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科學12《動物·人》教案(遼寧部級優課).docx
蘇教2017課標版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動物與植物第12課動物人教學設計【教材分析】 本課是江蘇教育出版社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最后一課。本單元提出“世界是物質的”主題是設計本冊教材的核心思想。在認識了石頭與泥土、水、空氣之后,本單元的設計圍繞地球環境的又一重要組成部分生物圈展開。神奇的大自然中存在著無數多姿多彩的動物和植物。一年級學生也已經積累了大量有關動物和植物的感性經驗。本單元的設計通過引導學生認識動物、 植物, 觀察、 描述它們的主要特征, 形成有關動物、 植物的初步概念, 認識到動物、 植物也是組成自然界的基本物質。在探究技能的培養方面, 本單元引導學生對動物、 植物進行仔細觀察、比較,對它們進行分類, 以及就各自的發現進行交流、 分享, 這些活動對于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是非常重要的。本課通過一系列的在觀察中比較, 在比較中觀察, 讓小朋友發現人和動物的相同與不同之處。第一個活動,通過比較人和動物的相同之處,知道人也是動物。人與動物的生活環境相同, 會生長、 會繁殖、 會死亡,要呼吸、要喝水、要一定空間等。 第二個活動,比較人和黑猩猩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黑猩猩能模仿人的動作, 具有智力, 但它不是人;人是最高級的動物,具有最高級的智慧、強大的適應能力和改變環境的能力。 人和黑猩猩的顯著區別還在于, 黑猩猩能夠使用簡單工具, 而人能夠制造工具并利用工具來創造。第三個活動,比較人和機器人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盡管機器人可能外形像人, 智能機器人在某些領域或某些行為上甚至超越了人類, 但它不是人, 也代替不了人。 機器人是人類實踐的產物。人能夠創造價值,機器人只是轉移價值。【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敏銳,與上學期相比,經過半年的科學教育,有了一定的課堂常規;與二、三年級學生相比,又有較強的創新思維,所以在教學中,既要引導學生繼續保持較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又要保護并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好奇心。引導并培養學生科學探究欲、讓學生在科學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科學家思考問題的方式。真正做到讓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教育真諦。對于學生來說, 本課的學習是在了解了動物的共同特征之后,再加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對本課的學習內容比較好理解。一年級的學生觀察思考探究能力正在起步的階段,老師要指導觀察和分析的方法,如:觀察什么、怎么觀察、如何記錄、如何分析、如何表達和交流等。鼓勵學生在觀察中比較,在比較中觀察,通過在觀察、討論中,歸納出人和動物的相同之處,以及人和機器人的相同與不同之處。教學的過程是學生的知識和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不斷實踐,讓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科學研究習慣,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比較討論,發現人和動物的相同之處是:需要食物和水,會長大和死亡,會生寶寶,能運動,要呼吸,需要一定的生存空間。2.通過討論,發現人和靈長類動物的相同與不同之處。能發現人類能夠制造工具,并利用工具進行創造。3.通過交流,認識到人與智能機器人的不同之處。能說出有生命物體與非生物的不同之處。知識與技能:1.能初步通過分析討論,明確同一類事物的分類標準,能夠結合動物的共同特征,得出人是動物這一結論。2.利用填圖游戲活動,通過探究小組合作學習,知道黑猩猩和人的不同之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培養學生關愛動物,與動物和諧共生,具有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2.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形成尊重事實,樂于探究,與他人合作的科學態度。【教學重點】歸納人和動物的共同特征。【教學難點】1.能發現人類與動物的不同之處。2.比較人和機器人的相同與不同之處。【教學準備】教師材料:黑猩猩圖片、黑猩猩生活視頻、機器人活動視頻、手機操控互動課堂多媒體課件、學生活動記錄板。【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及意圖】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1.談話(1)同學們,現在我們要開啟一段有趣的科學之旅,大家都準備好了嗎?(2)現在我們做個游戲,(出示課件:六張圖片兩個人,兩只動物,兩種植物)提問:如果將以上事物分成兩類,你會怎么分?分類的標準是什么?學生到大屏幕前拖拽圖片講解,分兩類植物一類,動物和人一類,分類標準是人和動物能動,植物不能動。【設計意圖】將事物分類這個環節的設計就是為了引出課題,學生輕松的將動物和人分成一類,為下一環節活動做好鋪墊。2.講述:既然同學們把動物和人分成了一類,那就說明動物和人之間有很多共同之處。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動物和人的知識。(板貼課題:動物人)二學習新課1比較人和動物的相同之處(1)提問:誰還記得我們在形形色色的動物這一課中學過的動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呢?(2)講述:動物的特征是:需要食物和水,都會長大也會死亡,都會生寶寶,都能運動,都要呼吸,需要一定的生存空間。(板書動物的共同特征)(3)教師:現在請同學結合動物的共同特征思考人是動物嗎?(4)教師:請說說你認為人是動物的理由。講述:需要食物和水,會長大和死亡,會生寶寶,能運動,要呼吸,需要一定的生存空間,這些就是人和動物的相同之處。(板貼:相同之處)(5)小結:因為人具備動物的所有特征,所以人是動物(板貼:人是 動物)【設計意圖】通過總結已經學過動物的共同特征,讓學生對照分析人是動物嗎?此處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輕松掌握本課的重點,知道人和動物的相同之處,需要食物和水,會長大和死亡,會生寶寶,能運動,要呼吸,需要一定的生存空間。2.比較人和黑猩猩的相同與不同之處提問:(1)在動物界有一類動物和人特別接近,你知道它是什么動物嗎?(2)你知道哪些跟黑猩猩有關的有趣的事嗎?(3)這有一張有趣的圖片,你覺得黑猩猩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4)當你看到黑猩猩這個表情時,為什么說黑猩猩是開心的呢?講述:黑猩猩很聰明,它有和人一樣的喜怒哀樂。它還有許多不同的面部表情,同學們再來猜猜看。你可以模仿這個表情,看看這個表情代表什么心情。(出示課件:調皮和憤怒的表情)談話:(1)黑猩猩這么接近人類的動物,是不是人呢?(2)帶著這個問題我們看一段有趣視頻,看看黑猩猩在野外生活時的真實情景是怎么樣的?看視頻的時候同學要仔細看黑猩猩在做什么?(課件:黑猩猩在敲堅果,釣螞蟻,躲雨的視頻)提問:(1)說說你看到了黑猩猩在做什么?(2)黑猩猩在完成這些事情的時候都用到了哪些工具呢?(3)黑猩猩做這些事情的時候為什么要選用這些工具呢?講述:選取工具會讓這件事情容易簡捷方便很多。同學們,你們說黑猩猩聰明嗎?提問:如果我們人類在做相同的事情時會怎么辦呢?下面我們來玩一個貼圖游戲。(出示課件:貼圖游戲1黑猩猩和人在做相同事情時分別選擇了什么工具?2黑猩猩和人在做相同事情時選擇的工具有什么區別?)【設計意圖】人和黑猩猩在做相同事情時如何選擇工具這個活動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通過具體活動突破本科教學難點區分黑猩猩和人的不同之處。小組活動:請同學帶著這兩個任務開始小組活動。(使用互動課堂倒計時)(學生活動認真,使用互動課堂小組加分)小組匯報:剛才同學們小組活動效果非常好,每個同學都能參與到活動中,提出表揚。匯報總結.(使用互動課堂白板模式拖拽圖片)完成小組活動板內容。【設計意圖】匯報選擇白板模式拖拽圖片這種設計,是因為這種方法能及時讓學生改正錯誤,能將正確的答案及時呈現。談話:你發現黑猩猩選擇的工具是什么樣的?人類選擇的工具是什么樣的,請你對比一下。講述:通過玩游戲我們發現,黑猩猩是直接使用自然界中的天然材料做為工具,而人類會制造工具,這樣更簡潔方便。談話:(1)(出示一個蘋果)老師這有一個蘋果,如果是黑猩猩它會怎么吃這個蘋果?(2)如果是你想吃這個蘋果會怎么辦?講述:其實人類使用水果刀這個工具也不是最先進的,大家看,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削皮神器,我在幾秒鐘之內就能把蘋果削好,你們信不信。(出示削蘋果神器,現場展示削蘋果)厲害吧,有了這個削蘋果神器,我們削蘋果會變得又快又安全。講述:同學們,你們知道削蘋果神器的制造過程嗎?(出示削蘋果神器的制造過程視頻)提問:黑猩猩會制造削蘋果神器嗎?黑猩猩會使用削蘋果神器嗎?提問:看來人不僅會制造工具,還會創造性的使用工具。如果我們把這個工具給黑猩猩使用,它會用嗎?【設計意圖】此處環節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更清楚的知道人不僅會制造工具,還會創造性的使用工具,更好的理解人和動物的不同之處。提問:現在誰能說說黑猩猩和人的不同之處在哪里?(板貼:不同之處)小結:黑猩猩和人的不同之處是人會制造.使用工具。(板貼不同之處:人能制造,使用工具)所以說,黑猩猩不是人,因為它不具備人的能力,人能做的事情黑猩猩做不了。提問:大家覺得黑猩猩和人誰最聰明?小結:人是動物中最有創造力、最聰明的,最高級的動物。(板貼:在黑板上人是 動物中間貼上最高級的三個字)3.比較人和機器人的不同之處提問:人能做的事情黑猩猩做不了,但有一種人可以做,你們知道它是誰嗎?(出示機器人的圖片)講解:機器人具有人的外形或類似外形,它能夠模仿人的動作和語言。談話:(1)你知道機器人還有哪些本領呢?(2)讓我們來看一段視頻。請同學們仔細看,這段視頻里機器人都會做哪些事情。(課件:機器人保姆,搬運工,司機,掃地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無人機)(3)通過看視頻,你看到機器人都能做什么事情呢?提問:機器人的本領這么大,機器人是不是人呢?學生思考回答。機器人不是人。教師:追問學生,機器人做的很多事情都和我們相同,為什么不是人類?引導學生(和第一環節的動物特征的比較,發現機器人不需要食物和水等)不具備動物的共同特征所以不是人。小結:因為機器人不具備動物的共同特征,所以不是人。機器人是人類創造出來為我們服務的機器。所以機器人不是人。(課件:機器人不是人類圖片)【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用今天學習的動物的共同特征去區分生命物體和非生命物體,學生通過對比找到機器人不是人的依據。三.能力拓展提問:最近網上有個報道,說機器人本領特別大,比人聰明,同學們怎看?小組討論:人和機器人誰最聰明?小結:人比機器人聰明,因為是人創造了機器人,它只能完成設計者事先設定的程序,機器人沒有思想,沒有感情,只能是為人類服務的機器,所以說人比機器人聰明。收獲:同學們,今天你學到了什么呢?課后延伸:同學們今天學習到的內容可真多呀!希望同學們能夠愛護動物,保護大自然,這樣我們共同的家園才會和諧而美麗!【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關愛動物,與動物和諧共生,愛護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教學反思】本課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設計給六種事物分類,學生將動物和人分成了一類,植物一類,從而輕松的導入新課內容,這一情境導入,學生比較積極,很快融入課堂。接著通過模仿黑猩猩表情知道了黑猩猩和人有一樣的喜怒哀樂,為后邊的像黑猩猩這么接近人的動物為什么不是人做了鋪墊。在貼圖游戲黑猩猩和人在做相同事情的時候分別選擇了什么工具這一活動中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們分析問題的積極性,匯報時重點突出、觀點鮮明,能夠自己總結結論。本課學生興趣最高的地方就是現場展示了削皮神器削蘋果皮的速度,讓學生驚嘆不已,從而輕松突破了本課的難點發現動物和人的不同之處。本節課不足之處:學生在小組活動的過程中分工意識差。小組合作是科學課常用的學習方式之一,一年級學生小組合作,分工意識還比較薄弱,我會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指導學生,讓學生明確小組合作的步驟及方法:如何分工,誰負責以及交流的順序是什么,合作后如何匯報展示、組與組之間如何傾聽互評還有在小組活動時間及匯報節奏等方面都需要在今后課堂中不斷加強。在課堂教學中充調動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