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與社會5.3《皇權強化與近代前夜中國封建社會的危機》第2課時試卷.doc
5.3皇權強化與近代前夜中國封建社會的危機第二課時 同步練習一、選擇正確的答案寫在括號里。 1.清朝統治者為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推行的政策是( )A.以農為本 B.“重農抑商” C.鼓勵官辦工商業 D.嚴格限制商品出口2.近代中國落伍于世界,原因諸多,下面漫畫反映的是( )(畫中的文字為“皇上,居住在這樣的國家,多安全啊!老百姓都豐衣足食呢!”)A.專制統治加強 B.對外閉關鎖國 C.頻遭列強入侵 D.政治腐敗3.清政府規定:“外國商船只準在廣州一口通商貿易;對中國出海的商民限制返回,如逾期不歸則不準回國。”該規定說明清朝( )A.禁止對外貿易 B.實行閉關鎖國 C.加強思想控制 D.鼓勵商業發展4.明清時期,世界形勢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在這個背景下,明清時期的對外交往出現了與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不同的新局面。下列關于明清時期的對外交往的評價,錯誤的是( )A.西方科學技術、思想在向中國傳播 B.東方思想文化逐漸被西方所了解C.中國與世界的距離在逐漸加大 D.中國富強、發達的科學技術影響整個世界5.臺灣統一之后,康熙皇帝在與大臣的談話中說道: “先因海寇(鄭成功),故海禁不開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從中可知清初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是因為( )A.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 B.統治者無視商業利益C.防范西方列強的入侵 D.抵御鄭成功抗清力量6.清政府:“申飭沿海一帶文武各官,嚴禁商民船只私自出?!?,“將邊海居人盡移內地”。其影響是()杜絕倭寇對沿海的掠奪 促進了農業經濟的恢復使得中國更加閉塞停滯 限制了對外貿易的發展A. B. C. D.7.讀清代中葉的人口和耕地面積表,清朝中后期的危機表現為( )年份人口數量(億)耕地面積(萬頃)人均耕地面積(畝)17531.84735.224.0017662.08780.733.7517842.86760.572.6618123.34788.932.3618223.73756.212.03A. 人多地少問題突出B.皇室鋪張浪費嚴重C.官員貪污之風盛行 D.農民起義頻繁爆發8.下列有關我國明清時期社會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有( )引進新品種解決糧食緊張問題紡織業中出現了機戶與機工商業發達,商幫形成,重商抑農18 ,中國的經濟實力居世界首位A. B.C. D.9.范小靜在十三行故事一書中寫道:“鴉片戰爭打響,廣州的林則徐給朝廷的奏折中這樣分析敵情:那些英國人的裝束,全身纏裹得緊緊的,腰和腿都僵硬得很,一跌倒在地上就爬不起來。中國人對付這種軍隊,不但一個士兵就可以撂倒他幾個,即使是鄉村和市井的平民也能要了他們的命。”造成這種認識的根源是( ) A.中西方文化差異B.中西方人種差異C.中國文人的偏見D.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10清朝后期“處處皆關,則關關有稅”;“如有打造雙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論官兵民人,俱發邊衛充軍”。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A.禁止走私販運 B抑商、海禁C.抑制工商業 D保護森林、漁業資源二、閱讀表格,回答相關內容明清時期的中國和同時期的歐美國家比較表明清時期的中國同時期歐美國家政治史實完成資本產義革命,建立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結論明清時期的資本主義制度比歐美國家落后經濟史實農業仍是中國經濟的主體,男耕女織的仍是當時大多數中國農民基本的生產生活方式經歷工業革命,經濟迅速發展結論思想文化史實文藝復興、宗教運動、啟蒙運動結論文化專制,愚昧無知倡導自由、民主、科學對外政策史實嘉慶皇帝宣稱:“天朝富有四海,豈需爾小國些微貨物哉?”英國建立廣闊的殖民地結論實行殖民擴張政策(1)聯系上述表格相關內容,將上述表格補充完整。(2)從歷史觀點的得出角度,寫出一個學習歷史的重要原則。三、材料分析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雍正皇帝再三強調“農為天下本務,而工賈皆末也”,對“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畝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表示深切憂慮。材料二清初戴梓發明了一次填發28發子彈的“連珠銃”和威遠將軍炮。清統治者竟固守“騎射乃滿洲根本”,不但不采用,還聽信讒言,罰戴梓充軍關外。(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的哪一政策?(2)材料二說明了什么?(3)根據上述兩則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結論?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793年,馬戛爾尼率英國使團來華,向清政府提出劃一未設防小島給英國人居住,準許英國人于寧波、舟山、天津貿易,在北京設商棧,減免商稅等六項要求,當即遭到乾隆皇帝的拒絕。乾隆皇帝指出:“天朝尺土俱歸版籍,疆址森然,即島嶼沙洲,亦必劃界分疆,各有專屬。”他還頗為自豪地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1)當時的清政府只允許哪一地方能同外國商人做生意?(2)從這段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出馬戛爾尼來華的目的有哪些?(3)乾隆皇帝的話是什么意思?(4)清朝統治者的這種想法產生了什么樣的后果?四、論述題。資料1:乾隆帝在答復英國使團通商的請求時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英使馬戛爾尼邀請大將軍??蛋灿^看自己隨行衛隊的歐洲火器操法,福康安卻說:“看亦可,不看亦可。這火器操法,諒來沒有什么稀罕!”材料2 明朝中葉由于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擾,明政府開始實行閉關政策;清初實行嚴厲的海禁,將沿海居民內遷50里,是為了斷絕東南沿海對鄭成功等抗清武裝的聯系和物資供應。請完成:依據上述材料,分析清朝末年閉關鎖國的原因及影響。5.3皇權強化與近代前夜中國封建社會的危機第一課時同步練習答案一、選擇題。1.【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重農抑商政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朝統治者為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故選擇B。2.【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了對近代前夜危機的理解。漫畫中的籠子表示封閉,而清朝統治者認為閉關鎖國就能防范外夷侵犯。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3.【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閉關鎖國政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限制和禁止對外交通、貿易,把海外貿易限制廣州一帶,規定外國商人一切商務均需通過少數特許“行商”之手,對出口商品的種類、數量實行限制等。閉關政策雖然在早期抵御西方資本主義海盜式的掠奪和侵擾東南沿海時起過積極作用,但閉關政策嚴重阻礙了中國資本主的萌芽和發展,阻礙了中國人學習世界先進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使中國的科學技術和社會文明遠遠落后于西方。故選擇B。4.【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閉關鎖國的影響。明清時期,世界形勢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在這個背景下,明清時期的對外交往出現了與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不同的新局面,實施閉關鎖國政策。閉關鎖國政策雖然在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中外力量對比,而且作繭自縛,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使中國更加閉塞、停滯,遠離世界發展潮流,中國與世界的距離在逐漸加大。故選擇C。5.【答案】D 【解析】此題考查清朝初期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通過材料分析,可以得出清初統治者實行全面的海禁政策是應對鄭成功海外抗清力量的具體措施。正確答案為D。6.【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閉關政策帶來的影響。在審題的過程中,準確把握“影響”兩字,“杜絕倭寇對沿海的掠奪”并不符合歷史情況,“促進了農業經濟的恢復”也未得到體現。故排除,正確答案為C。7.【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清朝的社會危機。分析清代中葉的人口和耕地面積表,可以得出土地兼并嚴重,人口迅速增長,人多地少,謀生困難,這導致社會矛盾十分尖銳。8.【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明清時期,在農業方面,農業精耕細作繼續發展,多熟制的種植制度,大量新品種被培育出來,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引進,解決了糧食緊張問題;在手工業方面,工具、技術、產品質量以及行業種類、規模、 產量上超過前代,民間私營手工業占主導地位,紡織業中出現了機戶與機工。在商業方面,商人數量不斷增長,出現了商幫,如晉商、 徽商,商業的地位和作用超過了農業,占據主體地位,但是中國仍然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重農抑商的思想仍占據主導地位;到18世紀時,中國的經濟實力已經居世界首位。所以項表述不正確。故選C。9.【答案】C【解析】通過分析材料可以看出中國近代之所以落后于西方其他國家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實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10.【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從材料“處處皆關,則關關有稅”、限制出海貿易等方面可以看出這是反映的清朝時期實行的海禁政策。故選B。A項無法體現,材料反映的不是走私的問題,而是限制海外貿易的問題;CD項錯誤,材料為體現。二、【答案】(1)明朝廢除丞相,設內閣;或設廠衛特務機構;或清設立軍機處。明清經濟比歐美國家落后。明清時期八股取士,清朝設文字獄。閉關鎖國政策(2)論從史出【解析】(1)本題考查的是明清時期中西方力量對比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朝廢除丞相,設內閣,設廠衛特務機構,清朝則設立軍機處;同時期西方歐美國家完成了資本產義革命,建立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在經濟方面,農業仍是中國經濟的主體,男耕女織的仍是當時大多數中國農民基本的生產生活方式;而同時期的歐美國家經歷工業革命,經濟迅速發展,從中可以看出明清經濟比歐美國家落后。明清時期八股取士,清朝設文字獄,統治者加強對思想的控制,文化專制,民眾變得愚昧無知。在對外政策上,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同時期的西方歐美國家實行殖民擴張政策。(2)本題考查的是論從史出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歷史觀點的得出角度,是學習歷史的重要原則,即論從史出。3、 材料分析1. 答案:(1) “重農抑商”。 (2) 清朝鄙薄科學技術。(3)這些做法嚴重摧殘了近代化因素的萌芽,社會矛盾加劇,科學技術遠落后于西方國家,中國面臨近代前夜的危機?!窘馕觥勘绢}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對“重農抑商”的理解,和對其影響的掌握2.答案:(1)廣州。(2)要求開放通商口岸、傾銷商品等。(3)乾隆皇帝認為中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富庶的國家,物產豐盈,各項生產、生活都能自給自足,不需與外國通商。(4)中國的對外貿易受到阻撓和打擊,逐漸喪失對外貿易的主動權;明代以來盛大的航海事業也衰落下去了;封閉導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等等。【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對“閉關鎖國”的理解,和對其影響的掌握四、論述題。答案:清期實現閉關鎖國政策實行有三個的原因。根本原因是耕織結合、自給自足的經濟仍占主導地位。主要原因是統治者以“天朝上邦”自居,自認為無須與外國通商買賣。(統治者愚昧自大)直接原因是防范自衛其中包括防范倭寇、西方殖民者、明末抗清武裝等。閉關鎖國政策產生的影響可以一分為二的來看:積極的一面:在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消極的一面: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中外力量對比,而且作繭自縛,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導致國家的閉塞,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解析】本題解答應結合教材知識,并抓住有效信息:用兵西北、始設軍需房于隆宗門內、“后名軍機處,地近宮廷,便于宣召”、“為軍機大臣者,皆親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職居密勿、罔不總攬、蓋隱然執政之府矣、“承旨諸臣(軍機大臣)亦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也
- 關 鍵 詞:
- 皇權強化與近代前夜中國封建社會的危機 人教版八 年級 下冊 歷史 社會 5.3 皇權 強化 近代 前夜 中國 封建社會 危機 課時 試卷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