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3.5包裝撲克 教案
第五課時:包裝撲克教學內容:課本第42、43頁。教學目標:1、結合撲克包裝的問題,經歷小組合作、實際操作、討論、計算、比較等研究節省包裝紙辦法的過程。2、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和優化。3、活動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成功體驗和經驗,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前準備:每組6盒撲克、直尺,教師準備帶包裝紙的撲克。學具準備:直尺,撲克教學方案:一、談話導入師:同學們,今天各組都準備了6盒撲克。現在請各組測量出一盒撲克的長、寬和高,并計算出它的表面積。學生分組測量、計算,然后交流測量結果。 師:同學們請看老師拿的這盒有包裝紙的撲克,如果不考慮貼在一起的地方,誰知道這盒撲克的表面積和包裝紙的大小有什么關系?學生可能會說:撲克的表面積和包裝紙的面積同樣大。撲克的表面積就等于包裝紙的面積。師:現在老師提一個問題:如果把6盒撲克包裝在一起,怎樣計算需要多少包裝紙呢?學生可能會說:先把6盒撲克放在一起,測量出長、寬和高,再計算。學生想不到,教師引導。二、探究新知師:好!現在請各小組同學合作,用6盒撲克實際擺一擺,看有幾種擺放方式。學生小組合作擺撲克。教師巡視。師:請各組說一說可以怎樣擺放。可能出現的方式有:(1(2(3(4(5如果出現擺放不整齊的方式,教師告訴學生這樣不宜包裝,一般都不這樣擺放。 師: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的擺放方式!大家仔細觀察一下,這些擺放方式有什么特點?學生可能回答:前兩種擺放都是一層的,第三種和第四種都是兩層的。前兩種都不容易包裝,第三種和第四種包裝起來要好一些,第五種方式更容易包裝。師:這幾種方式各有各的特點。那你們估計一下,那種包裝方式更節省包裝紙。學生觀察、思考。學生可能回答:把6盒撲克摞在一起可能會省一些。前兩種肯定費紙。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小組合作測量、計算等活動的過程,培養學生動手測量、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合作意識。 師:到底哪種方式更省包裝紙呢?下面我們還是實際測量、計算一下。剛才,同學們都認為前兩種費紙,我們就放棄了。現在我們來測量、計算后面三種。教師用課件出示教材第42頁的三種擺放方式。師:請小組同學分工、合作,先用你們手中的撲克按圖片上的擺放方式擺好,再測量出有關數據,計算出表面積,將數據填入書上43頁的表格中。學生動手測量、計算、填表。教師巡視指導。設計意圖:通過對實際測量和計算的結果的比較,使學生意識到,將物體的大面積重合時,最省包裝紙師:誰來說一說你們測量和計算的結果?學生匯報,教師重點關注測量“高”的過程和數據。師:哪種包裝方式用紙少呢?生:把6盒撲克摞在一起最節省包裝紙。 師:剛才我們把6盒撲克擺放在一起,想出了幾種不同的擺放方式,通過測量、計算,我們知道了把6盒撲克摞在一起最省包裝紙。如果想包裝8盒撲克,有幾種擺放方式?哪種包裝方式更省包裝紙呢?小組同學合作,擺一擺、算一算。學生小組合作擺撲克、測量。教師巡視指導。設計意圖:給學生創造小組合作利用已有的經驗解決新問題的空間 師:誰來說一說你們是怎樣做的,結果是什么?各組可能有不同的做法。(1我們先看有幾種擺放方法,在合作測量、計算。(2我們先測量8盒摞在一起的,再測量兩個其他的結論:把8盒摞在一起更節省包裝紙。 師:通過6盒撲克、8盒撲克這樣擺放更省包裝紙的研究,我們發現:把它們摞在一起包裝更省包裝紙。觀察擺放方式,如果不計算,你能從直觀上說明一下這個結論的合理性嗎?生:這樣擺放,磁帶的大面都重疊,所以就省包裝紙。學生說不出,教師參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