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歷史與社會8年級下冊5.1《大一統國家的興盛與農耕經濟的繁榮》》第1課時試卷.doc
5.1大一統國家的興盛與農耕經濟的繁榮 第一課時同步練習1、 填空題。1.1368年,____ (明太祖)建立明朝,定都___ ,即現在的____ 。2.明末先后發生了 、 張獻忠、 等人領導的農民起義。1644年,____ (稱李闖王)在西安稱帝,建立大順政權,并于同年攻入北京,推翻___ 朝。3.17世紀初, 統一女真各部并脫明獨立,建立 。 改女真族名為_____,1636年在 稱帝,改國號_____。4.明朝___ 在位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強盛時期;清朝______在位時期,也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強盛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新的高峰。二、選擇正確的答案寫在括號里。 1.在全國結束元朝統治并在應天(今南京)稱帝的歷史人物是( )A努爾哈赤B朱元璋C皇太極D李世民 2.明朝初年政治上鞏固統治的措施有( )廢丞相、創內閣 設立廠衛特務機構獎勵墾荒、輕徭薄賦 改革賦役制度A B C D3 明軍攻占大都,元朝滅亡是在() A1351年 B1368年C1636年D1644年4 為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及中國的國家版圖奠定了基礎的朝代是()A唐朝 B元朝C明朝 D清朝5.“盼闖王,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被百姓呼之為闖王的是A張獻忠B李自成C高迎祥D努爾哈赤6. “康乾盛世”,是中國清王朝前期統治下的盛世。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回光返照,同時也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盛世。這時期的在位皇帝不包括A康熙帝B雍正帝 C乾隆帝 D道光帝 7.將下列歷史事件與努爾哈赤有關系的是( )A建立后金政權 B遷都沈陽,改名盛京C改女真族名為滿州 D改國號為清8.下列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明朝建立 元朝統治結束 明前完成統一李自成起義A B. C. D.三、簡答題。1.明朝興盛表現在哪些方面?2.明朝衰亡的原因有哪些?3.清初的統治為什么激起民眾強烈的反抗?統治者是如何解決的呢?從中你能得到什么啟示?四、材料分析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今我朝罷丞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xi hng),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以后子孫做皇帝時,并不許立丞相。 摘自皇明祖訓 請回答:(1)依據材料,判斷說這段話的皇帝是誰。(2) 在這段材料中,找出他“罷丞相”的直接原因。(引用原文回答)(3) 依據這段材料,指出“頡頏”的含義。(4) 他告誡子孫“做皇帝時,并不許立丞相”的根本目的是什么?5.1大一統國家的興盛與農耕經濟的繁榮第一課時 同步練習答案一、 填空題。1. 朱元璋 應天 江蘇南京2. 高迎祥、李自成 李自成 明3. 努爾哈赤 大金 皇太極 滿洲 盛京 清4. 朱元璋及明成祖 康熙、雍正、乾隆解析:主要考察學生對課本內容的掌握情況。二、1. B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學生對歷史重要人物在特定歷史時期所起的重要作用。由結束元朝統治,并定都應天稱帝可知此歷史人物應該是朱元璋。故選B2.A解析:明初統治者為了加強政治上的鞏固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廢除丞相、創內閣、設立錦衣衛、東廠、西廠特務機構和遷都北京等舉措,強化皇權,奠定了明代政治體制的基本格局。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明朝加強皇權的措施掌握情況。.備選答案中獎勵墾荒、輕徭薄賦和改革賦役制度是屬經濟范疇。故不選。正確答案為A3.D解析:1644年,李自成率軍攻入北京,推翻明朝。故選D4.C解析:主要考察學生對明朝疆域圖與今日中國版圖的了解。 明朝為其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及今天中國的國家版圖奠定了基礎。5.B解析: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人物主要事跡的了解,“闖王”是指李自成,本題較容易解答。正確答案為B6.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清初統治者對政策的調整及產生的效果。由于各族人民的抗清斗爭迫使清初統治者調整野蠻落后的政策,制止了社會經濟的倒退逆轉。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會經濟得以恢復發展,很快達到中國歷史上新的高峰。由此可見,道光皇帝不在清初。故此題正確答案為D7.A解析:17世紀初,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并脫明獨立,建立“大金”,史稱后金。其他三項均為皇太極的行為。8.A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重要事件的時間節點掌握情況,這是一道時間排列題,1368年明朝建立,同年秋明軍攻入大都,元朝滅亡。把握這一點,本題就不難解答。正確答案應為A三、簡單題。1.答: 君權加強表現:廢丞相,創內閣,設廠衛特務機構,遷都北京奠定了明代政治體制的基本格局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措施:獎勵墾荒,輕徭薄賦,提高手工匠身份。 對外交流的密切表現:鄭和下西洋 市鎮經濟的繁榮 表現:賦役制度改革 解析:主要考察學生對明朝興盛表現的了解。2.人為原因:賦稅和各種雜稅負擔增加創內閣土地兼并惡性發展,大量農民破產逃亡常年用兵,兵役繁重自然原因:連年天災解析:主要考察學生對明朝衰亡的原因的了解。3.因為清政府推行大規模圈占土地、強制東南沿海居民內遷、威脅逼迫漢人剃發梳辮等弊政。清政府調整野蠻落后的政策,制止了社會經濟的倒退逆轉。統治政策制定要順民心合民意;發現問題時應及時采取措施加以調整。解析:主要考察學生對清初的統治的了解。4、 材料分析 答案:(1)明太祖或朱元璋( 2)“多有小人,專權亂政”(3)互相制約或上下抗衡(4)加強君主的權力或維護封建統治。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宰相制度的廢除。依據材料,可判斷說這段話的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罷丞相”的直接原因是“多有小人,專權亂政”。“頡頏”的含義是互相制約或上下抗衡。他告誡子孫“做皇帝時,并不許立丞相”的根本目的是加強君主的權力或維護封建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