外,你還知道有哪些現象與物體熱脹冷縮的性質有關?預設:溫度計就是利用熱脹冷縮最簡單的例子。因為水銀的膨脹系數比較大,變化較明顯。人們就把水銀或酒精,導入密封的玻璃管,用來測量溫度。鐵路專家研究發現,鋼軌溫度每升降1,每1米鋼軌就會伸縮0.0118毫米。所以,鋼軌之間都預留了縫隙,中國鐵路的鐵軌接頭之間的縫隙在18毫米之內。人行道的地磚每塊之間還留有空縫。有的門在夏天很緊,開關不方便。三、課堂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通過三個實驗分別探究了液體、氣體和固體在受熱和受冷時體積的變化,明白了絕大多數物體在受熱時體積都會膨脹,遇冷時體積都會收縮,這種現象叫做熱脹冷縮,同時我們還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體現了熱脹冷縮的現象。課后,請同學們留心觀察我們的生活,看看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出現了熱脹冷縮的現象。第一單元 冷和熱3水受熱以后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與描述,知道水受熱以后形態會發生變化。2.通過測量與分析,知道在一般情況下,當溫度升高到100C時,水會沸騰。3.通過比較冰、水、水蒸氣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知道冰、水、水蒸氣是同一種物質的不同狀態。教學重點了解融化和沸騰的條件。教學難點利用曲線圖,分析冰融化和水沸騰過程中溫度變化的規律。教學準備教師材料:鐵架臺、三腳架、酒精燈、石棉網、溫度計、燒杯、冰塊、秒表。學生分組材料:實驗記錄單。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出示地球上江河湖海的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知道我們的地球上絕大多數是江河湖海,江河湖海中蘊藏著大量的各種形態的水。2.今天這一課,我們來探討水受熱以后會有怎樣的變化。板書課題:3水受熱以后二、探究活動一:交流冰、水和水蒸氣之間的相同與不同之處1.出示課本第7頁上面兩幅插圖,引導學生看一看,教師提問:同學們,在這兩幅插圖中,你能看到水了嗎?預設:冰、水和水蒸氣都是水。2.那么冰、水和水蒸氣是同一種物質嗎?它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3.出示冰塊、一杯常溫水、一杯熱水,引導學生看一看,仔細觀察,體會冰、水和水蒸氣的相同和不同之處。4.教師提醒:再找冰、水和水蒸氣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時,我們可以運用多種感官,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用舌頭嘗,用手摸等等各種方法。預設:冰、水、水蒸氣的相同之處:無色、無味、透明 冰、水、水蒸氣的不同之處:冰有固定形狀,不會流動,是固體;水沒有固定形狀,會流動,是液體;水蒸氣沒有固定形狀,會流動,是氣體。5.出示課本第7頁的一句話冰受熱后從固態變成液態,這種現象叫作融化。6.學生齊讀這句話,理解什么是融化。7.教師講解,冰是水的固體形態,我們稱之為固態,水是液體形態,我們稱之為液態。從固態冰變成液態水,需要的條件就是加熱?;顒佣貉芯勘诨^程中溫度的變化1.教師引導:冰融化成水的過程中,溫度會有變化嗎?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2.出示課本第7頁下面的一幅圖,學生仔細觀察這幅圖,并讀一讀旁邊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實驗的材料、方法及注意點。3.全班交流實驗材料:支架、三腳架、酒精燈、冰、溫度計、等等。實驗方法:取少量冰,測量它的溫度。用酒精燈加熱冰,每隔1分鐘測一次溫度,直到燒杯中的水溫達到10C時為止。將測得的數據記錄下來。實驗注意點:(1)強調酒精燈的使用教師引導:上一課我們使用了酒精燈,大家還記得酒精燈的使用方法及注意點嗎?全班同學一起回顧酒精燈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點。(2)溫度計的使用教師引導:除了酒精燈,溫度計在使用時也要注意使用方法,請同學們再次回顧之前的學習的知識,想一想溫度計在使用中要注意些什么?教師小結:在本次實驗中安裝加熱裝置時,要注意溫度計不能碰到燒杯的底部和燒杯的內壁,另外燒杯中的冰塊要蓋過溫度計底部的紅色液泡。4.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完成實驗報告,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實驗情況,并且相機加以指導。5.全班交流,各小組匯報實驗情況,說一說看到的實驗現象及得出的實驗結論。6.分析冰融化的溫度變化曲線圖(1)出示課本第8頁上面冰融化的溫度變化曲線圖,初步了解冰融化的溫度變化情況。(2)出示旁邊的三個問題,學生讀一讀三個問題,并思考和交流。問題1:冰融化前,溫度是否持續上升?問題2:冰開始融化時的溫度是多少?問題3:在融化的過程中溫度是怎樣變化的?(3)學生交流,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實驗及我們的分析,我們知道冰融化前,溫度持續上升,當溫度達到0攝氏度時,冰開始融化,并且在融化的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活動三:做水沸騰實驗,觀察記錄并分析水和水蒸氣狀態轉化的特點1.教師引導:大家平時都有燒水的經歷,大家有觀察過水沸騰時的樣子嗎?知道水沸騰前后溫度和體積有哪些變化嗎?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2.首先請大家來預測一下水沸騰后會出現什么現象?它的體積和溫度有什么變化?學生預測:給水加熱,水就會沸騰,在水沸騰之前,溫度會持續上升,水沸騰之后,溫度不再持續上升,水沸騰之后,水的體積會變小。同學們預測的是否正確呢?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驗證。3.出示課本第8頁的實驗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并讀一讀旁邊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實驗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點。4.全班交流實驗材料:酒精燈、支架、三腳架、燒杯、水、溫度計等等。實驗方法:加熱前,記錄燒杯中水面的位置。用酒精燈繼續加熱燒杯中的水,每隔1分鐘測一次水溫,直到水沸騰。記錄所測得的數據。水沸騰后4分鐘,停止加熱,待水面平靜后,觀察、記錄燒杯中水面的位置。實驗注意點:在本次實驗中,給水加熱到沸騰狀態,一定要注意安全。5.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填寫好活動手冊上的實驗報告,并且思考下面的4個問題。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實驗情況,并相機加以指導和提醒。6.全班交流,各小組匯報實驗情況,展示本小組畫出的水沸騰前后的溫度變化曲線圖。7.出示課本第9頁上面的水沸騰前后溫度變化曲線圖,按照要求先把點連成線,再分析并且回答下面的問題。預設:水沸騰前,溫度持續上升,當溫度達到100攝氏度時,水開始沸騰,但是在沸騰的過程中,溫度不再持續上升。停止加熱后,能夠發現燒杯中水面的位置下降了。8.交流研討:燒杯中的水面為什么會下降呢?水去了哪里呢?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小結:停止加熱后,燒杯中水面的位置下降了,是因為產生了水蒸氣。9.出示課本第9頁的一段文字在一般情況下,當溫度升高到100C時,水會沸騰,并產生大量氣泡。水沸騰時的溫度叫作水的沸點。10.學生認真朗讀這段文字,了解水的沸點,知道水的沸點的含義,并且知道100攝氏度是水的沸點,當水達到水的沸點時,水就會沸騰?;顒铀模河懻撍疅_后產生的現象及原因1.同學們,你們見過燒開的水嗎?燒開的水有什么現象呢?為什么會產生這些現象呢?2.出示課本第9頁下面這幅圖,引導學生觀察這幅沸騰的水圖片,聯系生活實際思考這個問題并回答。預設:現象:水壺里的水變少了,產生了大量氣泡;在壺蓋和壺把手上有水珠形成。原因:分別發生了沸騰和凝結(對于凝結,只要能說出有水珠出現即可,為下節課的學習做鋪墊)。三、課堂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探究了水受熱以后的變化,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冰、水和水蒸氣是同一種物質的不同狀態,冰是固態,水是液態,水蒸氣是氣態,三者之間是會互相轉化的,并且我們通過實驗,探究了冰融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以及水沸騰前后溫度和體積的變化。課后,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水沸騰時會有哪些現象?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現象?進一步鞏固本節課的所學的知識。第一單元 冷和熱4水遇冷以后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與描述,知道水遇冷以后形態會發生變化。2.通過測量與分析,知道在一般情況下,當溫度降低到0C時,水會結冰。3.知道水會從一種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狀態,并能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教學重點了解凝結和凝固的條件。教學難點利用曲線圖,分析水結冰過程中溫度變化的規律。教學準備教師材料:鐵架臺、酒精燈、溫度計、燒杯、鋁箔紙、玻璃棒、冰塊、試管、試管夾、秒表。學生分組材料:實驗記錄單。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上一節課,我們探究了水受熱以后的變化,那么水遇冷以后,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2.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4水遇冷以后二、學習新課活動一:交流露水的形成時間及氣溫,做水蒸氣遇冷實驗1.教師引導:你們見過露水嗎?你在什么時候見過露水?那個時候的氣溫在一天中是高還是低?2.出示課本第10頁上面兩幅有關露水的圖片,喚起學生對露水的回憶。生回答:露水大多出現在溫差較大的凌晨時分,這時候的氣溫在一天中比較低。3.教師提問:為什么露水會出現在早上呢?下面我們來繼續探究4.研究水蒸氣遇冷以后的變化(1)出示課本第10頁下面的兩幅圖片,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并讀一讀旁邊的文字,了解本次實驗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點。(2)全班交流實驗材料:燒杯、酒精燈、鋁箔紙、玻璃棒等等。實驗方法:用鋁箔紙包住裝有溫水的燒杯口,在鋁箔紙上開個小洞。用酒精燈加熱燒杯中的水,直到水沸騰。在鋁箔紙洞口上方斜放一根溫度較低的玻璃棒。教師強調,在實驗過程中,要正確使用酒精燈,避免意外的發生,時刻注意安全,不要被水蒸氣燙傷。(3)學生分小組實驗,注意觀察實驗現象,完成實驗報告。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實驗情況,并做相應的指導。(4)全班交流,組織學生交流:水蒸氣遇冷以后,會發生什么變化?說一說在玻璃棒上,出現了什么?預設:實驗中,在玻璃棒上出現了流下來的水滴。(5)全班研討:從玻璃棒上流下來的水滴是怎樣形成的呢?(6)學生討論,教師小結:水蒸氣遇到了溫度較低的玻璃棒的時候,就從氣態變成了液態,就在玻璃棒上凝結成了水滴。(7)出示課本第10頁下面的一句話水蒸氣遇冷后從氣態變成液態,這種現象叫作凝結。學生認真的讀一讀這段話,了解什么是凝結?凝結的條件是什么?活動二:做水結冰實驗,觀察、記錄并分析水結冰狀態轉化的特點1.出示冰的圖片,引導:大家見過水結冰嗎?水結冰前后溫度和體積又會有怎樣的變化呢?2.請同學們想一想,猜一猜水在什么溫度時就會結冰?學生猜測水結冰的溫度。3.出示課本第11頁上面研究水結冰前后溫度和體積變化的實驗圖片,學生認真觀察圖片,并讀一讀旁邊的實驗設計,初步了解本次實驗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點。全班交流實驗材料:試管、試管夾、水、溫度計、加了鹽的水、冰等等。實驗方法:在試管中加少量水,插入溫度計,再記下水面的位置。把試管連同溫度計放到加了鹽的碎冰中,每隔1分鐘讀取溫度,直到溫度降到-2C時為止。觀察試管中冰面與原來水面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實驗注意點:在本次實驗中,要注意溫度計不能碰到試管的底部和內壁,水要浸沒溫度計底部的紅色液泡。完成實驗后,要繪制出水結冰前后的溫度變化曲線圖,并且思考下面的兩個問題。問題1:水開始結冰時的溫度是多少?問題2:水在結冰的過程中,溫度是怎么變化的?4.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做好實驗記錄。教師巡視,提醒學生可以采用分批次在碎冰中加食鹽并攪拌的方法,降低碎冰的溫度,使冰的溫度盡可能的低一些。5.全班交流,各小組說一說本小組實驗觀察到的現象以及得出的實驗結論。6.出示課本上學生繪制的水結冰前后的溫度變化曲線圖,引導學生看一看,想一想并回答曲線圖下面的兩個問題。預設:水結冰時的溫度是零攝氏度。在水結冰的過程中,溫度計的示數先是下降,然后不變,再下降。因為水的溫度降到零攝氏度時開始結冰,結冰的過程中,水的溫度一直保持在零攝氏度,一直到水完全結冰后,溫度就會又開始下降。7.出示課本第11頁下面的一段文字在一般情況下,當溫度降低到0C時,水會結冰。水結冰時,體積會膨脹。8.學生認真的讀一讀這段文字,了解水結冰的溫度以及水結冰前后體積會有怎樣的變化?;顒尤航忉屔钪械哪Y和凝固現象,歸納總結水的三態變化1.教師引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2.出示課本12頁上面的6幅插圖,學生觀察這6幅插圖,了解六幅插圖的內容。預設:圖片1:盛冰的瓶子外壁有很多水珠。圖片2:屋檐下掛滿冰凌。圖片3:水缸里的水結冰后,水缸裂開。圖片4:冬天進入室內,鏡片上出現小水珠。圖片5:瓶子里的水結冰后,塑料瓶鼓脹。圖片6:冬天水管容易爆裂。3.同學們,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現象呢?大家能夠運用今天所學到的知識來解釋這些現象嗎?預設:圖片1:盛冰的瓶子外壁有很多水珠,是因為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瓶子外壁時,凝結成水珠,這是一種凝結現象。圖片2:屋檐下掛滿冰凌,是因為融化的雪水在往下流的過程中遇冷凝固成冰凌。圖片3:缸里的水結冰后水缸裂開,是因為冬天室外溫度比較低,當達到零攝氏度時,水會結冰,體積膨脹,缸就會被撐破。圖片5瓶里的水結冰后,塑料瓶鼓脹,圖片6冬天水管容易爆裂,也是一樣的道理。圖片4:冬天進入室內,鏡片上出現小水珠,這是因為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鏡片時,會凝結成水珠,這與圖片1是一樣的道理。4.出示課本12頁下面的一段文字水是在自然界中能以液態、氣態、固態三種狀態存在的物質。當外界溫度發生變化且達到一定程度時,水會從一種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狀態。學生認真讀一讀這段文字,了解水的三態液態、氣態、固態是怎樣轉化的。5.出示學生活動手冊的第2題,學生認真思考并且在括號里填寫變化的條件。全班交流,共同完成這一道題目,歸納總結水的三態變化,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水三態變化的條件。三、課堂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了解了水蒸氣、水和冰轉化的過程,了解了凝結和凝固的概念,認識了生活中的一些凝結與凝固現象,懂得了水在自然界中以液態、氣態、固態三種狀態存在,當外界溫度發生變化并且達到一定程度時,水就會從一種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狀態。課后,請同學們繼續觀察身邊的水的各種狀態及水的三態轉變的現象,并試著用我們所學的知識去解釋這些現象。第二單元 地球、月球與太陽5地球教學目標1.知道人類生活在一個巨大的球形天體上,知道地球大小、海陸分布等基本信息。2.閱讀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科學史資料,知道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經歷了從簡單直觀的想象到根據經驗、事實進行推測,最后通過實踐證實的過程,體會隨著經驗和實踐的深入,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入。教學重點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歷程。教學難點將“地球是球形”的常識回溯到歷史情境,讓學生重新經歷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教學準備教師材料:各種關于地球的圖片和視頻。學生分組材料:地球形狀模擬器、模型小船、充氣地球儀、氣球、氣筒、陸地板塊貼紙、記錄用的紙和筆。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出示課本13頁的小詩:太陽用燦爛的陽光,描繪白天的畫卷。月亮用柔和的月光,講述夜晚的故事。.仰望蒼穹的人啊,從未停止過對它們的探尋與思索。2.學生讀一讀這首小詩,想一想這首小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里面提到了哪些事物?3.教師引導:大家知道我們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嗎?學生答:地球。教師問:大家知道,白天照亮地球,給地球送來光明和溫暖的是什么嗎?學生答:是太陽。教師問:那同學們知道每天晚上給地球送來月光的是什么嗎?學生答:是月亮。4.教師引導:大家對我們生活的地球以及與地球密切相關的月球和太陽了解嗎?又了解多少呢?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探討地球、月球和太陽的有關知識。板書課題:第二單元 地球、月球與太陽。5.今天這節課,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我們生活的地球。板書課題:5地球二、探索活動一:閱讀資料,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1.同學們現在都知道,我們所生活的地球是一個球體。不過,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大家知道古人是怎么認識你做的嗎?2.出示課本第14頁的幾幅圖片,學生認真觀察,并讀一讀相關的文字,了解我們人類的祖先是怎樣認識地球的。3.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觀察圖片,研讀相關的文字,進一步體會古人認識地球形狀的漫長歷史。預設:這四種觀點具有典型性,涵蓋中外不同認識:蓋天說是中國古代人的一種直觀感受;海面彎曲是古希臘人根據船只進出港時的現象作出的猜測;渾天說是張衡根據日月星辰的運動提出的一種抽象模型;而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根據月食變化提出的觀點則是一個推論。課本這樣編寫實際上暗含著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逐步由感性走向理性。4.交流討論:同學們,剛剛我們了解了古人是怎么認識地球和宇宙的?下面請大家想一想,古人的這些宇宙觀,哪些地方和現在人們的日常觀察相一致,哪些地方與日常觀察不一致?預設:蓋天說是中國早期的宇宙模型,其合理部分為符合觀察,不能自圓其說的地方是大地的方和天空的圓之間如何結合;古希臘人根據船只進出港時的現象作出的猜測,超越了人眼所見;張衡的渾天說和現代宇宙觀最接近,但是難以解釋日月星辰的周期運動現象;亞里士多德的推測是有依據的,解釋也是合理的。5.大家想一想,為什么在海邊看到帆船回港,人們總是先看見船帆,后看見船身;而船離開岸邊時,都是船身先消失,桅桿后消失。學生思考,嘗試解釋原因。預設:因為地球是圓的,因此當帆船回港時,總是比較高的船帆先進入人們的視線,而比較低的船身后進入人們的視線,船離開岸邊,正好相反。6.出示亞里斯多德提出的根據月食的形狀變化推測地球是球形物體這一推斷以及旁邊的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幅圖片,閱讀旁邊的文字,想一想亞里士多德根據月食的形狀變化,為什么能推測地球是球形物體?預設:發生月食時,陰影邊緣總是圓弧形,而當時人們已經知道月食是因為地球擋住了陽光,因而猜測地球是一個球體。7.教師相機補充古人猜測地球是球體的另外一些證據資料:古代牧羊人向南方行進,會看到南部天空總是會出現一些新的星座,而北部天空則有些星座落到地平線以下;向北方行進則相反,南部天空的星座會落到地平線之下,北方天空的地平線上會看到一些新的星座。8.教師小結:經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古人的一些宇宙觀,知道古人因為科學條件的限制,對地球以及宇宙有一些錯誤的認識,但是隨著人們觀察的深入,古人逐漸認識到了地球是一個球體?;顒佣耗M帆船進港和出港的現象1.教師引導:古人在岸邊看到帆船離港時,總是船身先消失,桅桿后消失;帆船返港時,總是先看見桅桿,后看見船身,這種現象是生活在海邊的古希臘人最先觀察,并且記錄下來的,據說古希臘人根據這個推測地球是球形的。下面,我們通過一個模擬實驗來探究一下。2.出示課本第15頁上面的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初步了解本次探究活動的材料、方法及要求。3.全班交流活動材料:海面演示儀、小船、觀察記錄表等。方法:第1步,將實驗演示儀的“海面”調整為平直狀態,在桅桿頂部、桅桿中部和船身分別做上記號。負責操作的學生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移動模型小船,負責觀察的學生記錄三個記號出現的先后順序。第2步,將實驗演示儀的“海面”調整為彎曲狀態,重復第一步。教師強調實驗注意點:用模型小船在平面上模擬帆船進港、出港時,觀察者要平視海面,開船者的速度要控制好,不要太快。這是一個對比實驗,同學們在做這次實驗時,一定要注意比較模型小船在平面上與曲面上航行時,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4.學生分小組活動,按照要求進行模擬實驗,并且做好觀察記錄,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活動情況,并適當的加以指導。5.全班交流,各小組分享自己觀察到的實驗現象以及由此得出的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