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版三年級下冊美術12《巧變虛形與實形》教案(廣東縣級優課).doc
巧變虛形與實形教學設計教材 嶺南版小學美術第六冊第12課教學課時 1課時教材分析:第四單元“百變剪紙樂園”中安排了剪團花,巧裝飾巧變虛形與實形兩課學習內容,旨在引導學生學會巧妙運用剪紙、折紙的形式美感和表現手法進行從平面到立體的構成設計。由于巧變虛形與實形是第二課,所以對于簡單的剪紙、鏤空學生也不會陌生,讓學生通過分割剪貼、重新組合成富有虛實變化對稱的剪紙畫面,感受正負形相互借用而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激發學生對藝術探討的樂趣,并在紙工游戲中發展形象思維、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學生分析:在前一課學生學習了剪團花,對于折疊鏤空剪紙已經有所嘗試,在此基礎上,進行平面分解對稱構成,完成正負形圖案的練習,在操作上應該難度不大,但要做到對稱構成還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細心的作業態度,構成方法還需要逐步引導。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能夠了解和掌握平面分解、對稱構成的規律和方法,并剪貼出具象或抽象的對稱、生動、有趣的正負形畫面。過程與方法通過游戲、欣賞、對比、等環節的學習,了解正負形構成的藝術形式,掌握構成方法及規律。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讓學生對正負形畫面產生興趣,感受到有趣的畫面在生活中的應用以及所帶來的樂趣。布置作品展區營造藝術氛圍,充分感受正負形圖案的美感。教學重點:感受正負形構成的藝術形式,并剪貼出對稱的正負形畫面。教學難點:掌握正負形的構成規律及方法,創造出具象或抽象的對稱、生動、有趣的正負形畫面。教學理念及策略: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針對本教材、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會運用設疑、觀察、對比的學習方式來引導學生,通過欣賞、觀察比較幾組作品,讓學生理解正負形對稱構成的規律和方法,讓作品具有正負互補、對稱的節奏之美。教師課前準備:課件、學生作業用紙、剪刀、固體膠、“虛實對稱之美”作業展板一塊。 學生課前準備:熟悉本課教學內容作業要求:基本要求-能根據自己的能力創作一幅抽象對稱的正負形構成畫面。較高要求-能根據自己的喜好創作一幅具象或抽象的對稱、有趣、獨 特、美觀的正負形構成畫面。個性探究:能創造出對稱的、立體的虛實形畫面。巧變虛形與實形分解 對稱構成正負圖形板書設計正負形圖正負形圖正負形圖正負形圖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一游戲導入1、黑板上有四個虛形,老師隨意拿出一個實形,讓學生猜一猜是黑板上第幾個形狀?(生答) 老師把它放入虛形,再把它倆重新組合從左往右翻轉一下,出現一個新圖案(完整的花瓶造型),另外三個請同學也上來試試?(學生擺放) 2、這幾個新圖形你感覺如何?(學生談自己的感受)找出它們的共同特點(對稱),這種構成的方法是對稱構成(板書:對稱構成、分解),分解后的兩部分分別叫虛形與實形(板書:虛形、實形)也可以稱為正形與負形,所以最終的圖形也可稱為正負圖形(板書:正負圖形)。通過分解、運用對稱構成的方法便可以制作出這些有著特殊視覺效果的正負圖形。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過程,也是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學生猜一猜、試一試初步了解正負形構成圖案。并描述對虛實、對稱構成圖形的初步感受。在老師引導下認識虛形與實形。把長方形分解后再重新組合就出現了一個新的圖形,學生會覺得非常有趣!及時讓學生親手嘗試拼擺對稱的正負形圖案,讓學生初步產生興趣,同時也了解了對稱構成方法、認識了虛形與實形,有助于后面的教學。二認識與欣賞1、屏幕上的圖形你們能分別出哪個是虛形、哪個是實形嗎?(課件:小紅人剪紙作品)這是呂勝中藝術家的剪紙作品小紅人,你們覺得她的動態像什么?(學生回答)這個有著中國民間文化特色的小紅人是呂勝中藝術作品中的一個代表性的符號,他在剪紙作品的基礎上,又創造出了備受世界矚目的藝術作品(課件顯示雕塑作品:形與影)你們覺得它還是一件平面的藝術作品嗎?感覺如何?(學生談感受)它不僅虛實互補、對稱有趣,而且更具強烈的立體效果,所以作品有一種神秘、深遠的感覺。2、再欣賞另一件(課件:小紅人肚子上再次鏤空的雕塑作品)大家感覺如何?在實形上再次分解出實形,原來的實形又成了虛形,虛實相應,作品更加有趣。原來在正負形上再次分解可讓圖形更加豐富有趣。學生說說自己的看法。此環節可鞏固學生對虛形與實形的認識。引導學生欣賞優秀正負形構成作品,再次感受對稱的正負形圖案的節奏美感。通過欣賞了解到在虛形與實形上多次分解可使畫面更加豐富有趣。三構成方法1、請看分解一次和分解多次的兩個圖形效果,你們喜歡哪個(學生談感受)?看看分解多次的正負形圖案的分解過程(課件:多次分解的過程)。再看另一張分解次數、形狀相同只是布局不同正負形構成圖案和這張對比效果又如何(學生談自己的感受)?(課件展示)原來分解時要注意大小和主次,最終的效果才會美觀。2、請兩個學生和老師用接力的形式完成一幅正負形構成的圖形 (學生上來嘗試)。做完后要擺一擺、看一看,再加以調整,確定好位置再進行粘貼就可以完成作品了。如果不小心就會出現這樣的狀況(課件顯示兩張正負形構成的圖案,其中一張粘貼錯誤,導致畫面不對稱)所以做到對稱,要做到一看、二擺、三貼 。3、再看這兩張正負形構成的圖案,你覺得哪個效果更好(課件顯示:兩幅色彩對比不同的正負形構成圖案)?為什么?(學生說自己的感受)選材時要注意色彩對比鮮明。4、看兩張圖,表現的是什么?(課件:蝴蝶和幾何形構成的圖)蝴蝶一眼就能認出,而幾何形圖案大家卻遲疑了,這種表現具體物體或事物形象的稱為:具象圖形,幾何形圖形組成的稱為:抽象圖形。學生觀察、對比并說說自己的觀點。讓學生自己通過四組作品的觀察、對比了解到分解圖形時要注意大小、主次;選擇材料時要注意色彩對比鮮明;創作粘貼時要一看、二擺、三貼;了解具象構成和抽象構成。幾個知識點都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比較、探究得出的結論,所以印象必定深刻。另外學生和老師一起接力完成一件作品,這種活動形式可以吸引全班學生的注意力。四作業練習1、現在大家都來動手試試吧!基本要求:能根據自己的能力創作一幅抽象的對稱正負形構成畫面。較高要求:能根據自己的喜好創作一幅抽象或具象的對稱、有趣、獨特、美觀的正負形構成畫面。2、巡回輔導,發現問題及時糾錯。學生作業,輕音樂中進行練習。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不同的作業要求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發展的空間。五、作業評價1、舉行“虛實對稱之美”作品展,同學把自己完成的作品貼在展板上。2、請發表意見的同學把自己的星星貼在最喜歡的作品上,并簡述喜歡的原因。可從這兩方面 進行評價:A這幅作品是否由正負形對稱構成?B你覺得還有什么地方需要調整嗎?同學把自己完成的作品貼在展板上。按評價要求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后的作品展是給學生一個展示的臺階,也是本節課學習情況的一個反饋。讓發表意見的同學把自己的星星貼在自己最喜歡的作品上,可以促使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學會用較為專業的術語進行評價,并在評價的過程中有所收獲。六、小結與拓展1、今天的學習大家覺得有趣嗎?課后還可以做一些嘗試,除了制作方形對稱的虛實形畫面,能不能創作其他形狀的畫面呢?(課件:圓形、三角形、立體造型等)2、除了今天我們學習的對稱構成正負形畫面,還有一些不對稱的正負形圖案(課件展示一些優秀作品),它們被運用于一些海報、標志、雜志插圖等等,大家課后可以關注更多有關正負形構成圖案,嘗試練習,讓無限的創意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無窮的樂趣。學生欣賞作品。通過小結,讓學生明白今天所學的知識還只是一小部分,還有太多的知識等著他們去探索、去嘗試。通過對優秀作品的欣賞明白創意可以帶來無窮的樂趣。9
- 關 鍵 詞:
- 巧變虛形與實形 嶺南 三年級 下冊 美術 12 巧變虛形 教案 廣東 縣級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