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12用種子繁殖教案.docx
第四單元 繁殖12用種子繁殖教學目標1.能夠提取實景和圖片中的重要信息,知道種子的內部構造及其與萌發成的植株的關系。2.能針對問題提出假設,探究種子萌發的特點和條件。3.能夠根據種子的外形特點,推測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教學重點了解植物用種子繁殖的方式。教學難點猜測種子的特點與其傳播方式之間的關系。教學準備教師材料:雙子葉植物的種子發育成植株的快鏡頭視頻。學生分組材料:蠶豆或玉米的種子、蒼耳種子、懸鈴木的果球、放大鏡、鑷子、葵花子、玻璃瓶、紗布、水、土壤、盛土的容器、直尺、小木牌、毛皮。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出示課本35頁的一首小詩:呼吹一口氣,蒲公英的小傘飛滿天空,它們會在哪里安家?折一段柳枝,插在河邊。來年春天,它會不會長大?那一群毛茸茸的小雞,是剛從蛋殼里出來的嗎?它們長大后,會不會也有自己的娃娃?2.學生朗讀這首小詩,想一想,在這首小詩里面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東西?預設:這首小詩主要向我們描述了蒲公英、柳樹、小雞繁殖后代的方法。蒲公英的種子飛向各地,到處安家。春天,把一根柳枝插在河邊,它就會長成一棵小柳樹。小雞從蛋殼里孵出來了。3.教師引導:蒲公英、柳樹、小雞他們繁殖后代的方式是不一樣的。蒲公英靠種子繁殖后代,柳樹靠樹枝繁殖后代,小雞靠雞蛋繁殖后代。其他的動物、植物是依靠怎樣的方式繁殖后代的呢?4.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探究動植物的繁殖后代的方式。板書課題:第四單元 繁殖這節課,我們先來探究植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板書課題:12用種子繁殖二、教學新課活動一:解剖種子,觀察種子的內部構造1.教師引導:種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它能萌發成新的植株與種子的結構是密不可分的。2.出示課本36頁中間的一段文字:種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種子就是一個新生命,只要落在適合的環境里,它就能生根、發芽,長成一株新的植物。學生讀一讀這段文字體會,種子的作用。下面我們就來觀察種子的內部構造,了解植物為什么能用種子繁殖后代?3.出示用水浸泡過的蠶豆或玉米種子,引導學生看一看,初步了解用水浸泡過的蠶豆或玉米種子的外部特點。提出要求:用鑷子輕輕剝開經水浸泡過的蠶豆或玉米種子,并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它的內部構造。4.教師示范解剖種子,并且提醒學生動作要輕,要慢。5.學生分小組活動,解剖種子并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種子的內部構造。全班交流,學生說一說自己解剖種子之后,用放大鏡觀察到的種子的內部構造。6.出示課本36頁下面的種子的內部構造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幅圖片,初步了解種子的內部構造。7.教師講解:一粒完整的種子,它的內部分為子葉、胚芽和胚根三個部分。師生共同觀察這幅圖片,教師借助圖片引導學生認識種子內部子葉、胚芽和胚根的位置及樣子。8.相機出示課本36頁最下方的一幅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從這幅圖片中認識植物的種皮、根和子葉,并將這幅圖與種子的內部構造圖聯系起來看,進一步認識種子的內部構造。9.教師小結:經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種子的內部構造,知道種子的內部主要有子葉、胚芽和胚根三部分組成。活動二:探究種子的萌發情況1.教師引導:我們已經知道了種子的內部構造,那么種子究竟是怎樣萌發的?對于種子的萌發,大家又有哪些感興趣的問題呢?2.學生提出對于種子的萌發感興趣的問題。預設:種子的根都會向下長嗎?種子要埋在土里多深才會發芽?種子發芽需要要哪些條件?沒有土壤,種子也會發芽嗎?3.教師引導:看來,關于種子的萌發,大家有很多問題要問,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兩個方面的問題。4.問題一:把蠶豆種子按不同的方向擺,根都會向下長嗎?(1)出示一粒蠶豆的種子,引導學生看一看,引導:我們的爸爸媽媽在種蠶豆的時候,是隨便把蠶豆種下去,還是特意的把蠶豆橫著或豎著擺下去?大家有注意過這個問題嗎?學生回答:種蠶豆的時候,蠶豆是被隨意放進泥土中去的。那么隨意種下去的蠶豆,根都會向下長嗎?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2)首先,請大家對這個問題提出自己的假設。學生提出自己的假設,預設:根都會向下長。(3)出示課本37頁上面的實驗設計,引導學生看一看,讀一讀相關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實驗的材料及方法。(4)全班交流實驗材料:透明的瓶子、蠶豆種子、水、紗布等等。實驗方法:選幾顆蠶豆種子放在水中浸泡幾小時。向瓶內倒水,使水位達到1厘米。將紗布弄濕后貼在瓶壁。將種子擺放在紗布和瓶壁之間,有正放的,有倒放的,有橫放的。把瓶子放在溫暖的地方。幾天以后,觀察種子的萌發情況。(5)學生分小組活動,按照實驗方法進行實驗,在瓶子中種下蠶豆的種子。說明:由于種子發芽需要幾天時間,因此教師可將此活動分為兩段時間,先利用一段時間,安排提出假設和實驗操作,等待各小組的種子發芽后,再利用一段時間組織學生交流實驗現象和探討實驗結論,完成活動手冊。(6)學生觀察瓶子中蠶豆種子的發芽情況,并且完成活動手冊上的題目。(7)全班交流,各小組展示本小組發芽的蠶豆種子,并且說一說得出的實驗結論。預設:經過實驗,我們發現瓶子中的蠶豆不管是橫著放,還是豎著放,他們的根都是向下生長,芽都是向上生長。(8)教師小結:通過這個實驗,我們可以發現植物的種子,不管怎樣擺放在泥土中,種子萌發的時候,根都是向下生長,芽都是向上生長的。5.問題二:葵花子埋在多深的土里可以出苗?(1)教師引導:葵花子就是向日葵的種子。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現在我們要探討的問題是葵花子埋在多深的土里可以出苗。請同學們先對這個問題作出自己的預測。(2)學生預測,教師引導:我們仍然要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預測是否準確。(3)出示課本37頁下面有關葵花子的實驗,學生仔細觀察圖片,認真讀一讀相關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實驗的材料及方法。(4)全班交流實驗材料:葵花子、水、盆子、泥土等等。實驗方法:選擇10多粒差不多大小的葵花子,放在水中浸泡半天。2粒葵花子為一組,尖頭朝下分別插入不同深度的濕潤松軟的土里。把坑填平,做好深度標記。10天后,觀察哪些深度的種子發芽了,哪些沒有發芽。(5)學生分小組活動,按照實驗的方法進行實驗,將葵花子按照要求種在盆子里。(6)教師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葵花子的發芽情況,并且填寫好種植記錄。說明:本次實驗需要10天左右的時間,因此建議將本次實驗分為兩部分,第1階段引導學生進行預測,種植好葵花子并引導學生每天堅持觀察,做好種植記錄,等到葵花子發芽后,再進行第2階段的學習,也就是全班交流實驗結論。(7)全班交流,各小組展示本小組的種植記錄,并且說一說得出的實驗結論。(8)教師小結:一般來講,葵花子出苗土深是由葵花子的長度、土壤硬度等因素決定的,通常情況下,土深超過4厘米,葵花子就很難出苗。活動三:交流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1.教師引導:各種各樣的植物,它們傳播種子的方式是不一樣的2.出示課本38頁上面的5幅圖,學生仔細觀察,分別了解鳳仙花、蒲公英、椰子、野櫻桃、鬼針草等5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全班交流,預設:鳳仙花是借助果皮的彈力傳播種子的;蒲公英是借助風傳播種子的;椰子是借助水傳播種子的;野櫻桃是借助動物傳播種子的,因為野櫻桃的種子果皮肥厚多汁,小鳥比較喜愛吃,小鳥吃進野櫻桃的果實,會排出種子。鬼針草是借助動物傳播種子的,因為鬼針草種子的外面長著尖刺,可以掛在動物的身上,利用這一點,鬼針草才得以傳播種子。3.除了這5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之外,大家還知道哪些植物利用什么方式傳播種子呢?學生說一說自己知道的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預設:一般在豆類植物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傳播種子的方法是彈射傳播。像山楂等植物,借助經過的飛鳥將其果實吞咽后攜帶種子飛往其他地區,或者是被其他動物采摘果實搬移到別的地方貯藏使其種子被帶走。水流傳播。例如生長在水中的荷花等植物,其果實成熟以后,種子就會自然而然的掉落在水中,隨后讓水流帶其到新的地方落地生根。4.教師小結:剛剛我們通過分析,了解了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主要有4種分別是借助果皮彈力、利用風、利用水、利用動物。活動四:觀察種子,猜測他們的特點與種子傳播方式的關系1.出示課本38頁懸鈴木、蒼耳兩種植物的種子,學生仔細觀察,了解這兩種植物種子的特點。預設:懸鈴木種子外面長有冠毛,容易被風吹走。蒼耳種子外面長有帶鉤的尖刺,容易掛在動物的皮毛上,到達遠處。2.教師出示懸鈴木、蒼耳兩種植物種子的實物,引導學生扒開懸鈴木的果實,取出一粒種子,用放大鏡觀察它的特點,然后用嘴吹一吹,感受一下懸鈴木種子的特點。3.引導學生用放大鏡觀察蒼耳果實的特點,并把蒼耳果實投到毛皮上,看看蒼耳是否能夠掛在毛皮上。4.教師引導:我們剛剛了解了懸鈴木和蒼耳兩種植物種子的特點,懸鈴木和蒼耳這兩種植物的種子有這樣的特點,那么,這兩種植物會怎樣傳播自己的種子呢?學生根據植物種子的特點猜測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預設:懸鈴木依靠風力傳播種子。蒼耳依靠動物傳播種子。5.教師小結:正因為懸鈴木和蒼耳這兩種植物的種子具有這樣的特點,那是因為自然選擇的結果。他們利用種子的這種特點借助風和動物傳播自己的種子。不僅僅是懸鈴木和蒼耳這兩種植物,其他的植物也是這樣。種子傳播種子的方式與種子的特點都有一定的關系。請同學們也來舉舉例子。預設:蘋果、葡萄的果實味道甜美,一些動物非常喜愛吃。這一類植物借助動物傳播種子。油菜、大豆的種子成熟后,就會炸開。這一類植物就依靠自身彈力實現種子的傳播。6.教師小結:經過剛才的討論,我們發現,種子傳播的方式與種子本身的特點存在著關系,可以這樣說種子本身的特點決定了種子傳播的方式。三、課堂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了解了植物種子的內部構造,探究了種子的萌發情況,并且還了解了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認識到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與種子的特點有很大的關系。課后,請同學們繼續觀察植物的種子,進一步了解種子的特點及傳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