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小學人·自然·社會五年級第6課 西湖三杰 課件(24張ppt).ppt
西湖三杰,大家知道這美麗的地方是那里嗎?,這就是美麗的西湖!,你知道他是誰嗎?,他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岳飛,你又知道他是誰嗎?,于謙,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漢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錢塘縣人。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你還知道他是誰嗎?,張煌言,南明儒將、詩人。字玄著,號蒼水,漢族,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崇禎舉人,官至南明兵部尚書。,西湖三杰,西湖三杰: 是指岳飛、于謙和張煌言三人。三人均與杭州西湖結下不解之緣,故稱“西湖三杰”。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人,南宋初抗金名將;于謙,明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號節庵。永樂進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隨宣宗鎮壓漢王朱高煦之叛。張蒼水,名煌言,字玄著,浙江鄞縣人,明末著名的抗清英雄,愛國詩人。西湖雖說是個極盡秀美之地,卻有幸安葬了三位民族英雄。,大家還了解岳飛、于謙和張煌言嗎?,岳飛,簡介 岳飛(1103-1141),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人。南宋初抗金名將。其祖世代務農。家貧,力學,自幼喜讀左傳和孫武、吳起的兵書。后從軍,屢破金軍,以恢復中原為已任。歷官荊湖東路安撫都總,河南、北諸路招討使,樞密副使等職。紹興十一年(1141),大敗金兀術,進軍至朱仙鎮(在今開封南四十五里),大河南北聞風響應。正要乘勝前進,收復北方失地之時,宋高宗趙構采用秦檜奸計,一日之內發十二道金牌迫其退兵。至臨安,以“莫須有”罪名為害。孝宗淳熙六年(1179)賜謚武穆。寧宗嘉定四年(1211),追封鄂王。 岳飛生活在民族矛盾極其尖銳時代,所作詩文,充滿抗金復國的堅強決心和激烈昂揚之感情,歷來為人所珍視。這些作品,大都散見其孫岳珂所撰金陀粹編中。其詞僅存三首,卻廣為傳誦。其傳詳見宋史卷三百六十五,有岳忠武王集。,于謙,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漢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錢塘縣人。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明英宗時期,因得罪王振下獄,后釋放,起為兵部侍郎。土木之變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鈺監國,擢兵部尚書。于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師,督戰,擊退之。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英宗得歸。天順元年因“謀逆”罪被冤殺。謚曰忠肅。有于忠肅集。于謙與岳飛、張煌言并稱“西湖三杰”。,張煌言,張煌言(16201664),南明儒將、詩人。字玄著,號蒼水,漢族,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崇禎舉人,官至南明兵部尚書。南京失守后,與錢肅樂等起兵抗清。后奉魯王,聯絡13家農民軍,并與鄭成功配合,親率部隊連下安徽20余城,堅持抗清斗爭近20年。至清康熙三年,見大勢已去,隱居不出,被俘后遭殺害。其詩文多是在戰斗生涯里寫成,質樸悲壯,充分表現出作家憂國憂民的愛國熱情,有張蒼水集行世。,西湖增輝,在杭州西湖北山棲霞嶺麓埋葬著宋代民族英雄岳飛和南山三臺山腳下的明代民族英雄于謙墓祠,兩處墓祠遙相呼應,如雙璧輝映,形成西湖南北兩處勝景,故清代詩人袁枚說:“賴有岳于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如果再算上張蒼水,又被世人譽為“西湖三杰”。他們的命運也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是抗擊外來的侵略,然而在腐敗的封建社會,個人的命運似同草芥,即便他們奮不顧身,義無反顧地想扛起沉重的歷史,卻無力扭轉個人的悲劇,扛不動名、利、勢、欲的暗算,回想這樣的詩句:“國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師:日月雙懸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結果張蒼水求仁得仁,西湖上多了一個民族英雄之墓,西湖有了這三個墳,不僅使西湖山水生色,并且為民族增光,尤其是對于愛國主義教育也起了很大的作用。畢竟,社會是需要一種精神傳承的,所以耿勇的“杭鐵頭”精神值得我們保持和發揚光大。做人不計較個人得失,甚至舍生取義而不悔,這才是大丈夫所為。如文天祥說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但他們的死重于泰山。想干一番利國利民的事業,發揚先祖優良傳統,首先要記住,千錘萬擊也罷,烈火焚燒也罷,對人生路上的種種挫折磨難,一定要坦然面對。正如在即將面臨國破家亡的緊急關頭,對故鄉小家的深愛激發起了人們對民族國家的厚愛,同樣在非典凌虐時期,我們親身親歷了多少感動人心的場面:我們的白衣天使衣不解帶、不顧危險地奮斗在第一線,社區干部帶頭通宵堅守在隔離區,他們不計個人得失、忘我的、一心一意地為群眾工作,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岳忠武王祠 匹馬南來渡浙河,汴城宮闕遠嵯峨。 中興諸將誰降敵,負國奸臣主議和。 黃葉古祠寒雨積,清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別朱仙鎮,不見將軍奏凱歌。 詠煤炭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后心。 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除夜宿太原寒甚 寄語天涯客,輕寒底用愁。 春風來不遠,只在屋東頭。,傳世詩篇,大家知道岳母刺字這個故事嗎?,關于岳母刺字的圖片,關于岳母刺字的故事,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 岳飛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 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 姚太夫人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 岳飛解開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請母親下針。 姚太夫人問:孩子,針刺是很痛的,你怕嗎? 岳飛說:母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么,如果連針都怕,怎么去前線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然后用繡花針刺了起來。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后背上。 母親的鼓舞激勵著岳飛。岳飛投軍后,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贊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后來成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歷代人民所敬仰。,于謙古詩 詩句 兩袖清風 (明于謙) 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語短長。 賞析 (倡廉)于謙主張居官清正廉潔,不沾不貪,只求人民群眾不指戳脊骨梁。用比喻的方法寫得很生動。,甲辰八月辭故里,明 張煌言 國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師。 日月雙懸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慚將赤手分三席,敢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車東浙路,怒濤豈必屬鴟夷!,于謙祠 于謙銅像上面的牌匾,張公蒼水墓道 張蒼水坐像,忠烈千秋,請同學們觀看關于西湖三杰的視頻,請大家看人自然社會第八課 西湖三杰第16頁到第17頁。等會,可要問問題哦!,謝謝!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