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一年級下冊美術《民間玩具》教案1.doc
民間玩具教案教學目標:1、初步了解和接觸一些民間美術的知識。2、培養對中國民間藝術的興趣。3、提高藝術鑒賞力和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點:讓學生初步了解中國民間玩具及部分玩具的象征寓意。教學難點:是啟發學生初步認識、感受中國民間玩具的藝術風格和特點。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二、講授新課:(一)導入階段:1、請同學談談自己對民間玩具的認識,及自己所見所知的民間玩具。2、請同學分組討論一下課本中的民間玩具。自己喜歡哪一件或分析某件作品的特色(造型、色彩、象征寓意等)。(二)發展階段:1、教師分析課本中玩具。泥掛虎,在中國陜西省的鳳翔縣,有一種人們非常喜愛的玩具泥掛虎。關于泥掛虎也有一個離奇的傳說:明太祖朱元璋曾在鳳翔的六營扎寨,軍營里有一個會做泥人的老兵,經常帶領大家做泥面具。一次,敵兵偷襲軍營,老兵就讓大家戴上被畫得面目猙獰的面具迎戰,沒想到竟嚇退了敵兵。后來老兵留在了鳳翔繼續做他的泥面具。傳說中的泥面具,就是現在鳳翔的泥掛虎。這里的嬰兒滿月時,外婆一定要送一個最大的泥過虎,以虎來辟邪,希望孩子平安無恙,長得虎虎實實。2、欣賞、掛虎、風箏、空竹、不倒娃、陀螺系列等作品,并談談各地民間玩具的創造者們,為什么要借助老虎的形象,制作各種不同的玩具。小結:通過以上所欣賞的古今中外民間玩具作品得知,它們在造型色彩上都有獨到之處,看似簡單卻寓意深刻,實際上卻包含著勞動人民的創造才能。所以一直以來深受人們喜愛。小狗、小貓、小雞,是小朋友最喜歡的動物,也是民間玩具中經常表現的對象。課后拓展:利用各種方法收集古今中外有關民間玩具的資料,利用木塊、泥土等材料制作喜歡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