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課件1-5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一).pptx
打結的頭發,頭發,帶有頭皮屑的頭發,分叉的頭發,1663年,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有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發現,他用自制的復合顯微鏡觀察一塊軟木薄片的結構,發現它們看上去像一間間長方形的小房間,就把它命名為細胞。,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觀察前的準備 在顯微鏡下觀察物體有一定的要求。物體必須制成玻片標本,才能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它的精細結構。,材料和工具,實驗所需材料:洋蔥、小刀、清水、滴管、碘酒、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鑷子,把洋蔥鱗莖切成兩半;,洋蔥處理方式,掰下其中一塊,注意不要弄掉內表皮;,在內表皮上用小刀輕輕劃“”;,用鑷子撕取“”字中間的表皮,取得標本后就可以制作顯微鏡裝片,在一個干凈的玻璃載片中間滴一滴清水,放在一邊待用。 在洋蔥內表皮上用小刀輕輕劃“”;用鑷子把“”內的洋蔥表皮取下來,放到載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標本要平展開,不能折疊。 用蓋玻片傾斜著蓋到標本上面,放蓋玻片時,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氣泡。 最后用滴管取幾滴碘酒,用紙巾吸走多余的染液,洋蔥表皮玻片標本制作完畢。,制作玻片標本的方法,制作臨時裝片的操作順序應該是:,擦 滴 取 展 蓋 染 吸,擦拭載玻片和蓋玻片的目的? 若擦拭不凈,后果如何?,滴清水的量如何掌握? 水量過多或過少對實驗的影響?,取材的部位、方法、大小?,蓋蓋玻片的方法、原因,滴染色劑的位置、數量,吸引染液的方法是什么?,安放玻片標本,調節準焦螺旋,調節并觀察,取鏡并安放,對 光,顯微鏡的使用步驟:,正確使用顯微鏡的方法和步驟 安放 對光 上片 調焦 觀察,怎樣正確使用顯微鏡?,1.一只手握住境臂,另一只手托著鏡座,將顯微鏡向著光擺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安放) 2.轉動轉換器,將低倍物鏡轉到境筒下; 3.調節載物臺下的反光鏡,從目鏡往下看,能看見一個亮的光圈;(對光) 4.調節粗準焦螺旋將鏡筒抬起,使低倍物鏡離載物臺大約23厘米。將想觀察的標本的載玻片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夾住,要使標本恰好在載物臺通光孔的中央;(上片) 5.調節準焦螺旋,降低鏡筒,使低倍物鏡恰好在載玻片的上面; 6.從目鏡往下看,調整準焦螺旋,將鏡筒慢慢地抬升到標本出現在視野里為止,調整光線使你能盡可能地看清標本;(調焦) 7.慢慢移動載玻片,觀察標本的各個部分,注意移動的方向和從目鏡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觀察),調焦和物鏡升降的關系:,1.輕輕向后轉動粗準焦螺旋,物鏡會升還是降?,2.輕輕向后轉動細準焦螺旋,物鏡會 怎樣升降?,(升),幅度大小怎樣?,(大),(升),幅度大小怎樣?,(小),你會計算嗎?,放大倍數 =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你知道嗎?,目鏡內 看到的像,倒像,上,上,6,6,左,左,保養:,顯微鏡須經常保持清潔,勿使油污和灰塵附著。如透鏡部分不潔時,用擦鏡紙輕擦,如有油污,先將擦鏡紙蘸少許二甲苯拭去。 新鮮標本觀察時,須加蓋玻片,以免標本因蒸發而干燥變形或污染侵蝕接物鏡,同時可使標本表面勻平,光線得以集中,有利于觀察。,洋蔥鱗片內表皮細胞,洋蔥表皮由一個個比較規則的多邊形組成。洋蔥表皮上的一個個小房間似的結構,是洋蔥的細胞。,細胞質,液泡,細胞壁,細胞核,我們觀察到的洋蔥表皮上的一個個小房間似的結構,是洋蔥的細胞。 交流、展示大家畫的洋蔥表皮的細胞,我們還能發現什么?,細胞壁,液泡,細胞核,細胞質,顯微鏡下的洋蔥細胞,細胞的發現完全依賴于顯微鏡的發明和發展。1663年,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有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發現,他利用自制的光學顯微鏡觀察了已經死亡的橡樹皮的切片,看到了許多緊密排列的、蜂窩狀的小房間,就把它命名為細胞。此后,生物學家就用細胞來描述生物體的基本結構單位,一直沿用至今。 (圖為胡克與他的顯微鏡及他觀察到的已經死亡橡樹皮細胞),放大20倍的阿拉伯芥花,放大30倍碳納米管,放大60倍的100元人民幣,放大100倍的專業紙纖維,放大100倍淡水藻類,放大160倍的大蒜表皮細胞,放大160倍的番茄表皮細胞,放大180倍的松枝橫切片,放大200倍的昆蟲后腿,2.5萬倍的大腸桿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