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年下冊科學重點概念知識點梳理.doc
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科學知識點梳理與歸納1-2單元1 種子的發芽的條件是:適宜溫度、空氣和適當水分。2 植物由:根、莖、葉組成。根莖葉是植物的營養器官。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莖:輸送水分和營養物質。葉:制造營養物質(淀粉)。植物的葉包括葉柄、葉脈、葉片。3 花的結構:花托、花瓣、雌蕊、雄蕊。雄蕊制造花粉。雌蕊接受花粉。4 植物的傳份方式多種多樣如:昆蟲傳粉(蟲媒花)、風力傳粉(風媒花)、自花傳粉、人工傳份。5 果實包括種子和果皮。花、果實、種子都是植物的繁殖器官。6 植物的形態與其生長的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7 沙漠中的植物的莖長得特別肥大,幫助植物儲存充足水分,植物的根系特別發達,為植物吸收更多水分。8 水中植物為了呼吸漂浮在水面,莖和葉柄有氣孔提供呼吸。紅樹有許多指狀的根伸出地面,幫助植株吸收空氣中的氧氣。9 石頭上的青苔它的表面可以直接吸收水分和養料,根起著固定的作用。10.卷柏遇到干旱時,將莖和葉卷成團,保持體內水分流失。3-4單元11.聲音是由于物體振動而產生的,振動停止聲音消失。聲音能在空氣、固體、液體中傳播,聲音在固體中傳播的效果最好,在真空中不能傳播。12.人的耳朵聽到聲音是:耳廓收集外界傳來的聲音,通過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動,鼓膜振動引起聽小骨振動,將聲音傳到耳蝸,耳蝸把聲音傳給聽神經,聽神經將聲音信號變成神經信號傳給大腦,就聽到聲音。13聲音的強弱叫音量。影響音量的因素與振幅有關。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影響音調高低因素與發音物體的薄厚、長短、粗細有關。14.材料分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來源于大自然叫天然材料。經過加工處理,或使材料的性質發生變化后制造出來的叫人造材料。15.造紙的原料主要是木材,用廢紙、稻草、舊棉布等也能造紙。造紙術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16.金屬共同性能:有光澤、傳熱性、延展性。不同之處:硬度不同,同體積質量不同。合金材料:不銹鋼、青銅、鋁合金等。17塑料優點:比較輕、傳熱性差、比較結實、透明。缺點:不易降解。塑料污染環境被稱白色污染。第5單元與專項學習18描述天氣的要素:氣溫、云量、降雨量、風向、風力。氣溫通常用氣溫計測量。百葉箱是氣象站放置氣溫計等儀器的木箱。,離地面1.5米高。19.雨量器是測量降水量多少的測量工具。測量時,將雨量器加水到0刻度位置后再測量。雨量器是一個圓柱形的量筒,測量降雨量時與選擇量筒的粗細無關。20.風吹來的方向叫風向。風的強度較風力。風向可以用風向標測量,風力用風力計測量。21.天氣是指氣溫、風向、風力、降水量等氣象要素在短時間內綜合狀況。氣候是一定地區,年復一年,長時間的天氣特征。22.科學家在科學探究要經歷七個環節: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方案、搜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分享交流。23.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太陽中心說。意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發現自由落體定律。英國物理學家牛頓提出萬有引力。英國瓦特發明蒸汽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