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3水受熱以后教案.docx
第一單元 冷和熱3水受熱以后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與描述,知道水受熱以后形態(tài)會發(fā)生變化。2.通過測量與分析,知道在一般情況下,當溫度升高到100C時,水會沸騰。3.通過比較冰、水、水蒸氣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知道冰、水、水蒸氣是同一種物質(zhì)的不同狀態(tài)。教學重點了解融化和沸騰的條件。教學難點利用曲線圖,分析冰融化和水沸騰過程中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教學準備教師材料:鐵架臺、三腳架、酒精燈、石棉網(wǎng)、溫度計、燒杯、冰塊、秒表。學生分組材料:實驗記錄單。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出示地球上江河湖海的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知道我們的地球上絕大多數(shù)是江河湖海,江河湖海中蘊藏著大量的各種形態(tài)的水。2.今天這一課,我們來探討水受熱以后會有怎樣的變化。板書課題:3水受熱以后二、探究活動一:交流冰、水和水蒸氣之間的相同與不同之處1.出示課本第7頁上面兩幅插圖,引導學生看一看,教師提問:同學們,在這兩幅插圖中,你能看到水了嗎?預設(shè):冰、水和水蒸氣都是水。2.那么冰、水和水蒸氣是同一種物質(zhì)嗎?它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3.出示冰塊、一杯常溫水、一杯熱水,引導學生看一看,仔細觀察,體會冰、水和水蒸氣的相同和不同之處。4.教師提醒:再找冰、水和水蒸氣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時,我們可以運用多種感官,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用舌頭嘗,用手摸等等各種方法。預設(shè):冰、水、水蒸氣的相同之處:無色、無味、透明 冰、水、水蒸氣的不同之處:冰有固定形狀,不會流動,是固體;水沒有固定形狀,會流動,是液體;水蒸氣沒有固定形狀,會流動,是氣體。5.出示課本第7頁的一句話冰受熱后從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這種現(xiàn)象叫作融化。6.學生齊讀這句話,理解什么是融化。7.教師講解,冰是水的固體形態(tài),我們稱之為固態(tài),水是液體形態(tài),我們稱之為液態(tài)。從固態(tài)冰變成液態(tài)水,需要的條件就是加熱。活動二:研究冰融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1.教師引導:冰融化成水的過程中,溫度會有變化嗎?又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呢?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2.出示課本第7頁下面的一幅圖,學生仔細觀察這幅圖,并讀一讀旁邊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實驗的材料、方法及注意點。3.全班交流實驗材料:支架、三腳架、酒精燈、冰、溫度計、等等。實驗方法:取少量冰,測量它的溫度。用酒精燈加熱冰,每隔1分鐘測一次溫度,直到燒杯中的水溫達到10C時為止。將測得的數(shù)據(jù)記錄下來。實驗注意點:(1)強調(diào)酒精燈的使用教師引導:上一課我們使用了酒精燈,大家還記得酒精燈的使用方法及注意點嗎?全班同學一起回顧酒精燈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點。(2)溫度計的使用教師引導:除了酒精燈,溫度計在使用時也要注意使用方法,請同學們再次回顧之前的學習的知識,想一想溫度計在使用中要注意些什么?教師小結(jié):在本次實驗中安裝加熱裝置時,要注意溫度計不能碰到燒杯的底部和燒杯的內(nèi)壁,另外燒杯中的冰塊要蓋過溫度計底部的紅色液泡。4.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完成實驗報告,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實驗情況,并且相機加以指導。5.全班交流,各小組匯報實驗情況,說一說看到的實驗現(xiàn)象及得出的實驗結(jié)論。6.分析冰融化的溫度變化曲線圖(1)出示課本第8頁上面冰融化的溫度變化曲線圖,初步了解冰融化的溫度變化情況。(2)出示旁邊的三個問題,學生讀一讀三個問題,并思考和交流。問題1:冰融化前,溫度是否持續(xù)上升?問題2:冰開始融化時的溫度是多少?問題3:在融化的過程中溫度是怎樣變化的?(3)學生交流,教師小結(jié):通過剛才的實驗及我們的分析,我們知道冰融化前,溫度持續(xù)上升,當溫度達到0攝氏度時,冰開始融化,并且在融化的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活動三:做水沸騰實驗,觀察記錄并分析水和水蒸氣狀態(tài)轉(zhuǎn)化的特點1.教師引導:大家平時都有燒水的經(jīng)歷,大家有觀察過水沸騰時的樣子嗎?知道水沸騰前后溫度和體積有哪些變化嗎?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2.首先請大家來預測一下水沸騰后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它的體積和溫度有什么變化?學生預測:給水加熱,水就會沸騰,在水沸騰之前,溫度會持續(xù)上升,水沸騰之后,溫度不再持續(xù)上升,水沸騰之后,水的體積會變小。同學們預測的是否正確呢?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驗證。3.出示課本第8頁的實驗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并讀一讀旁邊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實驗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點。4.全班交流實驗材料:酒精燈、支架、三腳架、燒杯、水、溫度計等等。實驗方法:加熱前,記錄燒杯中水面的位置。用酒精燈繼續(xù)加熱燒杯中的水,每隔1分鐘測一次水溫,直到水沸騰。記錄所測得的數(shù)據(jù)。水沸騰后4分鐘,停止加熱,待水面平靜后,觀察、記錄燒杯中水面的位置。實驗注意點:在本次實驗中,給水加熱到沸騰狀態(tài),一定要注意安全。5.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填寫好活動手冊上的實驗報告,并且思考下面的4個問題。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實驗情況,并相機加以指導和提醒。6.全班交流,各小組匯報實驗情況,展示本小組畫出的水沸騰前后的溫度變化曲線圖。7.出示課本第9頁上面的水沸騰前后溫度變化曲線圖,按照要求先把點連成線,再分析并且回答下面的問題。預設(shè):水沸騰前,溫度持續(xù)上升,當溫度達到100攝氏度時,水開始沸騰,但是在沸騰的過程中,溫度不再持續(xù)上升。停止加熱后,能夠發(fā)現(xiàn)燒杯中水面的位置下降了。8.交流研討:燒杯中的水面為什么會下降呢?水去了哪里呢?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chǔ)上進行小結(jié):停止加熱后,燒杯中水面的位置下降了,是因為產(chǎn)生了水蒸氣。9.出示課本第9頁的一段文字在一般情況下,當溫度升高到100C時,水會沸騰,并產(chǎn)生大量氣泡。水沸騰時的溫度叫作水的沸點。10.學生認真朗讀這段文字,了解水的沸點,知道水的沸點的含義,并且知道100攝氏度是水的沸點,當水達到水的沸點時,水就會沸騰。活動四:討論水燒開后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及原因1.同學們,你們見過燒開的水嗎?燒開的水有什么現(xiàn)象呢?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些現(xiàn)象呢?2.出示課本第9頁下面這幅圖,引導學生觀察這幅沸騰的水圖片,聯(lián)系生活實際思考這個問題并回答。預設(shè):現(xiàn)象:水壺里的水變少了,產(chǎn)生了大量氣泡;在壺蓋和壺把手上有水珠形成。原因:分別發(fā)生了沸騰和凝結(jié)(對于凝結(jié),只要能說出有水珠出現(xiàn)即可,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做鋪墊)。三、課堂總結(jié)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探究了水受熱以后的變化,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冰、水和水蒸氣是同一種物質(zhì)的不同狀態(tài),冰是固態(tài),水是液態(tài),水蒸氣是氣態(tài),三者之間是會互相轉(zhuǎn)化的,并且我們通過實驗,探究了冰融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以及水沸騰前后溫度和體積的變化。課后,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水沸騰時會有哪些現(xiàn)象?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的現(xiàn)象?進一步鞏固本節(jié)課的所學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