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小學人·自然·社會五年級第14課 杭州小熱昏 課件(19張ppt).ppt
說說杭州“小熱昏”,在街頭巷尾誕生,“小熱昏”生在民間、長在民間,又稱“小鑼書”,俗稱唱梨膏糖,是一種馬路說唱藝術,始于清末杭州街頭的“說朝報”。,“朝報”是當時杭州的地方小報, 賣報人為了招徠(lai)顧客,就一面敲小鑼,一面念出報上的主要新聞,稱為“說朝報”。后來,藝人把“說朝報”改為“說新聞、唱朝報”,自編自演。 由于形式滑稽幽默,內容風趣,唱詞通俗易懂,唱腔又是百姓熟悉的民歌和小調,故深得人們喜愛。,周志華:(男) 出生于1945年 國家一級演員, 2007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傳承關系 開山鼻祖:杜寶林 第二代: 小如意(丁有生)、 江笑笑、鮑樂樂、 周福林(小福林,無錫一派)、 張鑒庭(后改唱評彈)。,第三代:楊華生(注:師承鮑樂樂)、 程長發 (小長根)、 趙文生(開口笑)、 俞笑飛(小如飛)、 朱克勤、周仁娣(dl)(小仁娣)、 尤盛茂(小筱林)(無錫一派) 第四代:陳少璋、夏雨田、安忠文等 第五代:余順金(小福祿)、陳錦林、徐筱安等,小熱昏原為一種以唱新聞、宣傳商品廣告的說唱,很多藝人自己熬制梨膏糖,用這種說唱形式來推銷。 后來清末民初,杜寶林等民間藝人據其唱調采用隱晦(hul)曲折的手法,以說朝報的形式,說唱時事新聞和笑話故事,內容多諷喻當時社會黑暗現象,為避免遭迫害和麻煩,取藝名為小熱昏。 后即以小熱昏為曲種名.,小熱昏,多在露天演唱,形式簡單,一副三角架,一張長凳,代表舞臺,一人或二人一搭一擋說唱,以小鑼或三巧板伴奏。 一般先敲小鑼,招徠觀眾,接著講笑話,說新聞,最后唱長篇。 需要說明的是,狹義的“小熱昏”專指其創始人杜寶林,上?;拇碜髌呤曳靠椭匈u梨膏糖的藝人“杜福林”一角即以其為原型。,杜寶林(18901930年) 年輕時曾到蘇州拜賣梨膏糖的陳長生為師,學唱小曲賣梨膏糖。 宣統三年(1911年)前后,杜寶林回到杭州,把杭州朝報上的新聞編成通俗易懂的唱詞,并吸收陳長生唱小曲的形式,連說帶唱表演,以吸引更多的聽眾。 杜寶林的說唱藝術詼諧風趣,滑稽可笑。,內容主要諷刺抨擊黑暗勢力,為了避免當局找麻煩,杜寶林就以“小熱昏”作為自己的藝名,意思是頭熱發昏,滿口胡言,不必當真。 小熱昏形式靈活簡便,一只架子上擺著盛梨膏糖的木箱,藝人站在一條長凳上,樂器只有一面小鑼,三塊毛竹板。 民國初年,杜寶林經常演唱于迎紫路、羊壩頭湖南會館、旗下、眾安橋、城站一帶的空地廣場。,名稱由來 “小熱昏”是植根于民間,用方言演唱的一種街頭說唱藝術,始于清末民初,上世紀二十年代傳入平湖。 “熱昏”是吳方言中的一個普通詞匯,中國戲曲曲藝詞曲中謂:“熱昏”本義是貶義詞,但有時也把故作胡言亂語的笑談和匪夷所思的笑話稱作熱昏,不是貶義。由于“小熱昏”的演唱內容大多取材于社會新聞,最了解勞苦大眾的疾苦,藝人要為百姓代言,以泄露胸中之悶,以諷刺的手法揭露社會局的陰暗面,所以深受大眾喜歡。 但為了避免被當時的反動當局所迫害,把這一說唱內容和形式化成“賈雨村言”,“滿嘴荒唐話”的說唱藝術,稱為“小熱昏”意思是一個人因發高燒熱昏了頭而胡言亂語。,據傳,最初表演“小熱昏”的是文明戲演員徐卓呆,蘇州人,曾演丑角,中年后,自命其為“熱昏最初表演“小熱昏”的是文明戲演員徐卓呆”,后有杭州賣梨膏糖的街頭藝人杜寶林以“小”字取藝名為“小熱昏”。,賣梨膏糖 一枝冰雪吊梨膏, 二則要用桂圓熬。 山楂麥芽能消食, 四君子能把小蟲消。 上用五香花露飄, 下有六味味道好。 七星灶里生炭火, 八卦爐中等梨膏。 九枝陳皮能開胃, 十味中藥共煎熬。 煎是煎,敖是敖, 煎煎敖敖成此膏。 咳嗽傷風療效好, 男女同胞快來賣梨膏。,追溯(su)“小熱昏”淵源,據有關資料查證,宋元時期寧波已有“說諢話”,這樣算來,應有四五百年歷史。 也有人說它源于清末杭州街頭的說朝報。 朝報是當時杭州的地方小報,因印刷質量較差,賣報人為了招徠顧客,就一面敲小鑼,一面念出報上的主要新聞,稱為說朝報。 稍后,藝人把說朝報改為說新聞、唱朝報,自編自演。 由于形式滑稽幽默,內容風趣,唱詞通俗易懂,唱腔又是百姓熟悉的民歌和小調,故深得人們喜愛。,智力問答: 1、小熱昏又稱什么? 小鑼書 2、開山鼻祖是誰? 杜寶林 . 3、后來藝人把說朝報改 為什么? 說新聞、唱朝報。,4、你知道小熱昏的第6代傳人是誰么? 羅笑峰、周志華. 5 、最初表演“小熱昏”的文明戲演員徐卓呆,是哪里人? 文明戲演員徐卓呆,是蘇州人。 6、小如意(丁有生)是第幾代傳人? 第2代。,抗日戰爭時期,“小熱昏”藝人激于義憤,往往以地方小曲配以宣傳抗日內容的詞句在街頭演唱。如利用蘇武牧羊曲調配上“一二八,東洋兵,沖進閘北來。 大炮轟轟開,飛機摜炸彈,殺害老百姓,受苦遭災難”又如1940年,日機轟炸寧波,從寧波開往鎮海的鎮升輪剛離碼頭,日機用機槍掃射,群眾恐慌擠向船一側,造成船傾沉沒,溺死數十人。,寧波城的百姓聞此噩耗,哭聲一片。 小熱昏藝人利用哭七七調,編寫唱詞,描述家人痛悼死難者的悲傷心情,在街頭演唱控訴日寇暴行,在場聽眾都泣不成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