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八年級物理《探究物質的密度》說課稿.doc
物質的密度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滬科版八年級物理教材第五章第三節探究物質的密度。我的說課過程分為:一、說教材。二、說學情。三、說教法、學法。四、說教學過程(一)說教材一、 教材分析密度這一節不僅是本章的一個重點也是整個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礎知識。它是在已有知識質量和體積的基礎上運用比值定義法建立的概念。也為運用比值定義法建立的物理量打下了基礎。密度在力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二、 目標分析: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探究認識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同。知道密度的定義,公式和單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會查密度表。記住水的密度。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探究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引入密度概念的過程中,體會利用比值不變反映的數量關系來定義物理量的方法。3、情感與價值目標:在生活中有應用密度知識的意識,感受物理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三、 教學重點:1、探究物質質量與體積的關系;2、密度概念的理解教學難點:對密度概念的理解四、教學準備:天平和砝碼三套、邊長為1CM的正方體木塊、鐵塊、鋁塊各一個,10m、20m、30m的正方體木塊。(二)學情分析學生雖然從生活經驗上對知識有一定的感知,有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但對密度的相關知識非常的陌生。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本節課我盡可能的讓學生親自進行實驗探究活動。(三)教法、學法教 法:實驗法、講解法等學 法:合作探究法、歸納法等(四)教學過程程設計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已定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第一環節:引入,提出問題。第二環節:實驗探究,解決問題。第三環節:新知學習。第四環節:課堂小結。第一環節:引入,提出問題物理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從學生已有的一些生活經驗提出問題,并鼓勵學生大膽推測、猜想和假設。同樣大?。w積)的鐵棒和木棒比較,鐵棒比木棒要重,油比水輕-等,再根據教材想想做做中提出的問題:體積相同的木塊、鐵塊、鋁塊,它們的質量相同嗎?通過稱量結果受到什么啟示?能提出什么問題? 實驗:1、出示天平、砝碼三套和正方體木塊、鐵塊、鋁塊各一個,并告訴學生三種物體的邊長分別為2CM。請三名學生上臺利用天平稱出三種物質的質量。并請其余學生根據邊長計算出這三個物體的體積。(設計意圖:1、鞏固天平的使用方法;2、根據教材安排,長度的測量在后面將專門學習,讓學生通過體積的計算,知道這三個物體的體積相同)2、 引導學生根據測量結果分析得出:體積相同的不同物體,它們的質量是不相同的。再出示體積為10m、20m、30m的正方體木塊,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啟發:同種物質構成的物體分成兩半,體積分成兩半,物質的量也分成兩半;如果體積增大到原來的2倍,質量也會增加到原來的2倍嗎?)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嗎?(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由此激發學生的疑問和探究的欲望。)第二環節:實驗探究,解決問題新課標指出:注重科學探究,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要把科學探究的學習和科學內容的學習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以學生為主體,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1、 引導學生進行猜想,并說出探究的下一步。2、 設計實驗:教師提供實驗器材,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設計實驗步驟。3、 實驗驗證:請三名學生合作實驗進行探究,其余同學觀察思考,及時提出實驗中不足和需要注意事項,教師加以指導。同時請其余學生根據實驗數據,在教材坐標圖上描點。(設計意圖: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其中,并知道根據實驗數據畫出的圖像時正比例函數圖像即可。并培養學生良好的團結合作關系)4、 歸納分析、得出結論:根據實驗數據,學生自行討論交流,匯報,教師指導下得出結論: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設計意圖:歸納分析得出結論是中考能力題中最難的部分,平時多加強練習,逐步提高學生的歸納分析能力)第三環節:新知學習葉圣陶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1、在兩次實驗結論的基礎上,教師就能很自然的引導學生得出: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它們的質量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不同的物質它們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這個比值的不同就是每一種物質所特有的性質,我們把這種性質用一個新的名詞來表示:那就是密度。此處由教師講解引出。(板書課題密度)2、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從性質上運用比值定義法推導出密度的定義,然后教師舉例子幫助學生理解,例如:一杯水倒出一半,剩下水的密度怎樣變化?3、教師再根據密度的定義引導得出密度公式:=m/v 及引導學生寫出變形公式:m=v 和v=m/4、引導學生學習符號的意義及單位。單位換算:1g/m=1103Kg/m5、讓學生自己在密度表中找出一些常見物質的密度。比如:冰、蠟、銅、鐵、煤油、酒精、水等物質的密度。并根據密度的定義引導學生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比如水的密度1.0103Kg/m的意義是:1m的水的質量是1.0103千克。在說意義時著重強調:“某種物質”和“質量的單位”,學生很容易把后面的質量單位說成密度單位。并要求學生牢記水的密度,在做題時作為已知條件應用。(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清晰、穩定和完善。)第四環節:課堂小結總結:在實驗探究時大家應該注意什么?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積極思考,回顧總結)自我評價: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驗探究引導他們學習新知,盡量讓學生自主的去探索發現,親身經歷從感知到抽象,由抽象到生活的具體過程,讓他們充分體驗物理與生活的聯系,感受學習物理的樂趣。板書設計:密 度1、密度定義:2、密度的公式:單位:換算關系:3、密度的物理意義:3