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7太陽教案.docx
第二單元 地球、月球與太陽7太陽教學目標1.知道像太陽這樣的天體叫恒星,了解太陽的概況。2.知道太陽在一天中的高度變化規(guī)律和視運動軌跡。3.會用量角器測量某一時刻的太陽高度角。教學重點了解太陽的概況。教學難點用量角器測量某一時刻的太陽高度角。教學準備教師材料:相關視頻和圖片。學生分組材料:量角器、線。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有一樣東西,每天給我們帶來了光和溫暖,沒有他,地球上的生命將不復存在。大家知道這是什么嗎?(太陽)2.教師引導:大家了解太陽嗎?知道太陽的哪些知識?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究太陽的有關知識。板書課題:7太陽二、探究活動一:閱讀太陽的相關資料,了解太陽的概況1.出示課本20頁太陽的圖片,學生看一看,初步了解太陽的形態(tài),并讀一讀旁邊的文字,了解太陽的有關知識,說一說從這段文字中,你了解了太陽的哪些知識?全班交流,預設:發(fā)光發(fā)熱,太陽是一個自身能發(fā)光發(fā)熱的氣體星球。溫度,太陽表面溫度約為5500攝氏度,內部溫度可達1500萬攝氏度。體積,它的體積相當于130萬個地球那么大。恒星,太陽是銀河系中一顆普通的恒星,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恒星。2.除了這些,大家還了解太陽的哪些知識呢?學生說一說自己知道的有關太陽的知識。3.剛剛我們了解了太陽本身的一些知識,那么,太陽究竟離我們地球有多遠呢?(1)出示課本20頁下邊的一段文字:太陽離地球約有1.5億千米,光每秒的傳播距離約為30萬千米,請你計算一下,此刻照在你身上的太陽光,是什么時候發(fā)出來的?(2)學生讀一讀這段文字,了解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并計算一下太陽光從太陽照射到地球需要多長時間?(3)全班交流,說一說自己的計算結果。預設:用路程1.5億千米除以速度30萬千米/秒,得到的答案是500秒,換算成分鐘約為8分20秒。也就是說,此刻照在我們身上的太陽光,是太陽8分20秒之前發(fā)出來的。(4)1.5億千米究竟有多遠?我們剛剛利用太陽光體驗了一下。下面我們繼續(xù)體驗1.5億千米究竟有多遠?(5)出示課本20頁旁邊的卡片,學生自由讀一讀,進一步體會1.5億千米究竟有多遠?預設:假如乘坐速度為1000千米/每小時的飛機,要連續(xù)飛行17年;假如乘坐速度為4萬千米/每小時的火箭,要連續(xù)飛行5個多月。4.教師小結:太陽離我們有1.5億千米,即使利用我們現(xiàn)在地球上最快的交通工具飛機,也要連續(xù)飛行17年。由此看來,太陽離我們的確非常遙遠。活動二:描述不同時刻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1.教師引導: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不同的時候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一樣的。我們在語文書上也學到過很多與太陽運動有關的成語,大家能夠來說一說嗎?預設:東升西落 日上三竿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日落西山2.這些成語所描述的都是太陽在不停的運動,那么,怎樣才能清楚的表示太陽的位置在一日內的變化呢?要想清楚的表述太陽在一天中的位置變化,就需要用到一個科學名詞太陽高度。3.出示課本21頁太陽高度的詞語解釋:陽光照射到地面上,陽光與地平面的夾角就是太陽高度角。用太陽高度角可以表示太陽的高度。4.利用場景圖和示意圖,講解太陽高度角(1)出示場景圖,描述太陽高度角。(2)畫出示意圖,講解太陽高度角。(3)觀察同一時刻陽光下不同物體的太陽高度角有什么規(guī)律,出示兩幅圖(4)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及畫出的不同物體的太陽高度角,從中得出規(guī)律。預設:在同一時刻、同一地點的任何物體,他們的太陽高度角是相同的。5.出示課本21頁上面的5幅圖,引導學生看一看,初步了解太陽在7:00、9:00、12:00、16:00和18:00時不同的高度。6.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要想知道太陽的高度,就需要用太陽高度角去描述。太陽高度角就是陽光與地平面的夾角,同一時刻、同一地點的任何物體,他們的太陽高度角都是相同的。活動三:用量角器測量太陽高度角1.教師引導:我們該怎樣測量太陽的高度角呢?2.出示課本21頁學生在操場上測量太陽高度角的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并讀一讀旁邊的文字,初步了解測量太陽高度角所需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點。3.全班交流測量材料:細繩子、量角器等。測量方法:一名同學背對太陽站定。在人影前端與頭頂之間拉直一根線,測出線與地平面的夾角角度。教師強調測量注意點:選擇一個晴朗的日子去測量,效果會更好。細繩子要從學生的頭頂開始拉起,另一端固定在影子的末端。4.學生分小組活動,去室外測量太陽高度角。5.全班交流,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測量過程,并且匯報測量的數(shù)據(jù)。6.教師引導:測量太陽高度角的方法有很多,大家還有哪些測量高度角的方法呢?學生提出自己的測量高度角的方法,預設:測量太陽高度角的方法二在有陽光照射的地方,用鉛筆在地面上畫一條從東到西長10厘米左右的直線。將木棍立在直線中央,一人站在木棍東側或西側并用手扶住木棍,另一人蹲下用量角器測定木棍是否與地面垂直,特別是木棍一定要垂直于木棍北側的地面。陽光下,木棍北側的地面會形成木棍的影子,在影子的最北端用鉛筆畫下一條線。這時,木棍、影子和太陽光線組成一個直角三角形,影子線和東西線的夾角就是當時的太陽高度角。測量太陽高度角的方法三。把太陽高度測量器放在水平桌面或地面上,讓鉛垂線和90線重合。旋轉測量架,讓太陽光線通過它的圓孔投影到下一段的圓面上,保證投影圓面和太陽光斑重合。讀出測量架箭頭所指刻度盤上的度數(shù),就是當時的太陽高度角。7.教師引導:測量太陽高度角的方法很多,大家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去測量。課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測量某一時間,某一地點的太陽高度角。8.交流討論(1)問題1: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太陽高度角是不一樣的。那么上午9:00和下午3:00的太陽高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呢?預設:一日內,太陽位于上中天時,其高度達到最大值,稱為“正午太陽高度”。以正午太陽高度為對稱點,上午和下午的太陽高度呈軸對稱。如上午9點和下午3點的太陽高度相同,只是方向不同。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隨緯度和季節(jié)變化而有規(guī)律地變化。教師小結:太陽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以正午為界,呈現(xiàn)出軸對稱性。上下午的太陽高度相等,只是方向不同。(2)問題2:一天中什么時候太陽高度角最小?什么時候太陽高度角最大呢?預設:一天當中,正午12:00太陽直射的時候,太陽高度角最大,接近于90度,而太陽升起和太陽落下的那一瞬間,太陽高度角最小,接近于0度。三、課堂總結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太陽的有關知識,了解了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同時學會了測量太陽高度,懂得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太陽高度角是不一樣的,同一時刻、同一地點的任何物體,他們的太陽高度角都是相同的。課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繼續(xù)測量太陽高度角,進一步體會太陽高度變化的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