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與社會5.1《大一統國家的興盛與農耕經濟的繁榮》》第2課時課件.ppt
5.1 大一統國家的興盛與農耕經濟的繁榮 第二課時,人教版 八年級下冊,新知導入,同學們,請觀察下面的圖片,討論:這些圖片說明了什么?,清政府頒布的達賴金印,新疆伊犁將軍府,新知講解,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新知講解,1.閱讀課文P4,簡要闡明明清時期,我國為什么要加強對國家的管理?,外患,內憂,日本海盜侵擾東南沿海,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葛爾丹叛亂,大小和卓叛亂,維護邊疆安定,一、明清時期加強管理的原因。,新知講解,閱讀課文P4-P5,上述材料中涉及的兩位民族英雄,他們在維護國家統一作出了什么貢獻?你還能從教材中找找,明、清在抵御外敵維護國家主權方面還采取了哪些舉措嗎?,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戚繼光,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 鄭成功,二、明清時期的外患,新知講解,(1)16世紀中期,戚繼光和俞大猷奉命抗倭取得決定性勝利,基本肅清東南沿海的倭寇。,俞大猷,倭寇:明朝中期,經常騷擾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日本海盜。,拓展提高,戚繼光(嘉靖七年1528年萬歷十五年1587年),安徽定遠人,戚繼光從小受其父戚景通嚴格教育,戚繼光從浙江義烏募集礦工和農民,編練戚家軍。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舉侵犯臺州,戚家軍大破倭寇于浙江臨海,九戰九捷。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患終被蕩平。戚繼光曾為詩:“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著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課前收集材料,課堂講述有關戚繼光的故事。,新知講解,(2)1661年,鄭成功率軍進攻臺灣; 1662年初,荷蘭守軍被迫簽字投降, 鄭成功收復臺灣。 1684年,設置臺灣府,作用:加強臺灣同內地的聯系,鞏固了我國東南海防,拓展提高,討論:同學們,結合史實說說為什么說臺灣一直就是中國的領土?,三國時期,吳國派衛溫到達夷洲(今臺灣),加強了臺灣與內地的聯系; 元朝時,設澎湖巡檢司管理琉球(臺灣)事務; 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鞏固了我國的東南海防。,新知講解,(3)康熙武力反擊沙俄入侵者,取得雅克薩之戰的勝利。1689年,中俄雙方經過平等協商,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新知講解,(1)18世紀中期,清朝平定準噶爾,統一了天山以北地區。,統一天山以北地區,1.西北邊疆:,三、明清時期的處理民族問題,認真瀏覽教材P6-7,自主找出明清統治者是處理民族關系的事例與舉措?,新知講解,(2)清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亂,統一了天山以南地區。,新知講解,(3)清政府設置伊犁將軍,管理整個新疆地區事務,加強了新疆與清朝中央政府的聯系,使清朝對西北地區的統治增強,邊防更加鞏固。,設伊犁將軍,新知講解,2.西藏地區:,康熙帝賜五世班禪 為“班禪額爾德尼”,順治帝賜五世達賴為“達賴喇嘛”,新知講解,新知講解,(3)建立金瓶掣簽制度,意義:保證確定轉世靈童的公平性,穩定西藏政局;更重要的是體現中央權威、維護國家統一,使西藏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領土。,拓展提高,在藏傳佛教中,當大活佛去世后,都必須找出一位符合要求的兒童,作為轉世靈童當他們的繼承人。首先呈報所選靈童人數、姓名、出生年月日,用滿 、漢 、藏 3 種文字繕寫于牙簽之上 ,貯入朝廷頒發的金瓶中,供于釋迦佛像前,傳喚喇嘛齊集大昭寺,誦經七日 。屆期由駐藏大臣親臨大昭寺監督,由大喇嘛從金瓶中抽簽確定,然后申報朝廷請封。,課前查閱資料,說說你對金瓶掣簽的了解。,拓展提高,江澤民接見十一世班禪,十一世班禪為藏傳佛教徒祈福,拓展提高,第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杰布2010年3月3日在京首次以全國政協委員身份出席了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的開幕大會。,3月5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十一世班禪列席大會。至此,這位年輕的藏傳佛教界領袖人物正式亮相中國政壇。,新知講解,3.西南地區:,(1)明朝初期,任命當地民族首領土司為官;,(2)明成祖時,在一些地區取消土司制度,設立與中央地區相同的行政制度,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進行管理,即“改土歸流”。,新知講解,改土歸流,新知講解,(3)清朝雍正時期,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加強中央與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聯系。,設立邊境貿易場所榷場,明朝設置茶馬司。 這些舉措促進了內地與青海、甘肅、四川、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宋榷場,明朝茶馬司,新知講解,明朝為了防范蒙古騎兵南下,進一步加固、增修了長城,有效地保護了中原地區經濟的發展。,4.明清政府在對待游牧民族的政策上有什么不同?,(1)明朝增修長城,防御政策,新知講解,(2)清朝:修建承德避暑山莊與宏偉的喇嘛廟。,避暑山莊和木蘭圍場是清朝統治者避暑、圍獵的場所,也是他們利用聯姻、宴飲、圍獵等手段,加強與少數民族上層人物的聯系,實行“懷柔”民族政策、籠絡少數民族首領的地方,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懷柔政策,拓展提高,討論:康熙皇帝經過長城時做詩:“形勝固難憑,在德不在險”;有人說,“明修長城清修廟”。通過學習,請你說說上述兩句話反映了明清兩代統治者在處理民族問題上的態度有什么不同?,明朝統治者:,主要以防為主,采取了比較被動的防御政策。,清朝統治者:,比較積極主動,采取懷柔的政策籠絡其他少數民族。,明修長城,保護中原地區經濟的發展,戚繼光和俞大猷抗倭取得決定性勝利,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管理臺灣。,清朝取得雅克薩之戰勝利,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平定準噶爾叛亂,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伊犁將軍,確立冊封制度,設置駐藏大臣,建立金瓶掣簽制度。,推行“改土歸流”,拓展提高,歸納:明清統治者維護多民族國家統一的舉措,新知講解,維護了國家統一; 促進邊疆地區經濟開發及與內地的文化交流; 奠定了今天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四、明清時期加強管理的意義。,閱讀課本P7最后兩段,結合本課所學的知識,說說 明清時期所采用的民族政策有何意義?,蔥嶺,巴爾喀什湖,西伯利亞,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太平洋,臺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等,南海諸島,新知講解,拓展提高,同學們,請對比清朝時期的疆域圖與今天我國的版圖進行對比,找找其中的異同?,拓展提高,相同點:基本版圖相似,基本版圖相似,清朝的疆域為我們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疆域奠定了基礎。也可以由此圖看出臺灣等地一直就是中國的領土。,不同點:清代疆域更為遼闊、廣大,今天的中國地圖上已經沒有北部的烏里雅蘇臺及東北外興安嶺、庫頁島等地,疆域范圍縮小。,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大一統國家的興盛與農耕經濟的繁榮第二課時。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我們的祖先為了開拓邊疆地區經歷了漫長的艱難的歷程,無論哪一個民族都為我們這個大家庭做出了貢獻,他們都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板書設計,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一、明清時期加強管理的原因。 1.外患: 2.內憂: 二、明清時期的外患 1.戚繼光和俞大猷奉命抗倭 2.鄭成功收復臺灣。 3.雅克薩之戰 三、明清時期的處理民族問題 1.西北邊疆: 2.西藏地區: 3.西南地區: 4.明清政府在對待游牧民族的政策 四、明清時期加強管理的意義。,上21世紀教育網 下精品教學資源,作業布置,1.課后,查找相關資料,了解更多關于明清的管理方面知識。 2.完成同步練習,預習下一節課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