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科學8《這里面有空氣嗎》教案(福建部級優課).docx
單元第三單元 空氣課型章節8這里面有空氣嗎?年級班級一年級1-7班教學目標1.能夠聯系生活實際,知道空氣的存在,能表述空氣的基本性質。2.通過猜測和驗證粉筆、石塊等物品中是否 有空氣,知道一些物品的孔隙中有空氣。3.能夠嘗試用多種方法檢測物品中是否有空氣,進一步感知空氣的存在。重點難點重點: 知道一些物品的內部空間和孔隙中有空氣。難點:收集證據,證明空氣存在于物品的內部空間和孔隙中。教材分析通過前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了我們周圍有空氣,但是對于一些特殊的物品、情況,如敞口的瓶子、粉筆、磚塊中是否有空氣,學生的認知并不清晰。此外,學生也還不能用多種方法證明空氣存在于物體的內部空間和空隙中。本課通過三個活動,培養學生觀察、猜測、求證的科學探究精神,幫助學生不斷完善對我們周圍的空氣的認知,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學情分析學生已有的經驗分析:知道我們周圍遍布空氣,了解空氣的基本性質,如無色、看不見、透明等。學生現實狀態分析:對于具體的物體內部是否有空氣,并不確定;還不能用多種方法證明空氣存在于物體的內部空間和空隙中。學生存在困難:觀察、思考,收集證據證明物體的內部空間和空隙中有空氣。教學策略基于學生立場,以學生活動為主,尋找證明空氣存在于物品內部空間或者孔隙中的方法。教學資源準備:石塊、粉筆、海綿、磚塊、玻璃珠硬幣;燒杯、托盤、夾子、抹布;放大鏡;瓶子、水槽。教學媒體PPT課件、微視頻。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核心價值觀教育意圖一、情景導入,尋找空瓶里的空氣1.談話導入:上節課,我們找空氣,用了什么方法?(在講臺上備有氣球、袋子、礦泉水瓶、玻璃瓶等相關器材,供學生選擇介紹)袋子、氣球鼓起來,證明里面有空氣;那么,礦泉水瓶、敞口玻璃瓶里呢?2. 提問:像這樣敞口的瓶子里有沒有空氣?(或者,出示一個空礦泉水瓶,里面有空氣嗎?捏一捏,蓋子彈出來。是什么讓蓋子彈出來的? 提問:像這樣的玻璃瓶,不能捏,你怎么證明空氣在里面呢?)3.演示:把敞口的瓶子放入水中,引導學生觀察。提問:你看到了什么?4.提問:那么蓋著蓋子的瓶子里有空氣嗎?再次演示:把蓋蓋的瓶子斜放入水中。5.小結:我們發現蓋著的瓶子和敞口的瓶子里,都是有空氣的。袋子、氣球、瓶子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結構呢?(內部都有空間)(板書:內部有空間)那么其它小的物品里面會不會也有空氣呢?(揭示課題:這里面有空氣嗎)學生根據已有經驗,介紹找空氣的方法。學生展示:袋子、氣球鼓起來,證明里面有空氣;礦泉水瓶里有空氣(怎么證明?)玻璃瓶里有空氣(怎么證明)”捏一捏瓶子,有氣流出來。學生思考方法。學生發現:水中冒出了氣泡。說明里面有空氣。學生再發現:水中冒出了氣泡。說明蓋著蓋子的瓶子里面也有空氣。通過活動導入,調動學生的前概念,激發學生參與本節課探究的興趣,可以知道學生對空氣的認知有多少。通過對蓋著蓋子的瓶子和敞口的瓶子的演示,證明了兩種瓶子中都有空氣。知道一些物體的內部空間有空氣揭示課題,進一步研究其它物體里是否有空氣?二、探究實踐,尋找一些物品里是否有空氣1.談話:這些物品里面有空氣嗎?2.逐一出示:石塊、粉筆、海綿、磚塊、玻璃珠、硬幣等物品。3.指導填記錄單:請你們拿出記錄單,把你們的猜測有空氣的物品,出來。師在PPT上指導學生填寫記錄單。4.指導實驗:提問:這些材料適合用什么方法來驗證?(水)l 我們可以把這些物品放入水中,觀察一下是否有氣泡從中冒出來。l 怎么放?全部放進去嗎?(請學生來示范)(備用視頻:我們來看看這些同學是怎么做的?微視頻演示錯誤操作,請學生來糾錯。)l 可能會出現什么情況?(海綿浮在水面上,怎么辦?)(師補充指導:小組同學,每人、輪流放一件物品,并及時記錄結果。)有空氣的請打,沒有空氣的打。*海綿在放入前、后的現象,學生可能會有爭議。師引導:海綿浮起,可以怎做?現象不明顯,師可以準備一塊大海綿,現場演示。5.談話:為什么有的物品放入水中,有氣泡冒出,有的物品沒有?請你們觀察之后,說一說你有什么發現?(分發第二套器材;指導放大鏡使用)6.小結:通過觀察,我們發現,粉筆、海綿、磚塊這些物品上有一個一個的小孔,而玻璃珠、鵝卵石沒有。所以像粉筆、海綿這些物品有洞洞的,在科學上,這些洞洞叫做“孔隙”。空氣就藏在這些孔隙里。(板書:孔隙)學生簡單描述這些物品的特征。(軟硬,大小不等)學生預測(我們猜),小組討論后,發言。學生思考檢驗這些物品中有空氣的方法。學生提出:l 根據小組同學的編號,每人拿一個,用夾子夾住一個一個放;看誰做得好,沒有讓水跑出來。l 等一個放好了、不冒泡了,再放另一個;l 放的時候要輕,避免敲破燒杯。l 實驗完成后,用夾子把水中物品撈起,放在托盤里,整理收拾。學生分組探究活動。填寫記錄單。交流匯報。思考。分組活動:用放大鏡觀察、發現。交流匯報。通過觀察一些常見物品,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物品中,是否有空氣,并做出預測。學生會根據生活經驗做一些判斷,但是一年級學生的判斷往往不準確或者很天真,所以需要引導他們用科學的方法去檢驗、去證明。同時培養他們基本的科學探究習慣,先觀察思考,然后做出預測,再想辦法驗證。在實驗過程中,指導學生有序實驗,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實驗習慣。通過實驗,學生會發現,有的物品放入水中會持續冒出氣泡,有的則不會。此時,應引導他們通過思考和觀察,發現原因。借助放大鏡的觀察,結合剛才的實驗結果,學生能發現,有空隙的物品中,有空氣。三、全課總結談話:今天的學習、活動,讓我們知道了一些物體內部空間有空氣,還知道物體的孔隙里也有空氣,可以說空氣是無處不在的。也學習了可以借助其它物品,收集證據,證明空氣的存在。(板書:收集證據、證明)通過全課的學習,學生們能知道一些物品的內部空間和孔隙中有空氣,也學會了借助物品收集證據,證明空氣的存在。但是證明空氣存在的方法,不止一種,通過拓展活動,可以進一步鼓勵學生去實踐和探究。四、拓展延伸拓展:(出示一輛玩具車)你們能不能想辦法證明玩具車里面,有沒有空氣?有哪些方法可以證明?請同學們課后繼續去實踐、去探究。在前面的研究基礎上,將學生的視野放寬,去思考其它的空間、其它的物品中是否也有空氣,并且激勵他們積極地去檢驗和證明。板書設計這里面有空氣嗎收集證據 內部有空間、孔隙,有空氣證明教學反思
- 關 鍵 詞:
- 這里面有空氣嗎 蘇教版 一年級 下冊 科學 這里 空氣 教案 福建 部級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