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1.1認識軸對稱圖形 教案
第一課時 認識軸對稱圖形教學內容:冀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第13頁。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折紙、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概念,探索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和性質,并學習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能力目標:通過折紙的方法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以及有幾條對稱軸。3情感目標:讓學生在探究新知的活動中,欣賞軸對稱所創造出的美,進一步感受對稱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教學重點:認識對稱及軸對稱。教學難點: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既有幾條對稱軸。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白紙、小鏡子,剪刀、各種平面圖形紙片等 學具準備:課件,剪刀、各種平面圖形紙片等 教學過程:一、復習引入出示課本第3頁的六幅圖,讓學生一起欣掌各種各樣的圖案。師:提師:這些圖案漂亮嗎?它們有什么特征? 過渡:對于這些軸對稱圖形,大家在二年有時已經初步認識過,今天我們再來深入學習這些圖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質。師:1.觀察圖,找出建筑物的特點,認識對稱現象。2.生活中的對稱現象3.理解軸對稱圖形的意義4.理解對稱軸的意義師:讓學生觀察船和水中倒影圖,說一說船、人、植物和水中倒影的哪部分對稱。說明:這叫做對稱現象。板書:水平面所在的直線是對稱軸。二、探求新知出示圖片小鏡和蝴蝶師:觀察圖,討論小鏡子放在蝴蝶頭、胸、腹部所在的直線上。鏡子中會出現什么想象。生:兩個圖形完全對稱。生:小鏡就是圖形的對稱軸生:鏡子邊所在的直線就是對稱軸。師:交流總結:將精子放在軸對稱的圖形或物體中間的直線上,在鏡子中會出現圖形或物體的另一半,與原圖形成一個對稱圖案,那么鏡子所在的直線就是這個圖案的對稱軸。板書:一個圖形或物體沿中線分開看,左右或者上下兩部分形狀、大小完全相同,這種現象叫對稱。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得出結論。培養學生觀察師題,解決師題的能力。三、探究二 師題導入觀察下面個圖,說一說那些事軸對稱圖形,并用折紙的方法判斷對稱軸各有幾條對稱軸。(教材2頁例1)1. 觀察個圖形,判斷那些事軸對稱圖形。2. 用折紙的方法判斷每個軸對稱圖形有幾條對稱軸。師: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正方形,等邊三角形、等腰梯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和圓紙片,用折紙的方法判斷有幾條對稱軸。(1) 判斷正方形有幾條對稱軸。折一折。畫一畫,沿折痕所在的直線畫出正方形的對稱軸。師:通過折紙的方法,誰來交流一下,得出的結論。生:正方形的折痕是他的對稱軸。生:正方形有4條對稱軸。板書:正方形有4條對稱軸。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己動手,發現結論,加深理解的深刻性。(2)判斷等邊三角形有幾條對稱軸。折一折。畫一畫。師:交流結果。生等邊三角形有3條對稱軸。(3)判斷等腰梯形有幾條對稱軸。折一折。畫一畫。板書:等腰梯形只有1條對稱軸。(4)判斷長方形有幾條對稱軸。折一折。畫一畫。板書:長方形有2條對稱軸。(5)判斷圓有幾條對稱軸。剪一剪,折一折。畫一畫。板書:圓有無數條對稱軸。設計意圖:1 結合學生的折紙作品,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概括,抽象出這類平面圖形共同的特征。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圖形的特征(對折后,折痕兩側完全重疊),師生共同揭示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概念。2從折痕出發,引導學生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并通過說一說、指一指、畫一畫等活動,深入認識對稱軸,體會“對稱軸是折痕所在的直線”這一內涵,并再次感受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征。3 結合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判斷下列圖形是否為軸對稱圖形。(1) 學生根據經驗大膽猜想。(2) 結合手中的學具,小組合作,共同驗證猜想。(3) 大組進行交流,著重引導學生說清判斷的依據。(4) 引導學生理解一般三角形的“非對稱性”及等腰(邊)三角形的“對稱性”,并由此類推到梯形、平行四邊形等。三、鞏固新知。教材2頁練一練1小題。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寫出自己想到的漢字。說一說對稱軸在哪里。四、達標反饋。1、畫出下面的字母的對稱軸。 2.畫出至少三個對稱的圖案。3. 判斷下列哪些是對稱圖形。(1) (2) (3) (4) (5) (6)4. 畫出下列圖地對稱軸。答案:1、略五、課堂小結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我們可以用這個性質來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對稱圖形?;蛘咦鲗ΨQ圖形。六、布置作業。完成課本3頁課后練一練(2)(3)(4)(5)小題。答案:略板書設計:軸 對 稱 圖 形一個圖形或物體沿中線分開看,左右或者上下兩部分形狀、大小完全相同,這種現象叫對稱正方形有4條對稱軸等邊三角形有3條對稱軸等腰梯形只有1條對稱軸長方形有2條對稱軸圓有無數條對稱軸四、資料包:生活中處處可見對稱想象飛機的對稱使飛機能在空中、保持平衡;鬧鐘的對稱保證了走時的均勻;人的眼睛的對稱,使人看物體更加準確、完整(此環節旨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同時,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的道理,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