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八年級物理4.5《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教案(李老師河南部級優課).doc
課堂教學設計表課程名稱:YZK17089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第二課時 設計者:章節名稱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 第二課時學時1學習目標課程標準:認識凸透鏡的會聚作用與和凹透鏡的發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提升探究能力。本節(課)教學目標:知識和技能:探究并知道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過程和方法:(1)學生能在探究活動中獲得提出問題的能力、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2)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3)學習從物理現象中建立物理概念,歸納科學規律的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樂于參加觀察、實驗等科學實踐。(2)激發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勇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3)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探究創造的心理品質及互相協作的團隊精神。學生特征八年級學生有過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經歷,知道探究的一般過程,對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活動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本節探究課學生面臨著諸多困難,例如實驗探究涉及到的物理概念多、物理名詞多,如物距、像距、焦距、實像、虛像,特別是要找到各樣的像應調整什么,如何調整,學生感到盲目從數據中要得出結論也不易,因此老師必須重視加強對學生探究活動的指導,如給出填空式的探究實驗記錄表附錄,以減小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盲目性,為了節省時間,可直接告訴學生凸透鏡焦距,為了分散難點,實、虛像的概念可在“平面鏡”一節中介紹,以緩解本節課物理概念和名詞多的壓力物距和像距以 “信息快遞”的形式直接給學生。學習目標描述知識點編 號學習目標具 體 描 述 語 句4.5-14.5-24.5-3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知道凸透鏡成像的規律。1、通過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過程,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與方法。2、學習從物理現象中總結歸納科學規律的方法。1、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學原理。2、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有主動與他人合和交流的精神。項 目內 容解 決 措 施教學重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學生分組探究、成果交流、師生共同探討得出結論教學難點凸透鏡成像的原理利用已學凸透鏡三條特殊光線做出成像圖教學媒體(資源)的選擇知識點編 號學習目標媒體類型媒體內容要點教學作用使用方式所 得 結 論占用時間媒體來源4.5-14.5-24.5-3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自制教具課件1課件2凸透鏡成像原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愛學習、愛生活,愛祖國的意識引導ADHCAF成像原理觀察實驗操作步驟得到凸透鏡成像規律3min3min 5min網上下載網上下載自制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分為:A.提供事實,建立經驗;B.創設情境,引發動機;C.舉例驗證,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確操作;E.呈現過程,形成表象;F.演繹原理,啟發思維;G.設難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開闊視野;I.欣賞審美,陶冶情操;J.歸納總結,復習鞏固;K.自定義。媒體的使用方式包括:A.設疑播放講解;B.設疑播放討論;C.講解播放概括;D.講解播放舉例;E.播放提問講解;F.播放討論總結;G.邊播放、邊講解;H. 邊播放、邊議論;I.學習者自己操作媒體進行學習;J.自定義。板書設計4.5 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2)凸透鏡成像規律當u2f, fuf, v2f, 成正立放大的實像。當u=F時,不成像。當uF時,從光屏一側觀察,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課堂教學過程結構的設計教學模式: 本節課采用了“自主,互動,探究”的教學方式,輔助以多媒體,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結構:開始一、激趣引入觀看電影巴霍巴利王片段了解早期望遠鏡的構成激發興趣學習本課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演示凸透鏡成像尋找發光字母“F”的像激發動手操作熱情點名實驗要點,及實驗要求三、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學生進行實驗學生總結規律展示實驗數據教師點評展示習題教師點評學生總結規律完成練習結束教師進行邏輯判斷學生的活 動媒體的應 用教學內容和教師的活動形成性練習知識點編 號學習目標練 習 題 目 內 容4.5-14.5-24.5-3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歸納,記憶成像規律1) 實像與虛像的區別:實像是 ,而虛像 ;實像是 ,而虛像是 ;實像是 ,而虛像是 。2)分界點 處是 像與 像的分界處;處是 像與 像的分界處。3) 像距、像的大小隨物距大小的變化規律當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體越靠近凸透鏡,像 ,像的大小越來越 ;當凸透鏡成虛像時,物體越靠近凸透鏡,像 ,像的大小越來越 。形成性評價本節課探究味道濃厚,很好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效果明顯,演示實驗直觀,能很好的幫助學生理解透鏡成像原理,做到了深入淺出!教學反思由于反思篇幅較長,單獨上傳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