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3.3《用水測量時間》課件(陜西市級優課).pptx
用水測量時間,古代的水鐘,水鐘在我國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據滴水的等時性原理來計時的工具。滴水記時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特殊容器記錄水漏完的時間(泄水型);一種是底部不開口的容器,記錄它用多少時間把水接滿(受水型)。我國的水鐘,最先是泄水型的,后來發展到泄水型與受水型同時使用。,受水型水鐘,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圓筒,使得浮標隨水量的增加而逐漸上升,從而顯示流逝的時間。,泄水型水鐘容器內的水面隨水的流出而下降,就可以測出過去了多少時,通過觀察,你能解答下面的問題嗎? 1、古代的水鐘分為幾種? 2、它們是如何報時的? 3、“水鐘”的制作必須解決什么問題?,受水型和泄水型,通過水流保持固定的速度測量時間,水流的速度、水量的多少、漏水孔的大小,實驗要求,1、 用一個量杯量50毫升水。 2、漏杯蓋子打個小孔,把漏杯固定在鐵架臺合適的位置,漏杯蓋的正下方放另一個量杯。 3、用手按住漏水孔,再把量好的50毫升水全部倒入漏杯中,然后松開手指讓水流入量杯中,同時計時,當積聚到20毫升水時停止計時,把時間記錄在“實驗記錄單”中。,實驗一:在瓶子中裝滿50毫升水,觀察并記錄從瓶中漏出10毫升水需要多少時間?重復觀察幾次并記錄。溫馨提示:分工合作,細心操作,仔細觀察,認真記錄。,實驗二 :用剛才的瓶子裝50毫升水,同樣讓水從瓶蓋的小孔中漏出,并用量杯接住從瓶中漏出的水。測量積聚20毫升水需要多少時間?溫馨提示:1、先推測,把推測的結果記錄下來,再動手實驗。 2、分工合作,細心操作,仔細觀察,認真記錄。,實驗三:用同樣的漏杯裝50毫升水,同樣讓水從瓶蓋的小孔中漏出,并用量杯接住從漏杯中漏出的水。如果漏完全部的50毫升水,需要多少時間?我們的推測準確嗎?溫馨提示:1、先推測,把推測的結果記錄下來,再動手實驗。 2、分工合作,細心操作,仔細觀察,認真記錄。,為什么50毫升全部漏完比漏20毫升需要的時間相差這么大呢?,我們的解釋,原來跟水位的高低有關!水位越高,水流速度越快,當水位很低的時候,水流的速度變得很慢很慢,到最后以滴狀的形式漏水。所以,用的時間也就長了很多!,滴漏的滴水速度與( )和( )有關。,滴漏中水位高低,漏水孔的大小,我們的結論:,思考: 1、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嗎? 2、能讓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嗎?,不是的。越到后面越慢!,可以!我們可以保持漏水孔的大小不變和水位高低不變。,概念,1.在一定的裝置中水保持固定的速度往下流,人們根據這一特點制作水鐘。 2.滴漏的滴水速度與漏水孔的大小和水位的高低有關。 3.漏水孔越大,水流速度越大;水位越高,水流速度越快。,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