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小學人·自然·社會五年級第12課 浙江各地傳統習俗 課件(17張ppt).ppt
第12課 浙江各地傳統習俗,你知道什么是傳統習俗嗎?舉個例子說明一下你知道的傳統習俗。,過年穿新衣,端午節要吃粽子,傳統習俗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在歷史沿襲中鞏固下來的、穩定的社會風俗和行為習俗。,一、有趣的生活習俗,浙江人的吃、穿、住、行等生活細節中,都體現著濃郁的傳統生活習俗。走進江南水鄉紹興,你就能看到頭戴烏氈帽的烏篷船船夫。,烏氈帽早在清朝時期就很盛行了,它形如大碗,里外烏黑,毛氈厚實,不易浸水,不易沾上污泥,戴在頭上能遮風、擋雨,在厚實的翻邊處還可以夾煙、放錢。,仔細觀察,在我們日常的飲食、服飾、居住、生活用具、交通工具等方面有哪些是對傳統生活習俗的傳承。,二、多樣的生產習俗,在浙江溫州蒼南,每年早稻成熟之際,農事就有“嘗新”的習俗。農民將剛成熟的稻谷捋下來,曬干春米,煮成新米飯。然后在院子中央擺一張小桌或茶幾,放一盤茄子、一盤豇豆和一碗新米飯,點上香燭,插在新米飯上,祭祀神明祖先,也叫“敬天地”。祭祀完后,還要“嘗新酒”,酒席上除了魚肉、雞鴨糕餅外,也必定有茄子和豇豆。因為茄子開花必結果,而豇豆是豆類中豆英最長的,并且成對而生。吃茄子和豇豆,有“開花必有實”“并蒂綿長”之意。“嘗新”習俗,寄托了勤勞樸實的農家人企盼來年豐收的美好心愿。,通過訪問身邊的老人,了解在當地的農業、漁業、手工業、商業等生產勞作中,有哪些傳統的生產習俗流傳至今,有哪些習俗已經消亡,消亡的原因是什么。,三、悠久的節慶習俗,德清縣新市鎮的蠶花廟會,蠶花廟會源自春秋戰國時期。,西施拋蠶花,蠶花廟會盛況,金華的“胡公廟會”,相傳北宋時的兵部侍郎胡則是永康方巖人。他清正廉明,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百姓為了紀念他,就在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三舉行胡公廟會。廟會那天,鼓樂翻天,彩旗飄飄。“打羅漢”“十八蝴蝶”“高蹺”“十八狐貍”“三十六行”“蓮花落”“九曲珠”等娛神節目熱鬧非凡。頭戴彩花、服飾新穎的信徒們緊隨在“胡公”神像后面,游行隊伍浩浩蕩蕩,十分壯觀。,“胡公廟會”的由來,每年清明、中秋、除夕前后,來自江浙滬各地的成千上萬只捕魚船(俗稱網船),都匯集到嘉興蓮泗蕩參加“水上祭祀”。這一古老而又壯觀的景象就是遠近聞名的劉王廟廟會,又稱“網船會”。,嘉興的“網船會”,蓮泗蕩“網船會”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了解當地的節慶習俗,搜集這些習俗背后的有趣故事,在班級中進行交流。,謝 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