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八年級物理《力》說課稿.doc
第一節 力 說課稿一、說教材:力是滬科版八年級物理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節的內容。本節主要學習“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等,力的概念是物理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學好物理的基礎,且作為本章的開首篇出現,足見本節課的重要性。二、說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理解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知道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認識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引起物體產生形變,也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2、方法與過程:讓學生經歷和體驗歸納概括力的初步概念的過程;培養學生表述自己的觀點,初步具有評估和聽取反饋意見的能力;培養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保持對力現象的好奇,初步領略力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對自然現象有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有將自己的見解公開并與他人交流的欲望,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也勇于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點。4、重點難點重點:讓學生經歷和體驗歸納力的基本概念的過程。難點: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出簡單的規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力的作用效果)。三、說教法:我采用探究發現的方法完成本節的教學,在教學中以學生參與為主,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和老師直觀的演示,使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同時,為了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習興趣,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我采用演示實驗和學生體驗相結合進行授課。四、說學法:在教學中,把重點放在學生如何學這一方面,通過直觀演示,讓學生得到感性認識,學生在學習中通過實踐,觀察,交流,開拓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并且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述,培養學生的觀察、猜想、概括、表述的能力。五、說教學過程一、新課引入:找一位同學到臺前把講臺桌往后搬一搬,由同學的切身感受“講臺桌很沉,搬起它需用很大的力。”從而得出“力”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詞,但是在物理學中什么是力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由此引出課題,激發學生的興趣。二、新課教學:1、力是什么:出示圖片引導學生分析圖中的各種力現象,指出兩個物體。(在教師啟發引導下通過學生的交流、討論、分析,最終由學生概括出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用字母F表示。)分析動詞(舉、推、壓、拉、吸引、排斥等)(說明:當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一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了這種作用,受到力的物體叫受力物體,施加力的物體叫施力物體。)學生活動:概括力是什么?教師提問: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能發生力的作用,不接觸的兩個物體能否也能發生相互作用?學生活動:舉出一些生活中的力現象,完成練習。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實驗探究:讓學生做幾個簡單的實驗(用手拍桌子,兩手互拍等)后,在教師的點拔與引導下,由學生得出甲物體對乙物體施力時,乙物體對甲物體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結論。教師說明:物體相互作用的兩個力分別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學生活動:學生歸納:物體間力的作用有什么特點?學生活動:舉出一些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的現象,完成練習。3、力的作用效果學生動手做幾個簡單實驗,在教師的點拔與引導下,由學生得出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引起物體產生形變,也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的結論。教師解釋什么是形變、運動狀態發生改變。學生活動:學生在教師的點拔與引導下總結。(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學生活動:舉出一些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的例子。三、反饋練習四、小結、布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