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歷史與社會8年級下冊5.2.2進步思潮與世俗文化 教學設計.doc
人教版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5.2.2進步思潮與世俗文化 時教學設計課題 進步思潮與世俗文化單元第五單元學科道德與法制年級八年級下學習目標1. 分析明清之際思想批判產生的社會歷史背景,概括并理解明清之際思想批判、進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張,正確評價明清之際思想批判、進步思想家的思想。2.了解并掌握經世致用的內容、產生的社會背景及其影響;了解并掌握“工商皆本”思想產生的背景。3.結合明清小說、戲曲作品的描述,理解明清小說、戲曲所反映的社會變遷。4.在明清文學作品和進步思想啟蒙中,感悟個性解放、自由思想、民主平等、崇尚愛情的可貴。重點從經濟生活、文化內容、業余生活三方面感受明清社會的世俗化。難點從明清文藝作品中感受、歸納明清時期社會生活的變遷,并探討這種變化的原因。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出示:京劇大鬧天宮劇照(孫悟空:若是不遂我心,定要打上靈霄寶殿。) 師:同學們,從大鬧天宮這幅劇照中,你可以獲取哪些信息?(學生各抒己見)這部作品的創作與當時社會風氣息息相關。為什么當時孫悟空這樣離經叛道的形象大受群眾歡迎呢?我們將通過今天的學習來逐一探究。板書課題進步思潮與世俗文化欣賞圖片,思考問題,展示答案。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出發,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引出課題講授新課1、 時代背景閱讀課文P14,從明清之際的社會狀況分析進步思想的歷史背景。(學生各抒己見)政治:君主專制空前加強 (如:明廢丞相 )經濟: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及緩慢發展(如:明中后期江南地區商品經濟活躍)思想:文化專制,思想控制加強 背景:明請之際,統治階級極端腐敗,正統禮教遭到懷疑。一些先進知識分子代表新興市民工商階層利益,掀起一股要求個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帶有早期啟蒙性質的進步思潮。二、進步思潮(一)李贄的“異端”思想:1.閱讀P14的材料,你從這段資料里讀出了李贄的什么思想主張?(1)否定孔孟學說和“四書五經”的權威。(2)批判封建禮教,主張個性自由發展。2.回顧漢代董仲舒提出的 “罷黜百家”的建議,結合上述資料,討論:李贄的言論會有什么影響?影響:李贄的言論會喚醒人們反抗權威、追求自由的意識,對當時的政治體制造成沖擊。拓展提高課前查閱資料,說說你對的李贄了解。李贄(15271602年),號卓吾,福建泉州晉江人,是明朝中后期獨具個性的思想家。他26歲中舉,由于不拘于官場和禮教的束縛,所以為官20余年輾轉各地任中下級官員,經歷坎坷。1580年辭官后,專心從事講學和著書。最終以“惑世誣民”的罪名被捕入獄,不堪迫害自殺身亡,時年76歲。李贄做過20多年的小官,親身感受到明朝官場的黑暗,后來棄官,專心著述講學。他譏笑當時士大夫口講“仁義道德”,行為卻卑鄙無恥。道學家稱頌孔子說:“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崩钯椥晾钡刂S刺道:“??!原來老天不生孔丘,世界就是黑暗的,怪不得孔丘以前的人,整天得點著火燭走路呢!”他提出“人人皆可以為圣”,認為“圣人不曾高,眾人不曾低”。他公然招收女學生,還提倡婚姻自由。他的言論引起統治者的極大恐慌,將他逮捕入獄。不久,李贄死于獄中。 (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君主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以天下之害盡歸于人”“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黃宗羲原君1.思考:材料反映了黃宗羲哪些觀點?(1)君主專制是諸多弊端根源。(2)反對君主專制,限制君主權力。材料一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夷待訪錄 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來,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蓋皆本也?!泵饕拇L錄2.上述材料反映的黃宗羲的哪些民主思想?(1)批判君主專制,主張“天下為主,君為客”,限制君權。(2)重視工商業發展,主張“工商皆本”。拓展提高課前查閱資料,說說你對的黃宗羲了解。黃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學家,學問極博,對天文、算術、樂律、經史百家以及佛經,無不研究。年輕時積極參加反明朝宦官權貴的斗爭和反清斗爭,后隱居著述。三、社會風俗的變化(一)“重農抑商”觀念受到挑戰1.閱讀課本P15內容,完成學生活動:說一說,明清時期,中國的傳統經濟觀念受到了怎樣的挑戰?并分析其原因。變化:資料1 經商是謀生的最佳手段,走仕途不如經商;資料2 商業和農業一樣重要。資料3 肯定商人階層在整個國家中的地位。2.請分析導致上述種種變化的原因。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商人和商業的地位日益提高晚明以后,四民之間的界限日益模糊明清人口增長迅速,科舉名額并未相應增加,走科舉之路的成功機會降低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特別是商人階層自我意識的覺醒(二)社會風尚的變化1.對比材料中的觀點比起傳統觀念發生了什么變化?(學生各抒己見)傳統價值觀:主張節儉,反對奢侈。陸楫:一個地方的奢侈程度和富裕程度是成正比的;顧公燮:奢侈風氣有助于就業,能夠推動經濟的發展。2.閱讀課本P16內容,完成下面的表格?(學生各抒己見)高消費帶動了工商業發展進而提高當地人民生活水平,為現代奢侈觀不一樣,是生產消費經濟活躍的表現。3.在商人階層的帶動下,社會風氣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其表現為:商業的發展使商人的作用越來越顯著。他們成為城市中最富裕的階層,社會地位也有逐漸提高;晚明時期,伴隨著商業化程度的日漸加深,拜金逐利成為社會風尚。金錢至上的觀念影響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社會上普遍追求奢侈享樂,普通市民、村婦也不例外,衣食住用,無不夸奇。四、明清文化的發展(一)明清小說1.閱讀課本P15內容,說一說,你知道我國的“四大名著”是什么?(學生各抒己見)紅樓夢,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2.閱讀課本P16內容,完成下面的表格?(學生各抒己見)3.明清小說產生的原因:(1)城市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的壯大,為小說的繁榮提供了社會基礎;(2)印刷術的空前發達,創造條件;(3)文化專制的結果。4.明清小說反映內容的共同特點:揭露封建制度的腐朽,要求個性解放拓展提高歷史小說和歷史有什么區別?歷史:要求是準確地再現已經發生過的事實。歷史小說:前提要求能本質反映歷史的真實面貌, 以歷史題材為基礎,通過文學創造,允許對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進行藝術加工和虛構,其故事情節和人物事跡與歷史實際并不完全一致。(二)戲曲欣賞1.京劇的形成(1)閱讀課本P15內容,京劇何時形成?又是在哪些劇種的基礎上融合而成的?19世紀中期,一種以徽、漢劇種為基礎,融合吸收其他劇種的新劇種初步形成京劇。拓展提高京劇(Beijing Opera/Peking Opera),又稱平劇、京戲、國劇,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全國。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 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流播全國,影響甚廣,有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及“國劇”之稱。它成為演繹、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2)你知道京劇的四大行當有哪些?生 旦 凈 丑 拓展提高四大行當傳統戲曲演員專業分工的類別,叫做“行當”。它指的是什么樣的人物應由哪一行的演員來扮演。根據劇中人不同的性別、年齡、性格、身分來劃分人物的類型。京劇行當的劃分,是從昆曲和徽、漢等古老劇種衍化而來的。起初號稱十門角色,即生、旦、末、外、凈、丑、雜、上手、下手和流行。隨著京劇表演藝術的發展和演出劇目的不斷豐富,要求演員適應各類角色的表演需要,遂使原有的行當逐漸被打破。于是,后來簡化成生、旦、凈、丑四大行。行當、臉譜、戲服構成京劇文化。(3)京劇的藝術特征是什么?京劇的藝術特征-寫意人物化妝的寫意戲曲臉譜舞臺行動的寫意表演豐富性2.百戲之祖,百戲之師昆曲昆曲起源時間 元末明初(距今600多年)發源地 蘇州昆山代表作品 牡丹亭文化價值 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之一昆曲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拓展提高影響廣泛的個性解放思潮杜麗娘是明代后期戲劇家湯顯祖創作的牡丹亭中的女主角。她出身于名門望族,從小受父母和私塾老師的嚴厲管教,連在衣裙上繡點鮮艷的花鳥都要干涉。杜麗娘感到自己猶如生活在鐵籠里一般。一日,她夢見自己與心愛的人一起游園,壓抑的人性開始復蘇。杜麗娘決定沖破家庭的束縛,追求愛情和幸福。3.閱讀P18的內容,明清時期,我國的很多傳統節日基本定型,你能列舉出其中的一個代表性節目嗎?如城隍爺出巡活動,抬神游街,萬人空巷,鑼鼓喧天,路人盡情觀賞舞龍、高蹺、技擊等娛樂活動。土庶男女穿梭其間,各得其樂。拓展提高查閱資料,說說你所知道的中國的傳統節日。中元節放天燈端午節賽龍舟新年社火小組討論,展示答案。討論問題,小組展示課前收集材料,課堂展示。學生討論、展示、相互質疑、辯論。課前收集材料,課堂展示。閱讀問題,思考問題,學生各抒己見學生討論、展示、相互質疑、辯論。自主學習,獨立完成表格。課前收集材料,課堂展示。討論問題,小組展示課前收集材料,課堂展示。閱讀課本小組討論,展示答案課前收集材料,課堂展示。閱讀課本小組討論,展示答案課前查閱資料,課題展示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溝通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課外知識。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及歸納、總結、能力。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課外知識。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與語言組織能力。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及歸納、總結、能力。由學生自主梳理、歸納教材上的知識點。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課外知識。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與語言組織能力。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課外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及語言的表達能力。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課外知識。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與語言組織能力。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課外知識。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新舊交織的明清文化第二課時。知道晚明清初主要思想家及其思想。結合明清小說、戲曲作品的描述,理解明清小說、戲曲所反映的社會變遷。使學生能夠在明清文學作品和進步思想啟蒙中,感悟個性解放、自由思想、民主平等、崇尚愛情的可貴??偨Y全文,整體掌握板書進步思潮與世俗文化1、 時代背景 二、進步思潮三、社會風俗的變化四、明清文化的發展突出課文重點,引導學生有條理地掌握課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