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全冊(表格式共125頁).doc
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全冊(共125頁)教科版科學五年下1.1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單元1學科科學年級5學習目標科學知識1、物體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斷物體沉浮有一定的標準2、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質量和體積,沉浮狀態不改變科學探索1、能對物體沉浮做出預測,并用實驗驗證,做好記錄2、學會用切分和疊加物體的方法研究沉浮變化 科學態度認識到用實驗驗證猜想,能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概念重點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重量和體積,沉浮狀態不改變難點能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概念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引導學生回憶交流自己所留心過的生活中的沉浮現象。(展示圖片幫助學生回憶)看圖、回憶從生活現象入手調動學習探究興趣講授新課一、怎么理解“沉”與“浮?”物體在水中碰到容器底部的現象叫“沉”。物體在水中不接觸容器底部的現象叫“浮”。二、實驗觀察哪些物體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體在水中是上浮的?(一)實驗的工具與材料(二)實驗注意事項將物體輕輕從水面放入水里物體要完全浸在水中不要是把物體扔進水中不要把物體放在水面(三)實驗操作1、把磚塊和木塊分別輕輕放入水里,觀察它們在水中的沉浮情況。【觀察交流】木塊浮于水面上,石塊沉入水中2、把橡皮、回形針、蠟燭、塑料泡沫、帶蓋的瓶子、蘿卜等更多的物體分別輕輕放入水里,觀察它們在水中的沉浮情況。【實驗要求】先預測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說說預測的理由再把它們放入水里觀察【實驗交流】把我們的預測與實驗結果相比較,預測正確的有哪些,預測不正確的有哪些?【填寫實驗記錄】塑料泡沫回形針蠟燭帶蓋空瓶蘿卜橡皮預測理由結果【小結】物體在水中有沉有浮。【引申】整理自己的預測理由,想一想物體的沉浮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呢?提示:體積大小、是否空心、物體輕重、物體形狀、物體材料等。【導入新實驗】由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們的輕重和體積大小,它們在水中的沉浮情況會改變嗎?4、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還會沉嗎?再切成四分之一、 八分之一大小,還會沉嗎?把它切得更小會怎樣。5、 蘿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蘿卜切成一半大小,還會浮嗎?再切成四分之一、 八分之一大小,還會浮嗎?推測把它們切得更小會怎樣。【填寫實驗記錄】物體大小預測理由結果橡皮一半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更小蘿卜一半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更小【小結】通過以上第4和第5兩個實驗實驗,我們可以得到什么結論?結論:同一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把它的重量和體積變小,在水中的沉浮狀態是不會發生改變的。【引導學生繼續實驗】6、一枚回形針在水中是沉的,把兩枚回形針穿在一起,還是沉的嗎?把更多的回形針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還是浮?7、一塊木塊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膠帶把兩塊木塊粘在一起,放入水里,還是浮的嗎?如果把三塊、四塊甚至更多的木塊粘在一起,它們在水中是沉還是浮?【填寫實驗記錄】物體大小預測理由結果回形針一個兩個三個四個小木塊一個兩個三個四個【小結】通過第6和第7兩個實驗,我們又可以得到什么結論?結論:同一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把它的重量和體積變大,在水中的沉浮狀態是不會發生改變的。三、總結同一材料物體沉浮規律由同一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們的重量和體積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會發生改變的。四、課堂練習:判斷題1.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與它的輕重大小無關。2.蘋果、硬幣、小刀放入水中都會下沉。3. 一支蠟燭放入水中會下沉,半截蠟燭會上浮。4.木塊與石塊相比更容易浮于水面。5.觀察物體沉浮時需先將物體完全浸入水中。五、拓展提高:有趣的“沉浮子”“浮沉子”在水中能沉浮自如。當我們用力擠壓瓶子時,筆帽里的空氣被壓縮,一部分水進入筆帽,導致“浮沉子”排開水的體積變小,受到的浮力減小,它就下沉了;反之,當我們松開手,水的壓力減小,筆帽里的空氣體積增大,“浮沉子”排開水的體積隨之增大,受到的浮力也增大,它就浮上來了。六、作業布置物體的沉浮到底與哪些因素有關呢?認真聽認識實驗工具與材料認真聽實驗注意事項把木塊和石塊放入水中觀察沉浮情況,并交流先預測沉浮情況,并說出路由,再把更多的物體放入水中交流實驗結果,填寫實驗記錄猜測按要求試驗觀察填寫觀察記錄回答繼續實驗觀察填寫觀察記錄回答總結交流獨立完成認真聽課后探索理解沉與浮的科學概念知道物體在水中有沉有浮,能對物體沉浮做出預測,并用實驗驗證,做好記錄學會用切分和疊加物體的方法研究沉浮變化 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質量和體積,沉浮狀態不改變檢測知識掌握情況拓寬知識面培養課探索興趣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物體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斷物體沉浮有一定的標準;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質量和體積,沉浮狀態不改變。在科學探究中,能對物體沉浮做出預測,并用實驗驗證,做好記錄;學會用切分和疊加物體的方法研究沉浮變化。認識到用實驗驗證猜想,能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概念。總結課堂板書板書設計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1.2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教學設計課題 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單元1學科科學年級5學習目標科學知識1、物體的沉浮與自身的重量和體積都有關系2、不同村料構成的物體,體積相同,重的物體容易沉;重量相同,體積小的容易沉。科學探索1、能用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探索物體沉浮的原因2、學習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響沉浮的因素科學態度認識并理解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和思想的意義重點能用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探索物體沉浮的原因難點學習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響沉浮的因素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由上節課知識導入新課學習:同一種材料構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它們的輕重、體積大小沒有關系。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它們的輕重、 體積大小有關系嗎?回顧上節課所學過的知識溫故而知新講授新課一、分析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規律1、準備物體:橡皮、回形針、石子、蠟燭、泡沫塊、帶蓋空瓶、蘿卜等。2、排序比較1(1)活動要求按體積大小順序排列七種物體標出它們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想一想,物體的沉浮和它的體積大小有關系嗎?(2)七種物體的體積與沉浮關系表物體橡皮回形針石塊蠟燭帶蓋空瓶蘿卜泡沫塊體積大小排序沉浮情況結論【提示】結論:在不考慮輕重的情況下,很難看出物體的沉浮與體積大小有關系。3、排序比較2(1)活動要求按輕重順序排列七種物體標出它們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想一想,物體的沉浮和它的輕重有關系嗎?(2)七種物體的輕重與沉浮關系表物體橡皮回形針石塊蠟燭帶蓋空瓶蘿卜泡沫塊由重到輕排序沉浮情況結論【提示】在不考慮體積的情況下,很難看出物體的沉浮與體積大小有關系。4、討論為什么看不出它們的輕重、體積大小與沉浮之間的關系?【提示】可能是物體的輕重和體積大小都在同時影響它們的沉浮。教師小結:當遇到這種情況時,科學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變的方法,來研究某一個因素是否對物體產生作用。二、控制其他因素進行研究1、實驗1:物體輕重與沉浮關系(1)不變量:體積相同(2)變量:輕重不同(3)實驗操作:按輕重順序排列在桌上推測它們在水中的沉浮再放進水里觀察。(4)體積相同重量不同的球的沉浮記錄表球發現預測結果【提示】體積相同時,重的容易沉,輕的容易浮。2、實驗2:物體體積與沉浮關系(1)不變量:輕重相同(2)變量:體積不同(3)實驗操作:按體積大小順序排列在桌上推測它們在水中的沉浮再放進水里觀察(4)重量相同體積不同的球立方體的沉浮記錄表立方體發現預測結果【提示】重量相同時,體積大的容易浮,體積小的容易沉。3、討論(1)物體沉浮與它的輕重、體積大小之間是什么關系?【提示】體積大、重量小的物體容易浮;體積小、重量大的物體容易沉。(2)當我們用這兩組材料進行研究時,為什么能夠看出物體的輕重、體積大小對沉浮的影響呢?【提示】在實驗中,影響物體沉浮有兩個因素。我們控制其中一個因素,讓它保持不變;只有一個因素影響物體沉浮。三、用小瓶子繼續研究1、實驗器材:帶蓋空瓶、紅墨水、玻璃水槽2、實驗操作帶蓋空瓶放入水中往空瓶子里加紅墨水,分別加1/8、1/4、1/2和滿瓶,把蓋擰緊,分別放入水中觀察沉浮現象,試圖得出結論3、討論為什么要選用紅墨水做實驗?【提示】瓶中裝上有顏色的水看得更清楚。4、小瓶子沉浮實驗觀察記錄表紅墨水量空瓶1/8瓶1/4瓶1/2瓶滿瓶沉浮結論【提示】小瓶子內的紅墨水加得越多,小瓶子在水中越容易下沉 。5、討論在小瓶子沉浮實驗中,我們控制的哪個變量?【提示】在這個實驗中,我們控制的因素是小瓶子的體積不變,改變的因素是小瓶子的重量。6、結論體積相同的物體,越重越容易沉,越輕越容易浮。四、思考與討論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規律?【提示】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如果體積相同,重的物體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體積小的物體容易沉。五、課堂練習:判斷題1、兩個50克的木塊,體積大的比體積小的更容易下沉。 2、往空瓶子加水越多越容易沉。3、體積大、重量大的的物體容易浮。4、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在水中沉浮是有規律的。5、體積小的容易物體容易沉,體積大的容易浮。6、用小瓶子做沉浮實驗時,小瓶的體積沒有變化。六、拓展提高:潛水艇是怎么工作的潛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潛艇有一個很大的壓載艙。打開進水管道,往壓載艙里裝滿海水,潛艇會下潛,打開進氣管道,用壓縮空氣把壓載艙里的海水擠出艙外,潛艇就開始上浮。七、作業布置物體的沉浮與物體的形狀是否有關?搜集相關資料,與同學分享。準備七種物體按體積大小排列,標出沉浮狀況,思考物體沉浮與體積大小之間關系填寫觀察表格按體積大小排列,標出沉浮狀況,思考物體沉浮與體積大小之間關系填寫觀察表格討論交流學生按要求操作觀察填寫觀察記錄表按要求實驗操作觀察填寫觀察記錄討論交流準備實驗器材按步驟實驗觀察討論交流按要求實驗操作觀察,試圖得出結論獨立完成課后完成通過實驗讓學生明白不采用控制變量法實驗難以比較能用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探索物體沉浮的原因學習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響沉浮的因素檢測知識掌握情況培養探索興趣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物體的沉浮與自身的重量和體積都有關系;不同村料構成的物體,如果體積相同,重的物體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體積小的容易沉。在科學探究中,能用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探索物體沉浮的原因;學習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響沉浮的因素。在實驗中認識并理解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和思想的意義。總結課堂板書體積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重量板書設計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1.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單元1學科科學年級5學習目標科學知識1、改變物體排開的水量,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可能發生改變2、鋼鐵制造的船能夠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開的水量很大科學探究1、用刻度杯測量橡皮泥排開的水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狀,使之能夠浮在水面上3、根據橡皮泥排開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斷科學態度1、認識到認真細致地采集數據的重要2、在探求原因的過程中,也懂得證據的重要性 重點改變物體排開的水量,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可能發生改變難點鋼鐵制造的船能夠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開的水量很大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想一想:物體放入水中會出現什么現象?同樣都是鐵,鐵塊在水中是沉的,鋼鐵造的大輪船卻能浮在水面上,還能裝載貨物,是用什么辦法能改變它們的沉浮?(展示圖片)我們還是從一塊小小的橡皮泥著手研究做起吧。【提示】橡皮泥具有可塑性。回答:有的物體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體在水中是浮的交流溫故而知新講授新課一、觀察實心橡皮泥的沉浮1、實驗要求把一塊橡皮泥放入水里,觀察它的沉浮把一塊橡皮泥做成各種不同的形狀,放入水中,觀察它的沉浮2、實驗操作取一個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實心團,放入量杯中觀察量杯水面上升刻度計算橡皮泥排開的水量3、講解新知識:排開的水量(1)概念:物體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叫做排開的水量。(2)計算方法排開的水量=放入物體后的刻度數一原來的水量(3)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 (4)例舉量杯原有水量200ml,放入橡皮泥后的刻度225ml,橡皮泥排開的水量=225ml-200ml=25ml,橡皮泥排開的水量=225ml-200ml=25ml。(5)讀數方法觀察刻度時,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再讀出所取液體的體積數。否則,讀數會偏高或偏低。4、不同形狀的實心橡皮泥的沉浮觀察記錄表5、討論:不同形狀的實心橡皮泥為什么都沉入水中?【提示】橡皮泥的形狀雖然發生改變,但重量沒有變,體積也沒有變,它的沉浮狀況自然不會發生變化。二、讓橡皮泥浮在水面上1、試試看,要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它的形狀該如何改變。2、這些能浮于水面的形狀有什么共同特點?【提示】它們共同之處:空心或船形。3、導入:同一塊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狀,有的沉入水中, 有的浮在水面上,這是什么原因呢?三、比較橡皮泥排開的水量導入:我們來測量不同形狀的橡皮泥在水中排開的水量是否發生了變化。1、實驗要求 取一個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分別把實心和空心的橡皮泥放入量杯中比較它們排開的水量2、比較實驗把橡皮泥做成實心團,放入量杯中,觀察它排開的水量,做好記錄。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種形狀放入量杯中,觀察它們排開的水量,做好記錄。3、橡皮泥排開的水量4、從上面的數據中我們發現了什么?【提示】沉的形狀:排開的水量小(浸入水的體積小)沉的形狀:排開的水量小(浸入水的體積小)5、討論(1)改變橡皮泥的形狀,為什么就浮起來了呢?【提示】改變了橡皮泥的形狀,就改變了橡皮泥的體積,橡皮泥的體積變大了,排開的水量就大了,所以就浮起來了。(2)鐵塊在水中是沉的,鋼鐵造的大輪船卻能浮在水面上,還能裝載貨物。對于這個問題,我們能解釋了嗎?【提示】鋼鐵制造的輪船,其形狀會使輪船排開的水量變得很大,增加輪船排開的水的體積。因此就能浮在水中。所以船排開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在水面上,裝載的貨物也就越多。四、課堂練習:判斷題1、用同一種橡皮泥做成的各種實心形狀,它在水中的沉浮狀況不變。2、輪船排開的水量越大,裝載的貨物就越多。 3、物體排開的水量就是物體的體積。 4、沉的形狀排開的水量比浮的形狀排開的水量大。 5、物體能浮在水面上主要跟物體的重量有關。 五、拓展提高:阿基米德定律兩千多年前,在古希臘有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叫阿基米德,他在洗澡的時候突然想出一個判斷王冠是不是純金做的辦法,那就是阿基米德定律: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的液體(或氣體)的重量。六、作業布置用橡皮泥做各種各樣的小船,比比看,誰做得最好。認真聽實驗要求和實驗操作流程計算排開的水量實驗操作后填寫觀察記錄表討論交流改變橡皮泥的形狀讓它浮在水面交流按要求做實驗,進行比較觀察填寫觀察比較記錄分析數據,得出結論討論交流獨立完成查閱資料課后完成各種形狀的實心橡皮泥不能改變沉浮狀態知道橡皮泥能浮于水面的形狀特點探究物體沉浮的原因理論聯系實際,解決生活問題檢測知識掌握情況拓寬知識面為下課做準備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改變物體排開的水量,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可能發生改變;鋼鐵制造的船能夠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開的水量很大。在科學探究中,能用刻度杯測量橡皮泥排開的水量;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狀,使之能夠浮在水面上;同時根據橡皮泥排開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斷。我們認識到認真細致地采集數據的重要;在探求原因的過程中,也懂得證據的重要性。總結課堂板書板書設計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1.4造一艘小船教學設計課題 造一艘小船單元1學科科學年級5學習目標科學知識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裝載量也隨之增大2、了解船史文化,感受選擇怎樣的材料造船,體驗小船載重大小和船艙大小之間的關系科學探究1、用橡皮泥造船,不斷改進船的形狀,増大船浸入水中的體積2、按照自己設計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斷改進,體會不斷改進設計對結果的影響科學態度1、在活動中培養我們動手能力、小組合作進行研究的習慣2、體驗學科學用科學的樂趣重點用橡皮泥造船,不斷改進船的形狀,増大船浸入水中的體積難點按照自己設計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斷改進,體會不斷改進設計對結果的影響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1、下面的詩句與哪種交通工具有關?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2、船是人類的偉大發明,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哪些便利?3、自從有了船,人們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駛,也可以把很多的貨物運送到遠方。我們能不能自己造一艘小船呢?學生會聽詩句回答:船交流:貿易往來、休閑娛樂、出海捕撈、國防重器從詩句導入,新穎,調動學習興趣簡單了解船與人們生活關系講授新課一、用橡皮泥造船1、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怎樣才能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2、如果用一定量的橡皮泥造一艘小船,我們怎樣造能造出一艘裝載量比較大的船呢?【提示】首先,利用天平稱出重量相同的橡皮泥。其次,試著捏出一艘裝載量盡量大的船。橡皮泥在重量、數量相等的情況下,它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裝載量就越大。(1)比賽規則用同體積的同種品牌橡皮泥不準有其他的添加物比誰制造的小船裝載量大時間限制在1分鐘內(2)注意事項橡皮泥的厚薄要捏得均勻船的邊緣高度要一致(3)小組捏船比拼倒計時開始二、哪艘船裝載的貨物多1、指導學生用墊圈當貨物進行實驗2、檢驗要求建議用適當大小的墊圈作為貨物,來檢驗小船的裝載量。放入墊的時候,動作要輕,分布要均勻。邊放墊圏邊記錄數量,重復檢驗。比較各小組的小船裝載量。3、小組內每艘船裝貨數量登記表船1船2船3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4、各小組把最多裝貨數填到黑板的班級統計表中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最多數5、討論:(1)用玻璃球當貨物怎么樣?如何解決?【提示】把船分隔成幾個船艙試試。【結論】把船分隔成幾個船艙,不僅裝貨多,而且船也平穩。(2)我們用什么方法保持船的平穩?【提示】放入貨物時,動作要輕,分布要均勻。(3)還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我們的船裝載得更多?【提示】將船壁厚做薄點,盡量做大且不漏就行。三、用其他材料造船1、指導學生從準備、制作和改進與完成等方面制定造船計劃。(1)準備我想造什么樣的小船造這艘小船需要什么材料(2)制作畫出船的設想草圖,然后動手制作(3)改進和完成首先,把小船放進水中試試,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加以改進。其次,演示介紹我的小船有什么優點,哪些地方需要改進。2、造一艘小船實驗記錄設計圖材料特點需要改進的地方我的小船照片四、課堂練習:判斷題1、用一定量的橡皮泥造船,把船造得大一些,裝載的貨物就多。2、自制小船可以從準備、制作、改進和完成等方面制定計劃。3、往小船里放入貨物時,動作要輕,分布要均勻。4、給小船增設船艙可以增加貨物裝載量。 5、木筏最早出現在石器時代,是船舶的先祖。 6、橡皮泥在重量、數量相等的情況下,它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裝載量就越大。 五、拓展提高:船的發展史船是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最早出現在石器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船舶的種類不斷增多,航行能力及其功能越來越強大,在交通、國防等方面起著重大的作用。(1)木筏用長木材捆扎成的木排,是一種簡易的水上交通工具。材質多為高大喬木的枝干。考古證明,至少在7000年前,中國已能制造竹筏、木筏和獨木舟。(2)獨木舟又稱獨木船,是用一根木頭制成的船,是船舶的“先祖”,在世界各地都曾出現過。(3)帆船利用風力前進的船,起源于歐洲,其歷史可追溯到遠古時代。(4)氣墊船又叫“騰空船”,是一種利用空氣的支撐力升離水面的船。(5)明輪船利用明輪轉動,葉片撥水來推進船舶。明輪后來被螺旋槳所代替。(6)現代客輪客輪,又稱客船,用于運送旅客,也裝運少量貨物。(7)遠洋貨輪以載運貨物為主的。其大部分艙位用于堆貯貨物的貨艙。貨船的船型很多,大小懸殊,排水量可從數百噸至數十萬噸。(8)航空母艦航空母艦,簡稱“航母”“空母”, 是一種以艦載機為主要作戰武器的大型水面艦艇。現代航空母艦及艦載機已成為高技術密集的軍事系統工程。航空母艦一般總是一支航空母艦艦隊中的核心艦船,有時還作為航母艦隊的旗艦。艦隊中的其它船只為它提供保護和供給。六、作業布置近期,學校將舉辦一期船的展覽會,望同學踴躍參加。回顧:把實心橡皮泥變成空心的,增加橡皮泥排開的水量。用天平秤橡皮泥認真聽比賽規則和注意事項開始捏船大比拼準備墊圈認真聽檢驗要求實驗,填寫表格小組比拼實驗交流:玻璃球容易滾動,小船容易側翻把船分成幾個艙,裝載貨物討論交流按照老師的指導寫出自己的造船計劃按計劃造船,填寫實驗記錄獨立完成查閱資料,交流積極準備讓學生知道怎樣造出裝載量大的船實驗驗證如何做到貨裝的多而且平穩學會寫出造船計劃,并學會改進檢測知識掌握情況了解船的文化培養動手能力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裝載量也隨之增大;了解船的歷史文化,感受選擇怎樣的材料造船,體驗小船載重大小和船艙大小之間的關系。在科學探究中,用橡皮泥造船,不斷改進船的形狀,増大船浸入水中的體積;按照自己設計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斷改進,體會不斷改進設計對結果的影響,在活動中培養我們動手能力、小組協作進行研究的習慣,體驗學科學用科學的樂趣。總結課堂板書用橡皮泥造船造一艘小船 哪艘船裝載的貨物多其他材料造船板書設計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1.5浮力教學設計課題 浮力單元1學科科學年級5學習目標科學知識1、知道上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2、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3、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4、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時就上浮,反之下沉5、浮在水面的物體,浮力等于重力科學探究1、通過感受感知物體在水中受到浮力作用2、學習用測力計測量泡沫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科學態度1、激發我們樂于探索生活中科學知識的興2、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逐步形成尊重事實、事實求是的科學態度重點1、通過感受感知物體在水中受到浮力作用,浮力可以測量2、學習用測力計測量泡沫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難點學習用測力計測量泡沫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故事導入:1、視頻:曹沖稱象問:船上石頭的重量等于把大象的重量,這是為什么呢?2、羅馬帝國遠征軍殺不死俘虜的故事相傳2000年前,羅馬帝國的遠征軍來到了死海附近,擊潰了這里的土著人,并抓獲了一群俘虜,統帥命令士兵把俘虜們投進死海。奇怪的是,這些俘虜竟然沒有沉下去,而是個個都浮在水面之上,統帥以為這是神靈在保佑他們,就把俘虜釋放了。問:真的有神靈在保佑嗎?3、木塊、泡沫塑料塊、蘿卜許許多多的物體都能浮在水面上,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呢?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呢?邊聽故事邊思索從故事導入,激發學習興趣講授新課一、感受浮力1、實驗操作用手指往下輕壓水面上小船的底部,手指有什么感覺?把一塊泡沫塑料塊放在水面,用手把它壓入水中,手有什么感覺?2、引導學生談實驗感受【提示】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塊往水中壓,手能感受到水對小船和泡沫塑料塊有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我們稱它為水的浮力。3、討論泡沫塑料塊浮在水面之后,為什么就不再上升了?【提示】當泡沫塑料塊靜止浮在水面時,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二、測量泡沫塑料塊受到的浮力1、導入當把泡沫塑料塊壓入水中時,它受到的浮力有變化嗎?是多大呢?我們能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塊受到的浮力大小嗎?(1)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是一種測力的大小的工具,主要由彈簧、掛鉤、刻度盤構成。(展示圖片)(2)使用彈簧測力計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彈簧測力計只能拉,不能壓知道測量力的最大量程知道每一大格,最小一格表示多少牛(N)指針是否對齊零刻度線測力時,彈簧測力計最好接近垂直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最低處持平2、測量方法與過程(1)怎樣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塊受到的浮力大小?【提示】只有把泡沫塑料塊拉進水中,才能讀出彈簧測力計的拉力。(2)把彈簧測力計放在水下拉泡沫塑料塊,這樣做合適嗎?【提示】不合適。(3)該怎么辦?【提示】在杯子的底部裝上一個小滑輪,用橡皮泥固定住細繩的一端系住泡沫塊穿過滑輪另一端掛在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上【注意】可以用鉤碼代替小滑輪,也可以用其他可以使線穿過的物體代替小滑輪,但都要用橡皮泥固定住。3、怎么計算浮力大小【提示】先測量未放入水前泡沫塑料塊受到的重力再用線拉住泡沫塑料塊,使它進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讀出彈簧測力計上拉力的數值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塊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塊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公式】浮力=重力+拉力4、物體浸入水中體積的多少會不會也影響浮力的大小?(1)設計實驗分別測量同等質量的泡沫塊“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的拉力、浮力和排開的水量,并把測量結果記錄在表格中。(2)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記錄表(自重: 牛頓)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拉力大小浮力大小排開的水量(3)通過實驗數據中,我們知道了什么?【提示】浸入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就越大。浸入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越小,物體受到的浮力就越小。三、測量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受到的浮力導入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完全浸入水中,它們所受到的浮力相同嗎?1、設計實驗分別測量小泡沫塊、中泡沫塊、大泡沫塊的自身重力、拉力、浮力和排開的水量,并把測量結果記錄在表格中。2、實驗要求參照前一個活動的測量方法測量三塊塑料塊受到的浮力塑料塊要完全浸人水中才能讀出拉力的大小3、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受到水的浮力記錄表小泡沫塑料塊中泡沫塑料塊大泡沫塑料塊自身重力拉力浮力排開的水量4、泡沫塑料塊受到的浮力大小,主要與什么因素有關?【提示】完全浸入水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和它自身的體積有關,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反之體積越小,受到的浮力就越小。5、討論:把泡沫塑料塊壓入水里,一松手,為什么它會上浮?【提示】浮力重力四、課堂練習:判斷題1、把泡沫塑料塊壓入水里,一松手,就會上浮。2、當浮力大于重力時,物體就會上浮。 3、當物體靜止水面時,是應為物體的重力大于浮力。 4、曹沖稱象是利用浮力的科學原理。 5、大小不同的泡沫塊完全浸入水中后受到的浮力相同。 6、浮力可以用彈簧測力計進行測量。 五、拓展提高:你能用本課學習的知識解釋一下曹沖稱象的道理嗎?【提示】當大象在的船處于平衡時,大象的重力等于大象所受的浮力。同理石頭所在的船平衡時,石頭的重力等于石頭所受的浮力。因為水位線是一樣的,證明大象與石頭對船的壓力是一樣的,從而推出大象與石頭的重力一樣。六、作業布置查閱相關資料,浮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具體的應用。實驗感受談感受討論交流認識彈簧測力計認真聽注意事項討論實際操作計算浮力大小實驗操作填寫測量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