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科學第3單元《天氣》知識點
三 天氣一、我們關心天氣1.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的天氣可能不一樣;同一地點、不同時間的天氣也可能不一樣;不同的天氣跟我們生活息息相關。2.天氣指的是一個地方在某一短時間里 大氣的冷暖、陰晴、雨雪以及風等情況;這些情況是可以觀測和記錄的。3.我們的地球被一層大氣圈包圍著,我們觀察到的各種天氣現象都是發生在大氣圈中的自然現象。4.天氣狀況總在不停地變化著,有時變化非常迅速,有時候變化比較緩慢。5.了解天氣變化對我們的生活和學習非常重要,我們可以利用感官和一些工具進行觀測、了解并記錄天氣變化的信息。6.科學家利用工具觀測天氣、發現規律,告訴我們天氣可能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做出天氣預報告訴我們天氣可能發生什么樣的變化。7.制作天氣日歷 是我們長時間堅持觀察記錄天氣的好方式。8.天氣日歷中我們一般要注明日期、天氣現象等重要信息;要堅持每天觀察,真實記錄。二、認識氣溫計1.太陽是地球獲取熱量的最主要來源。2.溫度是觀察和記錄的重要內容,常用的溫度單位是攝氏度,用表示。3.測量溫度的儀器叫溫度計,測量氣溫的溫度計叫氣溫計,也叫寒暑表;測量體溫的溫度計叫體溫計,測量水溫的溫度計叫水溫計;它們的結構功能是有區別的,都是利用物體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4.天氣冷熱每個人的感受常常不一樣,我們可以用氣溫計準確測量。測量周圍空氣的溫度,可以知道我們所在區域的氣溫。5.氣溫計上有液泡、液柱、刻度、單位符號等信息。6.除了常用溫度計,根據不同的需求,人們還會使用到雙金屬溫度計、電子溫度計、紅外線溫度計。7.使用溫度計前要注意觀察溫度計的量程,使用時要將液泡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讀數時要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讀數時溫度計仍須和被測物體接觸,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三、測量氣溫1.要知道氣溫是多少,或者了解一天中氣溫是怎么變化的,需要我們利用氣溫計進行測量。2.在使用氣溫計測量氣溫時,要將氣溫計懸掛在陽光照射不到且空氣通暢的空氣中,讓氣溫計保持干燥,等示數穩定后再讀數,讓視線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選擇一天中的五個時間點測量氣溫,將測量數據繪制成柱狀圖,更加方便我們了解一天中的氣溫變化。4.天氣預報通常會報一天24小時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一天中的氣溫最高值一般出現在下午2 到3時,最低氣溫一般出現在清晨日出前。5.只有嚴格按照氣溫計使用的方法進行測量,測得的氣溫數據才科學。6.氣象站里氣溫的測量是在百葉箱里進行的。通常百葉箱的垂直距地高度為3米,分別在凌晨2點、早8點、午后14點、晚20點各測量1次,并取這4次的平均值。四、測量降水量1.除了下雨,雪和冰雹也是降水的形式。2.地球上的水蒸發到空氣中后,有時會形成降雨,再回到地球表面。3.我們可以用雨量器來測量降水量的多少。4.制作簡易雨量器時,我們應該選擇直簡透明的杯子,在杯子外壁貼上刻度條(從底部貼起,以毫米為單位),刻度條的零刻度線要與容器內部的底面對齊,刻度條外面貼上透明膠帶紙,用來防水。5.用簡易雨量器測降雨量時要將雨量器水平放置,待液面穩定后再讀數,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平行,記錄數據時要以“毫米”為單位。6.降雨量等級標準通常分為6級,根據一個地方24小時降雨量的多少進行劃分:0.19.9毫米為小雨,10.024.9為中,25.049.9為大雨,50.099.9毫米為暴雨,100.0249.9毫米為大暴雨,250.0毫米以上為特大暴雨。7.氣象站中使用的專業雨量器與我們的簡易雨量器結構和精準度都有所不同。8.要測量-場雪或者冰省的降水量,人們可以把雨量器中的雪或者冰雹融化后進行測量。五、觀測風1.觀測風的時候,我們主要觀測它的大小和風向。2.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我們可以利用地面的物體、風旗、風向袋等知道風的大小與方向。3.制作簡易風旗時,我們要選擇薄而輕的布,這樣制作出的風旗才能更準確的進行測量。制作簡易風向標時,要注意風向標能夠靈活轉動。4.風向是風吹來的方向,通常用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8個方位來描述。5.我們常用蒲福風力等級表記錄風速。6.夏季臺風是一種風力較大的風,很 有可能對我們的生產與生活帶來危害,但臺風時也能給炎熱的夏天帶來降溫、降雨。7.當風力等級較大時,我們要減少戶外活動:如果在戶外活動要注意安全。8.氣象站使用專業的風向標和風速儀進行測量風速和風量。六、觀察云1.云是小水滴或小冰晶浮在空氣中形成的,云的多少與天氣關系很大,我們要學會看云識天氣。2.云不能像風樣借助風向標和風速儀進行觀測,也不像降雨量一樣可以進行測量。3.天空中的云主要有三種形態:大團、堆積的云,均勻成層、灰色似霧的云,纖維、羽毛狀的云。4.天空中陽光明媚,只有少量的云記錄為晴;天空中云比較多,有時可以看到太陽,記錄為多云;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陽,記錄為陰。5.我們可以用適當的符號觀測記錄天的云量。七、整理我們的天氣日歷1.對天氣日歷所記錄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天氣,了解天氣變化的一此規律。2.通過統計天氣日歷中晴、多云、陰的天數,我們就可以知道這一段時間中,最常見的天氣是哪一種。3.通過統計天氣日歷中哪天風速最大,刮風和不刮風的天氣有幾天,我們就可以知道這段時間中風的情況。4.通過分析天氣日歷中氣溫柱狀圖,找出這段時間內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以及氣溫是怎樣變化的。5.通過分析天氣日歷中水量柱狀圖,找出這段時間內降雨和不降雨的天氣,可以了解這段時間內降雨量最大是多少。6.通過分析天氣日歷,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描述這段時間的天氣變化,我們可以通過云量、氣溫、風速、風力、降水量等方面進行描述天氣。7.地球上有些地方四季變化分明,有些地方四季如春,有些地方常年干早,有些地方常年炎熱,有些地方常年寒冷。8.一個地方長期的天氣平均狀況叫氣候,與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9.二十四節氣歌是為便于記憶,由我國古時歷法中二十四節氣而編成的小詩歌。八、天氣預報是怎樣制作出來的1.未來的天氣狀況是可以預測的,天氣預報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2.天氣預報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氣象部門制作并發布的。3.制作氣象預報主要的步驟:數據收集、數值天氣預報、氣象員做出預報、天氣會商、發布天氣預報。4.天氣預報的內容包括一個地區或城市未來-段時期內的陰晴雨雪,降水量,最高、最低氣溫,風向和風力,特殊的災害性天氣等信息。還包括紫外線指數、感冒指數、穿衣指數、洗車指數等。5.天氣預報就時效的長短通常分為三種:短期天氣預報(23天)、中期天氣預報(49天),長期天氣預報(1015天以上)。中央電視臺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氣預報。6.分布在全球各地的衛星、雷達、地面觀測站、探空氣球等觀測儀器是目前天氣預報主要的數據來源。7.天氣預報制作完成后,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站、公共顯示屏、手機APP等向社會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