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知識點總結(3頁).docx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知識點總結第一單元冷和熱第一課冷熱與溫度1.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2.光憑感覺是無法準確判斷出物體的溫度的:(溫度計)可以準確測定物體的溫度。3.溫度計的使用方法:溫度計是易碎品,使用時要輕拿輕放。拿溫度計時,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上端。在測量液體的溫度時,溫度計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沒在液體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側壁。要等溫度計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時才能認讀,并且要讓視線與溫度計液柱的頂端保持水平。4.杯熱水的降溫規律是(由快到慢)5.生活中常見的溫度計有(電子水溫計)、(電子體溫計)、(干濕溫度計)、(紅外線感應溫度)等。第二課熱脹冷縮1.酒精燈的使用方法:打開燈帽,將燈帽豎放在燈旁。用點著的火柴從燈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點燃酒精燈。把被加熱物體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熱。加熱完成后,用燈帽自燈芯右上方斜向蓋滅火焰,然后取下燈帽再蓋一次。2.絕大多數物體在受熱時,體積會(膨大)受冷時,體積會(縮小)。這種現象叫作(熱脹冷縮)。3.生活中物體熱脹冷縮的現象有:圈的乒乓球放到熱水里能夠復原。夏天架電線時,電線不能拉得太緊。輪胎在夏天容易爆胎等。第三課水受熱以后1.冰受熱后從固態變成液態,這種現象叫作(融化)。2.冰融化過程中的溫度變化情況是:融化前溫度(持續上升),融化時溫度(保持不變),融化后溫度(持續上升)。3.在一般情況下,水受熱后,體積會(變大),當溫度升高到(100)時,水會沸騰,并產生大量氣泡,此時溫度將(不再升高)。水沸騰時的溫度叫作(水的沸點)。第四課水遇冷以后1水蒸氣遇(冷)后從氣態變成液態,這種現象叫做(凝結)2.在一般情況下,當溫度降低到(0)時,水會結冰。水結冰時,體積會(膨脹).3.水是在自然界中能以(液態)、(氣態)、(固態)三種狀態存在的物質。當外界溫度發生變化且達到一定程度時,水會從一種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狀態。第二單元地球、月球與太陽第五課地球1.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根據月食的形狀變化推測地球是(球形)物體。2.1961年,人類發射了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宇航員(加加林)從太空看到了地球一顆藍色的星球。3.像地球這樣,自身不發光,圍繞太陽運行,且質量足夠大的天體,被稱為(行星)。4.(地球)表面有液態的水,溫度適宜,是太陽系中目前唯一已知有生物,特別是有高級智慧生物的行星。5.從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照片上白色部分可能是(云層、冰川);藍色部分可能是(海洋);咖啡色部分可能是(山地、沙漠);綠色部分可能(耕地、森林和草原)。第六課月球1.400多年前,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遠鏡觀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眾多的(環形山)、(高地)和(“月海”).2.月球表面的環形山大部分是由(來自宇宙的流星撞擊)而形成的。3.在宇宙中,環繞行星運行的天體被稱為(衛星).(月球)圍繞地球運行,是地球的衛星。4.世界上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是美國的(阿姆斯特朗).5.月球上沒有(空氣)和(水分),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6.月球自己并不發光,但能夠反射(太陽光)。第七課太陽1.太陽是一個自身能發光、發熱的氣體星球,天文學家把太陽這樣的星球稱為(恒星)。2.(太陽)是銀河系中一顆普通的恒星,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恒星。3.太陽離地球約有(1.5億)千米。4.陽光照射到地面上,陽光與地平面的夾角就是(太陽高度角),可以表示太陽的高度。第八課太陽鐘1.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方向的變化規律是(由西到東),影子長短的變化規律是(由長變短再到長)。2.太陽的(位置)和(高度)決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長短。3.天中最短的影子出現在(中午)。4.古代人早就注意到太陽的移動與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有關系,而且這種變化是有規律的,于是制造出了計時工具。這一類計時工具在西方被稱為(“太陽鐘”),在中國被稱為(“日晷”)。第三單元昆蟲第九課龐大的“家族”1.至今,科學家已經發現了約150萬種動物,其中數量和種類最多的是(昆蟲),約占動物總數的80%。2.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一對觸角), 胸部有(三對足), 多數有一或兩對(翅)。3.(甲蟲)是數量最多的昆蟲,它們身體外部有硬殼,前翅質地堅硬,角質化。4.身邊常見的昆蟲有(蜜蜂)、(蝴蝶)、(螞蟻)、(蜻蜓)、(螳螂)等。第十課養昆蟲1昆蟲的一生在(形態)、(生活習性)方面會有很大的不同,我們可以通過飼養昆蟲來了解它。2.蠶卵是(橢圓)形的,呈(淡灰)色,中間凹陷。剛出殼的小蠶,全身烏黑,布滿細毛,形似螞蟻,因此叫(蟻蠶) ,只有兩三毫米長。3.蠶的一生分為(蠶卵)、(蠶,即幼蟲)、(蛹)、(蠶蛾,即成蟲)四個階段。第十一課探究昆蟲的奧秘1.除了通過觀察、分析和整理觀察日記,我們還可以通過(實驗)探究昆蟲更多的奧秘。2.盡可能多的提出問題,因為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活動的(起點)。3.選擇能夠(研究)的問題,實驗設計要(合理)。第四單元繁殖第十二課用種子繁殖1.種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種子就是一個新生命,只要落在適合的環境里,它就能生根、發芽,長成一株新的植物。2.蠶豆是(雙子葉)植物,種子是由種皮和胚組成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葉)。3.玉米是(單子葉)植物,種子的胚由(胚乳)、(胚根)、(胚芽)和(子葉)構成。4.無論種子怎么擺放,發芽后總是根(朝下),芽(朝上)5.有(空氣)、(適當的溫度)和(水),種子才能萌發。6.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有很多:蒲公英借助(風力)傳播種子;椰子依靠(水力)去“旅行”;鬼針草依靠(人類和動物)傳播種子;野櫻桃靠(鳥類或其他動物)傳播種子;鳳仙花傳播種子的方式是(自身“彈射”) .第十三課用根、莖、葉繁殖1.植物除了用種子繁殖外,還可以用(營養器官)來繁殖。2.寶石花、蘆薈是用(葉)進行繁殖;胡蘿下、紅薯是用(根)進行繁殖;吊籃、菊花是用(莖)進行繁殖。2.人們利用有些植物的根、莖、葉在自然條件下就能夠進行繁殖的特性,創造了(扦插)和(嫁接)等人工營養繁殖的方法。第十四課動物的繁殖1.在自然條件下 ,大多數動物通過(雌雄結合)產生后代。2動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產)以及(哺育)等一系列復雜的行為,這些行為都是動物與生俱來的本領。3.動物求偶的方式多種多樣,如(雄蛙鳴叫)、(孔雀開屏)、(角馬搏斗)、(彈涂魚“跳舞”)等。4.像 魚和鳥那樣產卵或下蛋的繁殖方式叫(卵生)。像人、馬、貓等哺乳動物那樣直接生出小動物的繁殖方式叫(胎生)。第五單元生物與環境第十五課生物與非生物1.有生命的物體稱為(生物)2.所有的生物都會生長變化,會繁殖、會對環境變化作出反應,幾乎都需要水、空氣、溫度、陽光。3.生物的生存離不開(非生物)。第十六課動物的庇護所1.和我們人類一樣,動物也有自己的家,如(松鼠的洞)、(燕子的窩)、(黃鱔的穴)、(蜜蜂的巢)等。2.大自然為植物提供了生存所需要的水、空氣、溫度、陽光和土壤,還為動物提供安家所需要的(各種材料)。3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環境)里。第十七課環境變化以后1.生物要依賴(環境)生存,大自然中的非生物因素總是在不斷地變化,為應對某些變化,生物有自己適應(環境)的方式。2.當季節更替時,生物適應環境的方式很多,如(雷鳥會變換羽毛顏色)、(北極狐的毛色和毛量會發生變化)、(麻雀的脂肪和毛量會發生變化)、(秋季一些樹木的葉子會變黃、 飄落)等。3.自然環境在不停地發生變化,有緩慢的、有規律的(氣候變化),也有急速的(天氣變化), 還有海嘯、火山噴發、隕石撞擊這些(災害性事件)。4、環境的變化,除了自然原因以外,還有(人為)原因,如(砍伐森林)、(城市擴張)、(工業污染)、(海洋污染)等。當生物無法適應環境變化時,等待它們的只有(死亡)5.有些魚類需要在不同的水域進行周期性的遷徙,以保證它們的正常繁殖或越冬,這種行為被稱為(洄游)。魚道是供魚類洄游通過水閘或大壩的(人工水槽
- 關 鍵 詞:
- 蘇教版 四年級 下冊 科學 知識點 總結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