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六年級人·自然·社會第7課 探尋祖先生活的痕跡 課件(35張ppt).ppt
探尋祖先的生活痕跡,浙江省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濕潤,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我們的祖先很早就在這里生息繁衍。你們知道迄今為止,考古人員是在哪兒找到我們祖先最早打制的石器呢?浙江省內首次發現的古人類化石,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分別是在哪兒呢?距今有有多少年呢?請你帶著問題學習課文。,第八課 探尋祖先生活的痕跡,目錄,跨橋文化,土馬坎 烏龜洞的“建德人” 河姆渡晚期文物,安吉縣溪龍鄉上馬坎地點在華東地區也是重要的舊石器地點,它還是浙江發現的第一個舊石器時代文化地點。試掘中從地層和脫層了的地點共采集到石制品190余件,多數是粗大的礫石制品,包括石片、石核、砍砸器和刮削器,反映出這一地區舊石器工業屬于中國南方舊石器時代主工業,也稱之為礫石工業或礫石石器文化。專家們一致認為:這一發現將浙江省的人類活動歷史上溯到了12萬年前,擴大了中國舊石器南方主工業的分布范圍,而且也將黃河流域人類遷徙路線延伸到了臺灣.,上馬坎,2004年10月,浙江省考古所和安吉縣博物館正式對安吉縣溪龍鄉溪龍村的上馬坎遺址開展發掘工作。考古人員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共發掘了100平方米,發掘深度達九米,出土石制品430余見,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石球、石椎、手鎬、尖狀器等。 上馬坎遺址的層次分布很清晰 ,自表土以下的褐色黏土層、稀網紋紅土層 、網紋紅土層、礫石層都發現有人工打造的石器,顯示出古人類在這一帶的活動相當頻繁,而且延續時間長。由此考古學家推測,浙江大地至少在80萬年以前已有古人類生活。 上馬坎遺址的發掘成果為研究現代人起源與文化的關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資料,對中國南方就時期的研究具有重大意義。,上馬坎的“舊石器”,同學們看了上馬坎的“舊石器”后有什么感想?請四人小組在一起討論一下。,小討論,我看了上馬坎的“舊石器”以后覺得。,晚期:約前4000前3300年。夾砂紅陶、紅灰陶數量最多。前段的泥質紅陶外壁紅內壁黑,常施紅陶衣;后段的泥質紅陶表里色澤一致,很少施陶衣。沿用繩紋,出現鏤孔紋飾。,河姆渡晚期文物,烏龜洞遺址,舊石器時代。位于建德縣李家鄉新橋村。1974年冬,在建德縣李家鄉新橋村烏龜洞,發現一枚人的犬齒化石和浙江第四紀哺乳動物的化石。這枚標本,為右上犬齒。其形態及其出土的層位和古生物資料,屬于柳江人一類的智人類型,其時代大體相當于更新世晚期的后一階段,距今已有五萬年的歷史。,烏龜洞位于浙江省建德市西南部李家鎮新橋村后的山坡上。洞口相對高度約15米,進深7米。在洞內發掘了含化石的上下兩部分地層,上層為紫紅色黏土,下層為黃紅色黏土。1947年,在上部地層出土了一枚古人類的右上犬齒,屬于年齡估計在歲左右的男性,距今約五萬年,由此命名為“建德人”。這是浙江省首次發現古人類化石,增加了智人化石在我國的分布新情況,為研究浙江的史前文化提供了實物依據。 除古人類化石外,這里還出土了很多古動物化石,有獼猴、豬灌、大熊貓,中國犀、水牛、麂(ji第三聲)、野豬、劍齒象、巨貘(mo第四聲)和納瑪象等。 現在,烏龜洞已被辟為“建德人”遺址,并被獲準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烏龜洞的“建德人”,看完烏龜洞“建德人” 后,你能概括出考古人員的研究成果嗎?先小組討論一下。,小問題,高考古人員的成果有:1、。,說說考古人員的成果。,湘湖地區的考古發掘中,以釜、缽、圈足盤、罐為代表的陶器群,不見于江南其他新石器遺址的特殊性器物如線輪等,都說明了跨湖橋文化類型的獨特性。其中出土的陶器,甚至比晚了1000年的河姆渡更為先進。它所在的蕭山湘湖地區,與河姆渡文化只有百里之遙,但兩處文化偏偏沒有傳承關系,這超出了原有對東南沿海地區新石器時代文明的理性期待。,跨橋文化(一),跨橋文化(二),跨橋文化(三),請大家根據圖片,說出石器名稱。,石核,刮削器,尖狀器,石球,石片,跨橋文化(四)之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據專家鑒定距今已有70008000年的時間。今年年初,獨木舟的木質樣品被送到北京大學進行碳14測定,以獲取更加科學的結論。經過幾個月的測定工作,結果已于6月4日出來:獨木舟上提取的樣品木質距今已有8000年。“跨湖橋獨木舟是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已成科學定論。 此前,考古界曾相信,南非出土的一只獨木舟是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經過1990年、2001年兩度發掘,蕭山跨湖橋一直被考古學家證實,其存在時間距今已有8000年,早于浙江省境內著名的性石器時代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跨湖橋遺址被列入了2001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2002年11月,在跨湖橋遺址中,考古人員發現了一條近乎完整的獨木舟。考古學家認為,這時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獨木舟。,跨湖橋“駛出”最古老的船只,獨木舟船頭朝東北,船尾朝西南,非常狹長,接近船尾有一小部分因為損壞而被截掉。船現長5.6米,船身最寬處為53厘米,船體深20厘米,船幫有部分被損壞,因而寬窄不一。再船體凹面內,有多條支撐橫木的痕跡。浙江省考古所專家認為,當時造船的加工工具應該是石蹦,船身上縱向加工過的痕跡非常明顯。 考古學家依據古船所在底層年代來判斷獨木舟所在的年代,推斷出獨木舟的“年齡”約為76007700歲。,1.河姆渡晚期是什么時候? A.前3000年2000年 B.前4000年3000年 C.前40003300年 2.上馬坎在哪兒? A.建德市李家鎮 B.安吉縣溪龍鄉 C.浙江紹興 3.烏龜洞是幾幾年發現的? A.1974年 B.1979年 C.1989年,考題,答對有獎,前有提示! 紅體字,答案:A.,答案: B.,答案: C.,看書時間,五分鐘,請大家把書本合攏,回答著幾個問題。 1、 2004年10月,浙江省考古所和安吉縣博物館正式對安吉縣溪龍鄉溪龍村的 遺址開展發掘工作。 2、 年, 在上部地層出土了一枚古人類的右上犬齒。 3、 位于浙江省建德市西南部李家鎮新橋村后的山坡上。 4、推斷出獨木舟的“年齡”約為 歲。,提問,上馬坎,1974,烏龜洞,7600 7700,所謂碳14斷代法是指利用一件樣品中的碳十四與碳12的含量的比例做為判斷年代的方法;但 由于碳14的含量會因地區、時間與生物種類的不同而有差異,我們不知道一個生物體在它死亡或枯萎時的碳14與碳12的原始含量,自然也就無法依賴碳十四的撿測來作準確的年代判定;碳14斷代法的唯一功能在于在完全相同地域環境下的兩件物品中,判定那一件較古而已 。有信譽的考古工作者是不會單獨用碳14探測的年代作為斷代的根據的;甚至有學者將二十世紀的碳14斷代法譏諷為十三世紀的點金術 (Alchemy)。下列 四則在美國、澳大利亞用碳14的撿測結果,可做為碳14檢測法毫無準確性的證明。,課外鏈接:,答案1,答案2,答案3,答案4,答案1的解答:,檢測一件從夏威夷海域捕獲的活的軟件動物取下的殼,得出的結果是已有2,000年歷史。,答案2的解答:,檢測一件在內華達州從剛被殺死的蝸牛殼,得出的結果是已死亡了27,000年。,答案3的解答:,檢測一件在南極 McMurdo Sound(麥克默多海峽)剛被殺死的海豹,得出的結果是死亡已1,300年。,答案4的解答:,檢測公元十九世紀澳大利亞內陸金礦遺址中發掘的已石頭化的礦工帽與木圍籬,得出的結果是該礦址是6,000年前的遺址。,有一株草進行光合作用時,吸收了二氧化碳,而草又被一只羊給吃了。這只羊過了不久后就病死了,羊的尸體分解出來的碳十四進入了大氣。大氣與海洋接觸時,又把碳十四傳遞給大海,大海又傳遞給了。,植物動物大氣大海。,你知道怎樣來推斷遺址的年齡嗎?這里向大家介紹一種“碳十四斷代法”。 我們知道,在自然界中,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都能產生一種帶有放射性的同位元素碳十四。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動物又吃植物,因而所有生物都含有碳十四。動物時候,尸體分解將碳十四帶進土壤或大氣中,大氣又于海面接觸,其中的二氧化碳又與海水中溶解的碳酸鹽和二氧化碳進行交換。可見凡是和大氣中進行直接或間接交換的含碳物質都含碳十四。如果生物體一旦死亡,碳十四不到補充,其中的碳十四含量就按放射性衰變規律減少,經過5730年減少為原來的一半。因此就可以計算出生物與大氣停止交換的年代,及推算出生物死亡的年代。所以,一切死亡的生物體中的殘存有機物以及未經風化的骨片、貝殼等都可用碳十四來測定年代。,鏈接,欣賞時間,大家這節課有什么收獲?,謝謝大家,我的課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