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八年級物理2.3《快與慢》教案(朱老師安徽省級優課).doc
第二章 第二節 運動的快慢(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2、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3、體驗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認識速度概念在實際中的意義。4、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教學重點速度的物理意義及速度公式教學難點建立速度的概念;進行簡單的速度計算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出示視頻: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物體運動是有快慢的提出問題:如何比較物體運動快慢?如何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二、新課教學1、比較物體快慢的兩種方法出示視頻,讓學生討論在百米賽跑中作為觀眾和裁判如何比較運動員運動快慢的?學生交流討論后回答。觀眾的方法是:比賽中看誰跑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誰先到達終點用的時間短。歸納:觀眾的方法實際上是:在相同時間內看物體運動路程的長短來比較快慢裁判的方法實際上是:物體運動路程相同,看運動時間的長短比較快慢。教師指出在生活中我們作為觀眾的機會多,所以物理學中通常用觀眾的方法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2、出示視頻,讓學生討論時間和路程都不同的汽車和飛機如何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進一步體驗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啟發:汽車和飛機運動的時間、通過的路程都不相等,那能不能算出每個1s或每個1min哪個通過的路程長? 學生受到啟發:在運動的時間、通過的路程都不相等情況下,每一個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長的物體運動得快。這樣就將問題轉化為在時間相等的情況下進行比較3、在物理學中物體運動快慢的描述(1)在物理學中用速度表示物體運動快慢,在相同的時間內,物體經過的時間越長,它的速度就越快;物體經過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時間越短,速度越快。(2)請同學閱讀課本,回答視頻上的問題速度的物理意義;速度的定義;速度的計算公式及變形公式;速度的單位(3)教師解釋介紹公式中符號的意義和單位s-路程-米(m) t-時間-秒(s) v- 速度-米/秒(m/s) 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米每秒,在交通運輸中還常用千米/小時做單位,符號是km/h教師提出問題:1m/s和1km/h哪個大?引導學生進行速度單位的換算。在講解速度單位換算的同時教會學生進行復合單位換算的方法。(4)出示視頻,學生練習速度單位的換算,教師巡視及時糾正學生換算中出現的問題請閱讀課文第23頁中所給出的一些物體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體運動的速度4、速度計算(1)學生閱讀課文第23頁例題,理解題意,了解物理計算需要的四個步驟:已知、求、解、答(2)教師出示視頻,學生練習,通過投影學生書寫的過程,指出在物理計算書寫過程中常見的問題5、勻速直線運動讓學生通過對課本汽車的運動過程的分析,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汽車運動的特點,教師總結出勻速直線運動的定義和特點6、變速直線運動讓學生通過對課本天鵝的運動過程的分析,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汽車運動的特點,教師總結出變速直線運動的定義和特點(看學生對什么課程的接受情況,如果課堂時間有限,布置學生作為課后自主學習的內容,教師下次課堂歸納總結)7、課堂小結一、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觀眾:相同時間比路程裁判:相同路程比時間二、速度(v)1、物理意義: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2、定義:單位時間運動的路程3、單位:國際單位1m/s常用單位1km/h4、速度的計算公式:v=s/t三、勻速直線運動速度不變的直線運動,在相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都相等四、變速直線運動速度變化的直線運動,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一定相等6、布置作業(略
- 關 鍵 詞:
- 快與慢 滬科版八 年級 物理 2.3 教案 老師 安徽 省級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