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歷史與社會8年級下冊5.1《大一統國家的興盛與農耕經濟的繁榮》》第1課時教學設計.doc
人教版歷史與社會八下5.1大一統國家的興盛與農耕經濟的繁榮第一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明清帝國的興替單元第五單元學科道德與法制年級三年級上學習目標1.知道明清帝國的更替過程,了解明清兩朝專制統治的措施。 2.通過查找明清建立和疆域版圖變化有關的資料,增強獨立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生生合作交流的個人素質和比較、分析和歸納能力。 3.通過學習明清專制統治措施的表現、危害和農民起義的過程,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重點明清加強專制統治的措施。難點引導學生分析明清加強專制統治措施所造成的影響。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師:同學們,閱讀下面故事猜猜,他是哪位皇帝?相傳明朝有位皇帝,一次兵敗安徽徽州,逃至休寧一帶,腹中饑餓難熬,命隨從四處尋找食物,一個隨從找到一些逃難百姓藏在草堆里的剩飯、白菜和豆腐。因別無它物, 隨從只得將剩飯、白菜和豆腐加水煮了,端給他吃。不料味道竟十分鮮美,他吃了非常高興,問到這是什么美食?,隨從順口答道珍珠(剩飯)翡翠(白菜)白玉(豆腐)湯。轉敗為勝后,他下令隨軍廚師大量烹制 珍珠翡翠白玉湯,犒賞三軍。自此,這種湯飯(稀飯)的做法在百姓中廣為流傳。(學生各抒己見)板書課題明清帝國的興替欣賞視頻,思考問題,展示答案。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出發,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引出課題講授新課一、明朝的建立閱讀課文P2,簡述明朝建立的過程 ?(學生各抒己見)背景:元朝末年,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的激化,激起大規模農民起義。時間:1368人物:朱元璋(明太祖)都城:應天 (今南京)過程: 1368年,朱元璋率領起義軍(紅巾軍)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應天(今江蘇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1368年秋,明軍攻占大都,蒙古殘余勢力逃往漠北。此后,明軍先后平定西北等地,統一中國。拓展提高同學們,你知道為什么朱元璋有不同版本的畫像嗎?朱元璋絕對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傳奇皇帝,放牛娃出身,當過和尚,行過乞,最終卻取得天下,建立大明王朝。 古代大多數皇帝都是一人一幅畫像,而明太祖朱元璋卻有13幅畫像,讓人困惑不解的是,這13幅畫像畫的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相貌!一種如圖:朱元璋方面大臉, 慈眉善目,胡須稀疏,面白細潤,身穿龍袍,五官端正, 相貌堂堂; 這幅圖是根據明孝陵陳列室里的畫像繪制的,一般認為這幅像比較符合朱元璋的真實面貌。另一種如圖:朱元璋臉頰狹長,立眉深目,大耳隆鼻, 胡須濃密, 臉上長滿了黑子,五官不正, 相貌丑陋。這張畫像,朱元璋帽子上的那塊白色帽正(紅圈中圈出來的部分),就是典型的清代特征,在朱元璋本人所在的明代初期,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朱元璋的衣服領口(如紅圈所示),也是典型的廣字領,這樣的衣服在明朝初期同樣是沒有的。2、 明朝的疆域1.觀察明朝的疆域圖,說說明朝疆域的四個極點 ?(學生各抒己見)東北抵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兀的河(今烏拉河)流域,西北到新疆哈密,西南包括今天的西藏、云南,東南到海并及海外諸島。2.觀察明朝疆域圖與今日中國版圖的相似與不同之處。(學生各抒己見)明朝為其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及今天中國的國家版圖奠定了基礎。拓展提高同學們,觀察下面地圖,說說明朝的首都由南京遷移到北京的原因?(學生各抒己見)明太祖把兒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勢力日益膨脹。他死后,孫子建文帝即位。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嚴重威脅藩王利益,坐鎮北平的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隨后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1402年,朱棣攻破明朝京城南京,戰亂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第二年,改元永樂,改北平為北京。1421年,遷都北京,稱北京為京師,南京為留都。三、明朝的興衰1.閱讀課本第3頁第1段,概括出明朝興盛的表現及其影響?(學生各抒己見)政治上:通過廢除丞相、創內閣、設廠衛特務機構和遷都北京等舉措,強化皇權, 奠定了明代政治體制的基本格局。 經濟上:明初統治者實施獎勵墾荒、輕徭薄賦和提高手工匠身份等政策,使社會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和發展。 外交上:明代前期,鄭和下西洋開辟亞非海上通道的壯舉,表明了明朝對國外的強大影響和在世界范圍內的先進地位。2.閱讀第3頁第2段,分析明朝衰亡的原因。(學生各抒己見)人為原因:賦稅和各種雜稅負擔增加創內閣土地兼并惡性發展,大量農民破產逃亡常年用兵,兵役繁重自然原因:連年天災3.閱讀課文,簡單敘述一下明末農民起義的經過及結果。(學生各抒己見)1627年,陜西北部連發旱災,官吏催逼賦稅。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人先后起義,席卷陜西、河南等地,幾百萬民眾參與,持續了近二十年。1644年,李自成率軍攻入北京,推翻明朝。拓展提高課前查閱資料,說說你對李自成的了解。李自成是明末農民起義軍的領袖。他是陜西米脂人,家境貧寒,小時候曾為地主牧羊。明末農民戰爭爆發后,李自成參加了起義隊伍。他武藝出眾,善于騎射,又有膽略,號稱闖將。1636年,起義軍領袖高迎祥被俘犧牲,李自成稱闖王。1640年,李自成率領起義軍進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糧”的口號,受到城鄉人民的擁護,起義隊伍迅速壯大。1643年,李自成占領西安,第二年初,建立政權,國號大順,年號永昌。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推翻明王朝的腐朽統治。四月,李自成率兵與吳三桂軍隊及清軍大戰于山海關,農民起義軍失利,李自成率農民軍輾轉撤退到湖北,在湖北通縣九宮山遭地主武裝襲擊,壯烈犧牲,時年39歲。他的部眾繼續抗清斗爭,堅持了20年。四、清朝的建立及統一1.閱讀課文,明朝后期,東北地區的什么民族崛起了?建立什么政權?(學生各抒己見)明朝后期,東北地區的女真人崛起。17世紀初,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并脫明獨立,建立“大金”,史稱后金。2.閱讀課文,思考,清朝的建立時間及誰建立的,定都哪里?(學生各抒己見)皇太極改族名為滿洲,1636年,在盛京(今沈陽)稱帝,改國號為清。 3.課前收集資料,說說清朝能夠的統一的背景和經過?(學生各抒己見)(1)背景:1644年,李自成率軍攻入北京,推翻明朝。寧遠總兵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擊敗起義軍。(2)清軍長驅直人,迅速占領北京并分兵西進南下,將遼東地方民族政權轉變為統治全中國的清王朝。五、清朝的統治1.閱讀課文,清朝初期政府推行什么的政策?政策:推行大規模圈占土地、強制東南沿海居民內遷威脅逼迫漢人剃發梳辮等弊政。2.分析清朝初期統治的弊政產生的后果及影響?(學生各抒己見)后果:(1)激起民眾強烈的反抗。(2)新成立的南明政權,在長江中下游和兩廣、福建地區舉起反清復明的大旗。(3)一些明末起義軍余部聯合南明,共同抗清。影響:激起民眾的強烈反抗(反清復明)導致社會經濟衰頹。3.清朝初期統治的政策有很大的弊端,為什么清朝初期的社會經濟能夠得到的恢復?產生了什么影響?(學生各抒己見)因為清初各族人民的抗清斗爭促使統治者調整野蠻落后的政策,制止了社會經濟的倒退逆轉。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會經濟得以恢復發展,很快達到中國歷史上新的高峰。拓展提高同學們,你了解清代滿族的八旗制度嗎?八旗制度是中國清代滿族的社會組織形式。滿族先族世女真人以射獵為業。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后,創建了正黃、正紅、正藍、正白、鑲黃、鑲紅、鑲藍、鑲白從旗。滿洲制度規定,“八旗子弟,人盡為兵”,因此八旗的編制是軍事的編制。小組討論,展示答案。討論問題,小組展示閱讀問題,思考問題,學生各抒己見討論問題,小組展示閱讀課本小組討論,展示答案閱讀課本小組討論,展示答案課前查閱資料,課題展示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溝通表達能力。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課外知識。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課外知識。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與語言組織能力。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與語言組織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及語言的表達能力。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大一統國家的興盛與農耕經濟的繁榮第一課時。明清是中國封建史上最后兩個王朝,兩者的興替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明清社會的經濟高度發展,顯示出了盛世的繁華,也為中國近代危機埋下了伏筆。總結全文,整體掌握板書明清帝國的興替 1、 明朝 1、 明朝的建立2、 明朝疆域 3、明朝的興衰2、 清朝 1、 清朝的建立及統一2、清初的統治突出課文重點,引導學生有條理地掌握課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